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直选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应用
2014-05-30徐艳丽
摘 要:积极稳步推进党内民主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在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试行“公推直选”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实践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尝试。本文首先阐述了公推直选在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实施的含义及其背景,然后以河南省永媒公司车集煤矿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过程及成效为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民主建设、改革干部选任机制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公推直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公推直选是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中与时俱进地在党内民主建设上的重大创新。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有企业人事制度中开展公推直选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实现以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推直选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实施的背景
“公推直选”实际有两个层次[1],一是“公推”,其基本含义是采用党员自荐、支部推荐、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在全体党员中公开、民主推荐党支部组成人员候选人,经审核后报上级党委确认。二是“直选”,直选是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党支部委员和书记,也就是一张选票,直接选举。
(一)“公推直选”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广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2]”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公推直选”一改党委直接提名和委任的做法,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候选人,由党员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切实加强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实践。
(二)“公推直选”是国有企业创新干部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
永煤集团《车集煤矿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方案(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集团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党内民主选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扩大党员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知情、参与、选举权,拓宽渠道,优化方法,选拔党员信任,职工群众拥护的党的基层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在每一个环节都实行差额方式,充分体现竞争性,将党内民主建设与竞争性选拔干部有机结合,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对于促进干部管理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推动公司干部管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推直选”是切实推进企业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和民主选举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推行“公推直选”,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加快基层民主政治进程,是工作所需和民心所向。公推直选,不仅能够让广大党员以自己的意愿参与直接选举,切实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尊重了党员主体地位,真正把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实处,而且让广大党员群众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参加、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关心、关注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
二、公推直选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实施运行过程分析
以永煤集团车集煤矿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差额选举为例,公推直选在国有企业中运行的基本程序主要有:
1、基层筹备阶段。“公推直选”工作由公司党委领导,由党委组织部负责。公司党委将成立“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对实施单位的公推直选工作进行指导,公推直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公推直选工作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成立“公推直选”工作监督小组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成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小组,对参选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实施单位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公推直选”方案的实施细则选举办法,要经过试点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
2、基层党委宣传动员阶段。实施单位基层党委可通过召开“公推直选”动员大会,运用网络、广播、标语、公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氛围,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和《车集煤矿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方案(试行)》等,宣传“公推直选”的重要意义、明确“公推直选”操作办法和程序,使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实施“公推直选”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把“组织意愿、群众意愿和竞选者意愿”有机结合,选出任期工作目標好、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支部书记。
3、基层推荐阶段。主要采取组织推荐、党员联名推荐、党员自荐和员工推荐的方法向所在单位党委进行推荐。
4、基层确定人选。候选人资格审查小组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有被选举权、是否符合任职条件、本人意愿。资格审查后,通过公示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在一定范围内向广大党员、群众公示审查结果,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研究确定1-2名候选人向永煤公司党委进行推荐。
5、公司筛选人选。公司党委组织能力测评。能力测评分为知识测评和能力素质测评,分别采取笔试和面试方式进行。通过能力测试产生初步候选人,按照至少1人的比例和最终测评分数多少确定为候选人。例如永媒公司党委组织笔试(矿井生产知识、企业文化、党务知识)、面试、考察来筛选人选。
6、民主推荐阶段。实施单位党委召开民主推荐大会,民主推荐大会可由全体党员、非党员干部、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不少于40%)等组成。候选人初步人选在会上发表竞职演讲,表明自己参加“公推直选”的态度、展示其党务工作思路、任期目标等,并当场回答党员及群众提问。发表演讲后,参加人员进行无记名投票,民主推荐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按照至少差额1人的比例和得票多少确定为候选人。经民主推荐选出的预备人选经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党委审批。
7、组织考察。根据干部管理有关规定,由公司党委组织部按程序对正式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进行全面考察,拟写考察材料。
8、酝酿任命。永煤公司党委根据差额选举和考察结果,召开会议酝酿任命,按有关程序履行任职手续。
三、公推直选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实施效果分析
永煤集团车集煤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公选直推”的主要成效表现如下:
(一)构建了选人用人的新机制
公推直选改变了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打破了以往干部任用论资排辈的陈规常规,为优秀年轻干部展示才干搭建了平台,达到选拔一人、发现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通过公推直选改变了“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中选人”的用人方式,变成了“组织严格把关,基层党员直选”的民主选举。
(二)探索了促进基层内民主的新途径
在企业内实施公推直选是对企业干部民主选举工作进行的大胆改革,这种采用不划框子、不定调子、不指定候选人的民主选举方式,是企业内民主选举中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制度创新。它的创新之处不在于提出新的具体民主制度,而在于对原有企业制度中民主资源的开发、这使过去在选举中长期形成的由党组织制定候选人的做法从选举制度中退出,改变了团内民主选举的形式化现象,从而实现了企业内民主选举的实质性复归。
(三)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公推直选将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原则与拓宽选人视野、扩大党内民主有机统一,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此外,公推直选有利于各党组织部门领导班子更加自觉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用心选拔党务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障监督作用。企业内党务干部由于实行差额选举,在加大紧迫感和危机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光荣感和使命感。党员干部除了继续保留党组织委员直接投票选举,都可以直接由自己的投票来取舍,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强化。与此同时,许多党外群众也纷纷被吸引过来,积极靠拢组织。这些做法都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内民主,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干部群众的主心骨,成为带领党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核心力量。
(四)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发展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的落脚点,只有健全组织,才能确保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公推直选变组织提名为双项提名,变形式化的间接选举为有实质意义的代表选举或党员直接选举。新当选的同志既得到了上级的信任和员工群众的支持,腰板硬了,工作劲头足了,增强了战胜困难、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信心与勇气,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结束语
十八大的召开对党的基层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公推直选”正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国有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永媒集团将继续探索完善“公推直选”常态机制,有效落实党员民主权利、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搭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进一步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侯晋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推直選”试点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9(2):152-155.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2
[3]马兆亭.对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问题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9(3):76-78.
[4]王长江.党内民主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5]张忠友.浅谈公推直选在企业共青团选举中的应用[J].企业文 化,2013,7:204-205
[6]王晓敏.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学刊,2007(11):38-42.
[7]黄钢威.高校党建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探索与思考.党史党建,2011(02):40-42
作者简介:徐艳丽(1979-),女,河南永城人,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党建管理、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