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4-05-30刘胜增
刘胜增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物理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及创新人才的前沿学科。物理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提出新的见解,也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物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关键词:探究问题 问题意识 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合作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从物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学生都可以从各方面提出问题。但是实际上,我们也发现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加以重视。
一、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活动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成为教师的表演舞台,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旁观者。此模式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制约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模式,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右脑风暴,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小锤水平敲击放在水平面上的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学生通过自行观察得出小球做曲线运动的结果。教师进而启发学生,为什么小球会一边前进,一边下落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会从力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成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物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问题意识”不是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性,而是教师提问学生,学生质疑教师的双向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所以,教师要传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指导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因果法:因果法是指通过观察教学活动的物理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探究,提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探究发生物理现象的根源。(2)类比法:类比法是指对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物理规律之间的差异;比较同一物理现象在某一时点前后的瞬间变化;比较同一物理现象不同的解释与理论;比较新现象与老理论之间的矛盾与不符之处,从比较中发现问题。(3)扩大法:扩大法是指对从某一特定物理现象中得出的规律,将其推广一般情况或更广范围内是否成立?探究其物理规律是否具有通用性与普及性。(4)反正法:反正法是指将正面的问题,从它的反面研究,其物理现象从总结出的理论反推是否仍然成立。
三、创设探究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精心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悉心指引下,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设疑、质疑的问题意识,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想象情境,尽可能给足学生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物理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与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操作过程,猜测实验结论。再如,摩擦力的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摩擦的空间中,万物将出现什么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激发想象的问题,也就为自由想象提供了土壤,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四、注重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没有探究,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没有科学创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科学探究情境,为学生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时间与空间。充分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与新理论。如在“恒定电流”教学中,学生利用半偏法测定电流表内阻实验时,有些学生提出用不同的偏法进行测定,如用1/4偏法。教师不能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否定学生的想法,扼杀学生的设疑思维。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的想法,表明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测法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查阅资料,从而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发现不同的偏法测定,电流表内阻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由不同程度的误差所造成的。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实验原理,而且掌握了实验误差分析方法。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并进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伟.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3).
[2]侯建超.高中物理教學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8.
[3]杨海岚.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教育学文摘,2013(11).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