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角下对爱伦·坡《黑猫》的解析

2014-05-30龚莉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爱伦黑猫

龚莉

摘要:爱伦·坡的小说常常带着悬疑、怪诞和恐怖等特点,无论是小说中的场景渲染还是人物设定都带有浓厚的“哥特式”色彩。小说《黑猫》也通过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将人内心深处的原始恐慌刻画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文化视角 爱伦·坡 《黑猫》

引言

爱伦·坡的一生可谓是历经坎坷,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是在他死后的20世纪才逐渐为人们所知,被视为是现代文学流派的一代宗师,短篇小说的创造者以及科幻小说的先驱等等荣誉。其小说《黑猫》继承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风格和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擅于运用第一人称的回顾式叙述,从而将小说的叙述视角进行多样化地呈现,使得作品在更多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边性特点。

一、《黑猫》故事简介

《黑猫》写于1842年,整篇小说运用的都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以“我”的视角为人们讲述了一个恐怖的短篇故事。小说描绘的是一个主人饲养了一只叫做“普路托”的黑猫,这只猫和主人的感情非常好,是主人“最心爱的东西和玩伴”。但是这种关系却在一次主人醉酒之后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于主人的酗酒被黑猫咬了一口,为了泄愤,主人将黑猫的一颗眼珠子给挖了出来。而主人看黑猫再也不复往日的亲和,甚至觉得那剩下的一颗眼珠格外可怕,在惧怕心理的驱使下,主人终于还是将黑猫套索吊死在树上。但是自从黑猫死后便出现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黑猫死后的当天晚上,主人的家里便发生了火灾,大火将家里的一切烧得消失殆尽,但是唯独在一面还没有来得及倒下的墙壁上出现了黑猫的图像,让人不寒而栗,也让主人觉得这是黑猫的报复。后来主人又从酒馆里面带来了一只和“普路托”长相极为相似的黑猫,最开始也是表现得极为喜欢,但是几天以后他就开始厌恶这只猫,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是对这只黑猫产生了恐惧。原因就在于这只黑猫在来到主人家里后的第二天就无缘无故地失去了一只眼睛,和那只死去的黑猫一样,并且在这只黑猫的胸前居然长出了一撮酷似绞刑架的白毛。这些和叫“普路托”的黑猫一样的状况让主人感觉这一切就像是一个轮回的报复,使得主人每日生活在无边的恐惧和梦魇之中。长久下去,主人对黑猫积怨已深,终于有一天,主人在地窖里被黑猫绊了一下,他将往日和今日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到了黑猫的身上,想要置他于死地,他向黑猫举起了斧头。当他善良的妻子想要阻止的时候他居然将妻子劈死了,他将妻子的尸体掩埋在地窖的墙壁里面企图掩人耳目,等他找那只黑猫的时候却发现它已经不见了。当警察开始调查妻子失踪案件的时候,在地窖中传来了黑猫声声的哀叫,让警察发现了妻子的尸体,也揭露了主人杀妻的事实,让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文化视角在《黑猫》中的体现

这篇小说短小,但富含了对西方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冲击和挑战,利用多种叙述方式和人物刻画形式对人们内心的邪恶进行了批判,从而呼唤了人们内心的正义和理性。

(一)《黑猫》中黑猫形象的设定

“邪恶”的表象,恐怖小说之中大多采用阴郁和恐怖的氛围来烘托人物刻画,以表现出荒诞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将黑猫的名字取为“普路托”,而这个名字的含义在罗马人看来是用作呼唤冥王的意思,而黑猫则是代表著死亡的意思。在西方的文化里,黑猫象征了神秘和邪恶,类似于魔鬼的化身。在爱伦·坡小说中,黑猫还被赋予了多重的人格,它仿佛就是“我”内心深处的那一个黑暗而邪恶的角落,能够看清楚“我”的心理活动。当“我”把黑猫杀死以后,“我”的内心半是恐惧半是悔恨,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当“我”看到和黑猫长相一样的猫以后才会萌生想要带它回家的冲动。但是当这只黑猫变成了一只眼睛和胸前的白斑越来越明显了以后,带给“我”的恐惧也越来越深,让“我”日夜受到良心的煎熬,终于“我”的耐心彻底被磨损光了,造成了后来一系列的悲剧。从简单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黑猫“普路托”和“我”的心理变化自始至终都是相联系的,这个魔鬼和“我”的内心逐渐融为了一体,“我”了解自身内心的邪恶,但是却拒绝接受现实,拒绝赎罪。黑猫就是“我”内心的那个邪恶的源泉,那个魔鬼。

