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强化高校外语教师人文素养之路径

2014-05-30施勤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师队伍

施勤

摘要: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之高低是决定学校办学品质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面对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方位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包括外语教师在内的师资队伍建设,显著提升各科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强化高校外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试图对推动高校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提升外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外语 教师队伍 人文素养 提高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師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可见,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之高低是决定学校办学品质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面对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方位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包括外语教师在内的师资队伍建设,显著提升各科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强化高校外语教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试图对推动高校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提升外语教师人文素养有所助益。

一、人文素养是高校外语教师必备的非专业素质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透过人文科学所体现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对看不见的事物的想象与感受能力、对精神财富的贮存能力、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精细的艺术鉴赏能力、对文明与文化基本价值的守护能力,对现实文化反思和历史的批判能力等。简言之,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的有机整合。其中,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基础,一般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心理学、宗教、文物考古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强调以人为本和对生命的尊严感,包括信仰、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的实践和外显,指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运用人文知识对某一特定的人、事物、观念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因此,人文素养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是衡量一个人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潜力的最为重要的砝码,也是高校外语教师必备的非专业素质。

(一)提升人文素养是对高校教师的共性要求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由科学、艺术、人文三大支柱构成。科学追求真,给人以理性,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善,给人以悟性与信仰,使人虔诚。人文素养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文学科知识的注入,像对文学、艺术学、史学、哲学等的认知,只有经过长期累积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步内化为人文精神,融入生命本体,进而影响并转化为个人的观念、思想、态度、习性、行为与气质。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居于主导地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高低、学生人文素质之优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决定的。但是,过往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的现象,严重弱化人文教育的推进,阻碍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其实,早在1995年中央就对我国大学教育提出过“三个提高”(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要求,但在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即人文素养方面没有跟进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三个提高”的要求没有得到落实。

历史经验表明,提升高校教师人文素养,更新观念、深化认识是关键。必须看到,提升高校教师人文素养,首先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育人动机。高校教师能否在教书育人中取得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度,以及由事业忠诚激发出的强烈育人动机。一个有着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能从推动社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认识教育的地位;能从新生代成人成才成功的高度,体认教育的功能;能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自我完善中,感悟教育的乐趣,对自身工作怀有历久弥新的热忱与激情。这种自觉的认知和稳定的情感构成高校教师强烈的育人动机。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职业宗旨是让学生既成才又成人。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尤其是具有较高教育文化素养的教师,能够倾力关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促进学生“成人”贯穿于教育活动始终;给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人格,夯实学生“成才”的深厚根基。再次,有助于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人文素养高的教师学识渊博、人格完善、境界高尚、举止大方、谈吐文雅,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全面学习、愉快学习。因此,提升人文素养是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的共性要求。

(二)高校外语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的专业特质

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基于在高等院校或通过别的学习途径所接受的超越学科的文化知识,形成的教育信仰、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其在日常专业活动中所彰显出的专业理想、职业道德、性格特征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外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鲜明的专业特质。首先,具备高校教师的一般素质,即合格的知识与品格储备。在知识储备上,具备任教学科的知识和任教学科教学的知识,既精通特定外语学科知识,又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品格准备上,具备足以成为学生学习仿效的完善人格与美好品德。其次,具备语言教师的专门素质。作为语言教师,其专业知识中不仅应包括语言本身的知识,还应涵括涉及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知识,更应包括对人类语言本质特征和特殊使用规律的知识,即语言学知识。惟其如此,才能深刻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才能在语言教学中,遵循语言之习得和发展的规律,选择和使用符合语言使用规律的语言教学方法。再次,具备外语教师的特殊素质。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仅仅具备高校教师的一般素质和语言教师的专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由外语教学特殊性所决定的特殊素质,即有关跨文化交际和外语习得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个人品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强化学生目标语文化修养,是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要求外语教师具备充分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对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有深入了解。这对外语教师不断提升覆盖中外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高校外语教师提升人文素养要凸显专业特点

外语教学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对外性。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外语知识,以服务国家与社会对外交流事业;二是广泛性。我国外语教育覆盖多语种领域,其中英语教育占70%份额,法语、俄语、日语教育占20%左右份额,其他语种教育占约10%份额;三是层次性。外语教学强调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层次性,注重语言感悟,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四是国际性。外语教学要求与国际接轨,致力于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使之具备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化的能力、分析辨别国外制度文明与社会现象的能力、理解包容异域风情和文化传统的能力。这对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人文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在高校外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当下,外语教师要适应外语教育的特殊要求,应当把努力突破人文素养瓶颈制约,作为有效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一)提高母语人文素养

