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2014-05-30安明等
安明等
【摘要】 目的 了解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7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关节镜下采用6号不吸收缝线予以患者“8”字法固定。术后予以康复训练,开展6-24个月的随访活动,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松弛度、骨折复位、愈合与患肢整体功能康复状况。结果 术后6周,所有患者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均无移位;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与活动度均增强;术后6个月,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2±2.5。结论 在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时,基于关节镜下予以患者“8”字法缝线固定,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创伤小、复位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关节镜;8字法缝线;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36-01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通常因运动或车祸损伤所致。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易诱发骨折不愈或畸形愈合,最终形成关节功能障碍。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应用,基于微创条件下,骨折固定可采用缝线、钢丝、螺丝钉以及克氏针等方法[1],缝线固定可采用斜跨骨折块、横跨等方法。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7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17例,女性有10例,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在(38.82±4.43)岁之间;7例Meyers-MckeeverⅡ型骨折,20例Ⅲ型骨折。予以患者关节镜下检查,7例骨块与韧带止点范围,4例撕脱骨块小于韧带止点范围,16例骨块大于韧带止点范围,其中3例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2例累及胫骨内侧平台关节面。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监控下复位,予以“8”字法缝线固定,其中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1例,行复位修补;3例合并腓骨颈骨折与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未行治疗;3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行修整性切除;1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行清创打磨。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经由高位前外侧入路通入关节镜镜头。术前检查关节,治疗合并伤,行髁间凹区域清创,将滑膜皱襞、髌下滑膜系带、膝横韧带、脂肪垫清除后进行初步复位,行针套管穿刺,从膝关节外侧探入,采用1号Ethicon缝线,将其一端置入内侧关节间隙中,从前内侧拉出,拔出套管,将6号Aesculap不吸收缝线设置在导线另一端,于前交叉韧带部位拉入。针对骨块大于前交叉韧带止点范围患者而言,行骨块临时复位与固定,采用2.5mm导针,从骨床穿透骨块钻出送入关节腔,从该骨洞拉出6号Aesculap不吸收缝线进镜头。随后在骨块的前外侧部分钻出,拉出缝线,将其至于韧带前方骨块上,继而连续纵向牵拉缝线,观察骨块分离状况。就韧带止点面积与骨块大小等同患者而言,结合前交叉韧带胫骨隧道定位器,于韧带前方交叉后,拉出缝线并伸直膝关节,予以打结固定。而骨块较小、易粉碎患者可于骨床前内侧缘钻骨洞,进而拉出缝线两端,待缝线打结后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松弛度以及骨折复位、愈合等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选取的患者共27例,住院时间为6-14天。术后6周,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移位、关节感染、皮肤坏死等现象;术后3个月,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松弛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伸膝功能均正常,稳定性与活动度增强;术后6个月,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4.2±2.5,术后12个月患者Lysholm评分为95.7±3.2。
3 结 论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易发于成年人群,按照Meyers分型原则[2],针对Ⅰ型骨折而言,可予以保守治疗,而Ⅱ型、Ⅲ型骨折可进行伸膝位固定,但复位满意度不高,易诱发骨折不愈或畸形愈合,临床上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若骨折复位良好,但缺乏可靠固定,可能会出现移位[3-4]。当前关节切开手术后期易发关节粘连,难以治疗合并损伤,手术效果不佳。基于关节镜手术下,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保证复位骨折可靠,同时为合并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本文研究显示,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移位、感染、皮肤坏死患者,伸膝功能正常,稳定性与活动度增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表明采用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效果显著。究其根源,运用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有助于避免骨块前缘翘起与固定松脱,固定可靠,且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据相关研究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致使韧带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韧带松弛或被拉长,术中必须要借助关节镜来定位撕脱骨块初步复位状况,观察韧带紧张度。当发现韧带松弛时,则说明韧带存在损伤,予以复位固定前,需挖深胫骨骨床,帮助患者恢复韧带张力。此外,在這之前,要在前交叉韧带股骨起点部位施以钻孔,予以韧带激惹处理,增强韧带张力。在本文研究中,1例患者存在韧带松弛现象,经上述处理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强,这与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采用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可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芮立涛,陈荣,周卫忠.关节镜下钛缆内固定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5):212-214.
[2] 魏慧明,唐春艳,戴彬.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关节镜下内固定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7):67-68.
[3] 孟春庆,王洪,杨述华,等.关节镜下骺板近侧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4):472-474.
[4] 杨正刚,郭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