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尝试
2014-05-30玄红梅
玄红梅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信息技术手段和技能,信息技术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评价体系中也突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下面,笔者介绍一些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尝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由于信息技术知识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很感兴趣,因此学生很愿意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科学选择适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大胆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学生学习方法和教材内容,解决教学疑难,综合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整体把握教材,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每个单元的知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今社会信息量十分发达,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较高,但由于课时和版面的限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所安排的知識点,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很系统、很深入的,很多知识还需要进行外延的拓展。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程资源,全面把握教材结构,充实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比如,在“获取图片、编排文稿”等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对课本的学习,利用网络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有效延伸,补充教材的不足。上课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愿意尝试这样的教学,愿意接受学习任务,愿意在课上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获取图片”的学习时,能够利用网络找到“获得图片”的方法,如多种截图方法,还可以利用专用软件获得新图片,而这些知识都是教材没有涉及的,这是自主学习的成果,也是教师进行科学教学设计的结果。在进行“编排文稿”的汇报时,部分学生说出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编排文稿的方法,如快捷键的使用、格式化的应用等。这些知识,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常识。
二、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是比较简单、直观的知识。如“计算机的认识”这节课就很简单,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各部分的组成及用途和计算机的发展等。我采用的是观察法和实践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践,很容易掌握这些常识性知识。但也有部分知识模块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主要是知识的理论性强,操作过程繁琐,操作的要点也很集中,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部理解和接受,更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这类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失去学习兴趣。鉴于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具体做法是:对每个教学难点录制微课,发布到学校资源网上或者是自己的博客主页上,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再学习、再感悟、再提升,直到熟练掌握为止。这样教学,有效刺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编一个简单的程序、Flash动画初步”的教学时,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不能熟练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采用的是自我演示法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时,事先录制要讲的“编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视频,或者是“Flash动画初步知识”的视频,如模块的认识,关键帧、层、像素、脚本等概念的认识的视频,将这些视频资源传至教师的博客主页或者是自己的QQ群空间,供学生下载学习,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新知。对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弄懂弄通为止。这样教学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也需要进行强化训练,很多知识点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尤其是那些自主设计的知识更需要进行强化训练。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帮助学生自发地、专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只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这样训练,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够灵活应对,才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成果,学生学习的各种技能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比如,在进行“认识几何画板,画基本几何图形”的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给一定的探究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画图、制作几何图形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小组完成探究任务,并且很多小组完成得很出色,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让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讲解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所要表达的意图。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落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科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优化学习途径,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杨立艳.例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T].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