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班组文化建设中分享机制

2014-05-30陈诗华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管理

陈诗华

摘要:班组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内容构成不仅包括服务、管理、安全、质量等理念性的东西,也包括各种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在各种管理机制的建设中,全方位的分享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分享机制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制定责任、经验、技术、知识等交流、分享的长期稳定的制度性措施,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强化班组的凝聚力、亲和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本文从分享机制的文化依据出发,结合江门供电局班组文化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班组文化建设分享机制的内容构成。

关键词:班组文化 分享机制 文化管理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作為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可以说班组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更关系到企业文化价值的深植转化。班组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如何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强化班组的凝聚力、亲和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 班组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内容构成不仅包括服务、管理、安全、质量等理念性的东西,也包括各种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在各种管理机制的建设中,全方位的分享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分享机制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制定责任、经验、技术、知识等交流、分享的长期稳定的制度性措施,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强化班组的凝聚力、亲和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分享机制建立的文化依据

从工业革命到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在信息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管理。现代企业的文化管理至少必须具备以下四大特征:速度文化、学习文化、创新文化、融合文化,而这些文化的形成似乎都有赖于分享机制的建立。

(一)速度文化与分享机制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竞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建立长期有效的分享机制,通过经验、技术、知识等分享、交流,就能大大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与生产效率。

(二)学习文化与分享机制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IT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失去企业的竞争力。而更新知识除了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外,注重培养每个员工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非常重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分享机制,通过经验、技术、知识、快乐等分享、交流,就是培养员工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快捷有效的途径。

(三)创新文化与分享机制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 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现代社会,创新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团队的合作,一切成功的合作都源于良好默契的沟通,班组要经常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生产信息的反馈、沟通与协调,促进各工序间的互相了解和团结的同时,也可以使班组长达成共识。在班组内部形成一种:计划→执行→协调→完善的良性生产循环,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管理与技术上的创新。而分享机制的建立,通过经验、技术、知识等分享、交流,使团队的合作有了机制上的保障,从而有利于创新文化的建立。

(四)融合文化与分享机制

人既是“我”“你”的独特存在物,也是彼此交融、彼此共生的存在物。所以人既需要独立自由,也需要交流合作分享。在现代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虽然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每个员工既是个体存在,也是一定文化的载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它使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而分享机制的建立,通过经验、技术、知识等分享、交流,能够有效保障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

二、分享机制的内容构成

(一)经验分享

人是理性的动物,卡西尔说过:“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自身的存在物——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这种“批判态度”于现实的工作中就是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这些经验包括技术经验(生产、销售、管理等技术)、学习经验、安全经验等,经验是应该分享,也是可以分享的。经验也是一种资源,个体的经验只有与人分享,才能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使资源价值最大化。比如,江门供电局试验研究所推行的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技能互助分享,就是鼓励每一位员工,将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有关安全、技能方面的经验做法或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等教训总结出来,利用生产例会、班前会、安全教育等集体活动,与大家分享。通过长期坚持开展技能互助分享,打造“随时随地都可以是课堂”、“人人都是培训师”的学习氛围,启发员工互相学习,激发员工参与分享,实现员工共同进步。

(二)责任分享

强化责任意识,归根到底是落实责任。要牢固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注重方法,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强化责任意识不仅强调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分内的工作,而且还要有团队精神,整体意识。分享责任,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团队精神,整体意识的体现。班组的责任分享就是从班组长唱主角到轮值管理,人人都管理,从而塑造出会思考有责任感的员工。国投塔山煤矿人人都是班组长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经验,江门供电局“人人都是培训师”“人人当好设备健康诊断师”的经验都值得借鉴。因为“人人都是.....”“人人当好.....”可以让员工树立牢固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三)荣誉分享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一滴水可闪闪发光,晶莹如珠,可是一经风吹日晒,马上会干涸,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国人费拉尔.凯普说得好: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团队荣誉可以让

你获得更大的成绩。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员工,能成为一个积极进取、自动自发的员工吗?如果不能认识到荣誉的重要性,不能认识到荣誉对你自己、对你的工作、对你的公司意味着什么,又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员工去争取荣誉、创造荣誉呢?荣誉分享就是让员工牢固树立团队荣誉意识,让他们积极进取自动自发地去争取荣誉、创造荣誉。江门供电局班组俱乐部文化建设,建设内容之一“乐工作”,就是鼓励班组成员积极参与QC活动及推进QC成果转化应用;鼓励班组开展5S管理,有效执行“台帐+计划+表单”、“两票”等专项工作等,通过参与活动与管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荣誉意识。

(四)快乐分享

快乐首先是喜欢,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是快乐的基础。能感悟到工作着是快乐的,拥有一份好心情,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并且喜欢它,乃至热爱它。快乐 对于个人来说,只是一种心理感觉,而对企业来说,快乐应该成为一种文化,快乐文化。文化是一种习惯,当快乐成为一种习惯,而不只是一种偶然的心理感觉时,这种快乐才是可持续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一个企业要想创造快乐文化,关键是如何让员工从工作、生活到学习都能感受到一份实实在在地人文关怀。江门供电局班组俱乐部文化建设,以“乐安全、乐工作、乐生活、乐学习”为建设内容,就是以“班组俱乐部”为载体,让员工从工作、生活到学习都能感受到一份实实在在地人文关怀,从而创造自己独特的企业快乐文化。

(五)知识分享

知识經济时代,企业的兴衰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员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已经成为商业上的迫切要求。要达到这个目的,知识共享是至关重要的。知识共享涉及重要信息资产的识别、捕捉、存储、提取和交流。但是,在传统工作环境中人们对知识共享有一种自然抵制。在这种环境中,为确保自身地位而保守的做法是司空见惯的。因此,必须创造一种新的环境,新的途径,从而培养对知识的不断创造、收集、使用和再使用,并且让员工能够使用、共享、再使用本企业内部的知识,从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江门供电局实验研究所的跨专业交流互助计划与新员工细化阶段目标管理的培训模式就是知识分享卓有成效的探索。跨专业交流互助计划主要是基于交流员工的技能现状,再结合本人的发展意愿,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最适合的培训计划。通过让员工在其他的专业班组里实习交流三个月,让实习员工和所在班组人员互助技术分享培训,提倡人人做老师,尽可能地提升自我能力,为企业打造储备更多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文化管理
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
国有煤企制度管理转向文化管理初探
供电企业文化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文化管理:管理的高端境界
学校文化管理刍议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管理创新
技工院校文化管理初探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之维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高职学生文化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