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2014-05-30陈君华
陈君华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的性不强,对朗读的认识不足;朗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缺乏正確的朗读指导;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
朗读是把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言语,这种转化的实质就是与文章的对话和交流,而非有口无心式的“念经”,是朗读者以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做深层次的精神交流,以求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学生一遍遍朗读,就是在与文章及其作者进行一次次地“对话”,在“对活”过程中他们才有可能一步步地深入文章所营构的世界,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于是文章进入学生心灵,学生融入文章。
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朗读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语感,提升言语品位,也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提高表达及写作水平。
2、开展有针对性的朗读教学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一定的教学目标,朗读训练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师在课前应该设计好朗读教学的目标,扎实地进行每一次朗读教学,如第一课时的朗读一般是为了学习字词,读通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朗读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一些内在情感。第三课时的朗读主要是帮助学生品赏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并通过朗读积累语言文字,使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3、认真研究课文,选择适合朗读教学的文章
一般说来,文学色彩较浓的文章,比如小说、散文、诗歌等都适合诵读,而一些说明文、逻辑性比较强的议论文就不太适合诵读。一些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课堂上也不宜整篇诵读,应该有重点和针对性地选择,诵读的范围确定后,诵读的方式也应该有所选择。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应该根据学生、教材、教学目标等情况,明确采用何种诵读的方式。
4、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注重情感体悟,适当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缺乏内在情感流动的朗读不能称为真正的朗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在朗读中调动情感。情感的表达离不开朗读技巧的运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忽略了对朗读基本技巧的指导,朗读技巧主要包括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喜则满高,悲则沉缓,爱则缓柔,惧则抖,怒则粗重,疑则细粘,静则舒平;语调是根据语气的变化而变化的;节奏,是就整个文章说的,要善于从具体读物来确定节奏,但又不拘泥于某种类型之中,当根据需要,合理转换,通过不同的技巧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5、保障朗读教学的时间,加强教师朗读技能的培训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保障朗读教学在课程中所占的时间比重,没有时间保障的朗读教学,那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加强对教师朗读技能的培训。教师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和朗读指导能力不达到一定的水准,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而难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教学的目标就更难实现了。教师应学习朗读的相关知识,进行朗读强化训练。学校也应建立制度,定期举办语文教师朗读技能比赛或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朗读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但愿语文课堂上不只是听到“风声、雨声”,更能听到优美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