提高外语教师人文素养,首先要在提高母语人文素养上下功夫。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大学生的母语意识只能增强而不能弱化,相应的,大学外语教师的母语人文素养也必须强化而不能削弱,更不能推向邊缘化。中国语言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东方式智慧。母语不通,外语很难学好也很难教好。比如英文“MilkyWay”翻译为汉语是“银河”而非“牛奶路”。这个翻译如今看来顺理成章,但在70多年前,鲁迅先生还为之打了一场“笔墨官司”。事实上,新生代外语教师对“银河”一词所蕴涵的“牛郎织女”这样感人的故事,所衍生出的“鹊桥相会”这般凄美的传说,有的未必知晓或知之不多。因此,提高外语教师人文素养,要以构建覆盖母语人文素养与外语人文素养并重的知识结构为取向,努力形成母语人文素养与外语人文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格局。

我们知道,我国外语学界著名专家、北京大学外语系李赋宁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教授、许国璋教授,都是汉语十分精通、国学素养深厚的英语专家。比如,王佐良教授的翻译作品“信达雅”兼备,汉语译文神形俱佳,在英语界有口皆碑。以其译作《论读书》为例,译文字字玑珠,令人叫绝:“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许国璋教授1993年出席全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时,虽年近八旬,讲话仍铿钪有力,干净利落,语惊四座。如果将他的讲话形诸于文字,无异于一篇力透纸背的美文佳作,其深厚的汉语人文素养由此可见一斑。

相比前辈同行,新生代高校外语教师在母语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差距之大,不可以道理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教授认为,现在一般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确实不尽如人意,而大学教师的汉语素养和能力也难以让人满意。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首先要提高高校教师的汉语水平和相应的能力。庄智象说,经常有一些高校教师抱怨,他们辛辛苦苦写的论文总是发表不了。但看看这些论文,学术水平高低暂且不论,论文所体现文字水平,令人很难相信出自大学教师之手。由此不难看出,外语教师提升人文素养,要把增强母语人文素养摆在突出位置,以更加自觉的意识和迫在眉睫的紧迫感补上母语人文素养缺失之“短板”。

(二)提高外语人文素养

语言与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文化发展演进的产物和结果,又是文化形成与沟通的媒介,故而外语语言传授与外语文化传播息息相关。外语教学既承担着传授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又肩负着传播外国文化知识的职能,涉及广泛的跨文化传播内容,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要求高校外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拥有多元化、跨学科知识结构,既涉猎哲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熟悉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外语教师只有谙熟与教学相关的外国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有效地实施外语语言教学。而就目前情形看,提高高校外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恰恰是一些外语教师的外语文化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外语人文素养存在缺失。一些外语教师上课之所以照本宣科,就事论事,枯燥乏味,了无生机,令学生避之不及,往往与此相关。因此,外语教师亟待大幅提升外语文化素养,不断优化外语教学方法,尤其要在加强外语文化教学上下功夫,致力于引领学生在外国文化知识学习和外语语言能力养成两个方面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外国语言能力和外语人文素养。

三、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素质提升的原动力来自于教师对职业的挚爱、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虽然高校教师大都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但受诸多因素制约,整体看尚未步入自主专业发展的良性轨道。就高校外语教师而言,影响其包括人文素质提升在内的专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有二,一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不强;二是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因此,高校全方位提升外语教师人文素养,应该拓宽视野,多措并举,广辟路径,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推动有效人际互动基础上,形成教师自我发展、主动建构并最终达成目标的新格局。

(一)拓宽外部发展路径

高校教学文化环境对外语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外语教学单位应与时俱进,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营造有利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增强教学科研能力的机构文化和学术环境。其路径是:(1)构建“校本培训”机制。外语教学单位应构建“校本培训”机制,积极促进外语教师成长。如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学校举办与语言教学研究前沿接轨的专题式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要突出学科设置的全面性、前沿性与专指性,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完善外语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构建“群体”发展机制。外语教学单位可以通过构建合作性教师学习群体,引导教师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学习群体,有利于教师之间密切交往、包容互鉴,整体提升。研究表明,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交换与分析观摩心得,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教师间的理解和认同,带来职业的愉悦和满足。(3)构建“以研究促发展”机制。基于日常教学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厘清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思路,还能帮助教师对教学理论保持理性和思辩的态度,促进对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提高教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围绕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不断强化人文素养、拓宽知识结构。

(二)完善内部发展路径

外语教师提升人文素养,在拓宽外部发展路径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完善内部发展路径,即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意识及设计自我发展路径。其对策是:(1)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外语教师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在人文素质及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优化和完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不断深化认知水平,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行为,增强教学效果。(2)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教学行动研究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常规性的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系统考察分析自身教学行为,是全面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增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关键载体。(3)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即教师根据自身和环境条件的特点,采取主动、积极的方式,制订符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并努力使之实现的行动和行为。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科研能力,是高校外语教师提升人文素养、加速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陶全胜.大学外语教师的人文素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7).

[2]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1).

[3]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4]夏纪梅.外语教师发展问题综述[J].中国外语,2006(1).

[5]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外语研究[J].2008(03) .

[6]陈永明等.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教师队伍
增强内生动力,激活乡村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