探讨中职学校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模式
2014-05-30刘岩
刘岩
摘要:工学交替实习可以有效地锻炼中职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及职业素养,目前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积极开展在校生的工学交替实习项目,本文将探讨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需求的中职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工学交替 实习管理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近年来,职业学校都在大张旗鼓地开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目的的各类工学交替实习活动。本文将探讨适合中职学校教育要求及企业用人要求的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模式。
一、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模式基本概念界定
1.实习管理模式
实习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工作及实習目标,而采取的工作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模式和运行方式。实习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一定的特征或风格,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
2.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将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工作只是一种手段,或者说是途径,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是职业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生既应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也应符合学校的专业考核。
3.中职学校工学交替实习
中职学校工学交替实习是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内、外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相结合,贯穿于学生职业教育培养的过程之中。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改革道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互利互惠”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而中职学校工学交替实习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此类实习活动,对于增强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二、目前中职教育中工学交替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为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及职业学校办学要求,各所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工学交替实习活动,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暴露出不少实际问题。
1.所学知识滞后于工作技能
通常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较于企业实际的工作技能需求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
一方面,我国中职教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缺乏赴企业实践的机会,使得中职教师不能及时与企业方沟通,不能第一时间了解企业专业工作需求;而纵观职业教育发展的较为领先的国家,会发现这些国家的职业教师通常有一半左右的工作时间是与企业方结合在一起的。
另一方面,我国中职学校所用的传统教材多是沿袭大专、本科一类的学术性较强的书籍,虽然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所谓模块结构、任务引领的职业化教材,但是这些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换汤不换药,书的结构有所调整,而内容与传统教材大同小异,教材编写没有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联系。
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有差距,从而影响学生顺利进行工学交替活动。
2. 实习学生与学校及教师沟通不畅
目前,多数职业学校为方便管理会单纯地选择“2+1”的工学结合实习模式,而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学生三年级赴企业实习后与学校和专业教师的联系缺失。学生利用两年的在校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这期间走出校门接触企业的机会并不多;第三年进入实习单位开展实践工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又很难找回熟悉的学校老师寻求帮助。
职业学校单纯地选择“2+1”工学结合实习模式,还容易造成学校教师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实习生的工作困惑,对教师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不能起到帮助及借鉴作用。反观职业教育发展的较为领先的国家,是将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国内的职业学校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职业办学经验,比如说一、二年级在校学习期间,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短期的企业实践,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逐步适应、逐渐过渡。
3.学校生存环境与企业生存环境有差异
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常规管理工作是有较大不同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要遵守校规校纪,学习成绩过关就是一名不错的学生;而员工在企业工作时总是要通过各类工作质量指标来考核其工作完成情况,这与学校的考核标准是有一定差距的。还有,在学校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纪律卫生达标情况,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往常常不被重视;而在企业工作时,员工要与自己的上下级和公司客户进行沟通、交流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总之,学校的生存环境与企业的生存环境总是存有差异的,学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些差异变化。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建立某种管理模式,让这种差异最小化,让学生能够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种转变。
三、构建适合中职教育的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模式
针对目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下面将探讨如何构建中职金融事务专业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模式,使之能够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地促进中职生的职业能力提升,达到服务于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目的。
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师及学生培训体系是工学交替实习顺利完成的基础。对于中职学校的常规化实习,应借助于企业和学校的双方力量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一方面,开展实践专题培训,最好是实习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一起编写系统的教师工作指导书和学生工作指导书,并由历届优秀实习教师及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主讲,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实习工作,帮助教师了解企业要求。
另一方面,开展德育专题教育,在实习前有计划可将爱岗敬业这类专题教育融入德育课或是班会课中,为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以方便实习教师及学生开展相关工作。
2.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
学校及企业方应规范考勤、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与学生的绩效工资和实习成绩严格挂钩,既可以严格督促学生完成本职工作,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工作的不易。如编制《员工手册》,以帮助教师及学生清晰用人方对中职生的要求所在,更好地完成实习工作,适应社会环境。
3.建立逐级责任制
建立分组责任制,搭建梯队、明确权责。无论是实习教师、还是实习学生,都应建立三级以上的责任制,如教师设置基层实习教师、区域(或部门)实习教师、总项目负责人等阶梯岗位;学生设置基础岗、小组长、区域(或部门)负责人,等阶梯岗位,工作岗位层层递进,责任环环相扣,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逐级汇报工作。
4.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1)建立校企双方的沟通机制
为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带队教师应充当学校和企业间沟通的桥梁,及时解决企业、学校及学生间存在的各类问题,包括工作、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这需要企业与学校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设立各阶层的校企对口负责人,落实其责任范围。
(2)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
鼓励师生、学生之间良性沟通。巡点、晨晚会都是现场沟通的最好方式每天准时召开晨会及晚会,两会可现由各组长发言,再由带队教师总结。晨会主要是强调当天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晚会主要是总结当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遗留问题。以确保大会制证收银工作的顺利完成。
网络(飞信、微信、QQ群等)是线上沟通的基本途径。有效的沟通既可以了解企业在用人方面对毕业生的知识及技能需求的同时,也有意识地了解了企业对新员工的性格、工作态度等方面的需求,这也让我在日后开展班主任工作时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因材施教;又可以解决学生的工作问题、的生活及情感问题,这些都可以确保带队教师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友爱互助的精神,在确保学生完成实习期间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让同学们帮助组员及企业工作人员完成工作。
5.制定工作记录办法
针对企业实习工作设计学生工作日志簿,让学生每天下班后撰写工作日记、总结工作情况,已达到反思后促进工作质量提升的目的;并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总结,为今后明确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出台教师及学生的工作日志及工作总结的撰写办法,让教师能够清晰认识工作流程,体会实际工作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今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确地把握教学深浅度,从而更好的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反思后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并为今后明确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6.建立健全反思制度
每一次校企合作实习机会,老师和学生都应好好把握,既要在实习过程中积极吸取工作经验,还要将实习经历待会学校,回馈课堂,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健全反思制度。(1)教师、学生通过实习总结以文字形式反思实习中的收获与不足,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进行一定的规划,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2)通过汇报表彰大会,将实习经验和职业精神传递给全校学生,并为师生树立学习的榜样;(3)通过经验交流会,教师可以将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學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了解实际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主观上积极提高专业的工作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职业素养。
小结:基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需求,应从多角度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沟通、反思等制度,并执行责任制,完善工作记录,以构建适合中职学校工学交替的实习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教育新闻网,2010年12月.
[2]孟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习绩效管理模式探索.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1期.
[3]李娟.胡波.工学交替: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课外阅读,2011年第3期.
[4]芦亚柯.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知识经济,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