(二)《黑猫》对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挑战

在小说中所描写的黑猫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描绘动物,而是赋予了黑猫更深的寓意,将它作为一种内心的邪恶和恶魔。通过讲述两只黑猫和主人发生的故事,从而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两只黑猫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作者选择黑猫作为“恶魔”的意象也是和文化内涵中黑猫的象征意义和相关的传说有着很大的关联的。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将黑猫和魔法与巫术进行挂钩的,是女巫的宠物,所以被人们当做是邪恶的代名词。小说中也有提到这样的话语:“我妻子生来就好迷信,她一说到这猫的灵性,往往就要扯上古老的传说。”这句话也隐射出了故事中的黑猫的深层次含义,为小说的下文埋下了伏笔,并且黑猫的名字“普路托”也是象征着死亡,这一切都为小说的情节和氛围带来了恐怖的感觉。而从小说的情节上来看,当原来的那只黑猫被杀死之后又重新出现了一只和“普路托”长相相似的黑猫,但是新的黑猫所逐渐显现出的独眼和胸前一撮和绞刑架越来越像的白毛让主人越来越恐惧,也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主人大声疾呼“这是多么的可悲,多么可怕的刑具啊!这是恐怖的刑具,正法的刑具!这是叫人受罪的刑具,送人死命的刑具呀!”其实主人所害怕的并不是那一撮白毛,而是这一撮白毛所带来的震撼和恐惧,黑猫象征的邪恶从一方面可以为世人带来警醒,另一方面也能让人坠入深渊,这也恰恰是西方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内心和灵魂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小说中对于黑猫的刻画中却和传统观念的“哥特式”刻画方式完全不同,黑猫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并不是阴森恐怖的形象,相反却是一副乖巧无害的模样,纵然有的时候会咬伤主人,但是绝大多数时候表现出来的都是对主人的依赖,想赶也赶不走的忠诚,从而成为主人心爱的玩伴和东西。这点描绘和刻画与西方传统的观念是不同的,作者经过精心的设计,将小说的恐怖性逐层进行深入,引起人们的思考并深入了解故事情节的兴趣。也让大家对于黑猫有了观念上的改变,邪恶黑暗的并不是动物黑猫,而是人的内心。

(三)《黑猫》中对人性丑恶的揭露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发生了改变。在小说中原本主人和黑猫的关系是非常友爱的,主人公也是一个温文尔雅、富有同情心的人,每次都是亲自照顾黑猫和喂食黑猫的,而黑猫也非常依赖主人,每时每刻都跟随着主人,想要甩掉它都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流逝,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主人也不再是昔日的主人,他开始染上了酗酒的习惯,每每都是喝得醉醺醺地回家,脾气也变得愈發暴躁,经常殴打黑猫,这也使得黑猫逐渐远离他,谁曾料到主人最后会残忍地将昔日的爱宠杀死。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黑猫是没有责任的,一切都是源于人的变化,动物的本能只是想要获取主人的关爱。正是由于人性的扭曲才使得接下来的悲剧接踵而至,人性的丑恶还表现在发现自己的罪恶以后不反思,不悔改,而是一如既往地错下去,将所有的罪恶都归咎在无辜的黑猫身上,认为是它的报复和诅咒,才让自己杀了自己的妻子。直到最后的一刻,他认为这一切的罪孽都是黑猫所造成的,在他看来“谁没有在无意之中多次干下坏事或蠢事呢?而且这样干时无缘无故,心里明知干不得而偏要干。”主人觉得自己的错误只是一时冲动,是黑猫诱使的,而不是自己根本的错误,正是这种偏执的想法造成了最后的悲剧和罪孽。

(四)《黑猫》中体现了作者宿命论思想

宿命论思想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中看来就是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当《黑猫》中的主人不染恶习,对人友善,对猫有爱的时候,感觉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美好的,黑猫对他也是十分的喜爱,可以说是走到哪里跟到哪里。这个时候可以说种下的是善的因,所以得到的也是善的果。但是随着主人染上了酗酒,终日沉醉在醉生梦死的环境中,脾气越来越暴躁,也使得黑猫对他越来越疏远。直到最后黑猫被吊死,主人家出现的火灾,另一只黑猫的出现到死亡,杀害妻子种种,正是种下了恶的种子,才会有恶的果子。这种宿命论启示世人在生活中要多行善举,好人才会有好报。

结语

《黑猫》是19世纪恐怖小说的典型之作,通过对一只黑猫的描绘,从而隐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点。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不同心理的刻画以及黑猫形象的描绘让小说的氛围逐层递进和深入化,从而使读者看到世间的善恶之分,因果报应。文章主要从小说《黑猫》的故事梗概、以及《黑猫》的思想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细致地描绘了小说的真谛,启示人们要注重对于心灵世界的健康成长,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果一味放纵自己,最终只会自食其果。语

参考文献

[1] 敬内非.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及其在《黑猫>中的体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 史秀自.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分析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

[3] 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爱伦·坡.朱璞碹译.爱伦·坡的诡异王国——爱伦·坡惊悚短片杰作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爱伦黑猫
黑猫钓鱼 边庆祝
黑猫白猫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悬疑与死亡: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恐怖意象渲染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文化视角在英文小说《蝇王》中的体现
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