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傲慢与偏见》中的伦理思想认知解读

2014-05-30肖本罗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傲慢与偏见

肖本罗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自从出版便深受好评。深入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解读人物思想特征,不仅能深刻理解奥斯汀的反讽艺术,更能对奥斯汀的创作手法和艺术成就做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伦理思想 唯物辩证法思想认识论

一、启蒙时期的思想认识论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之作,这部小说把奥斯汀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的刻画和结构的设计推到了极致的地步。奥斯汀在本部小说中把反讽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完美。故此,如果单单就认为达西先生的“傲慢”和伊丽莎白·本内特小姐的“偏见”未免太肤浅,太局限于对叙事表面层次的理解。

众所周知, 奥斯汀所处的时代恰逢欧洲启蒙主义运动时期,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是启蒙主义运动的先驱,他在其著作《人类理解论》中阐述了对客观世界思想认知,指出人之初对世界的思想认知是无知空白的,后天的认知在不断地加深。著名大师洛克的唯物主义思想源于其所处的启蒙主义时期,其思想深受弗朗西斯·培根、托马斯·霍布斯和勒内·笛卡儿的影响。洛克综合了前人的优秀科学财富,并辩证地融入了自己的意识形态中[1]。

洛克所提出的“语言认知”对英国文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萨缪尔·约翰逊就曾在其大辞典中多次提到洛克的认知论,同时奥斯汀就曾多次引用其认知论观点,对于奥斯汀是否受到过洛克思想的影响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洛克的左右。而事实上,在奥斯汀多部作品中都能感知到主人公受认知论的影响来了解自身、了解旁人、了解社会。所以,《傲慢与偏见》所折射出的思想认识论是启蒙时代的典型。

二、“傲慢”的思想认识论解读

在《傲慢与偏见》男主角达西先生出场的时候,无不给人一种“骄傲”的态度,致使本内特一家以及其他人对其印象深刻,与此同时,伊丽莎白对其“偏见”的果断主观的性格也让我们对主人公的形象刮目相看。面对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缺乏自信,用虚假的外表、傲慢的语气来掩饰内心的空虚。而事实上,“傲慢”与“偏见”体现主人公在思想认知领域的不足与短视。情节的不断加剧源于双方认知方法的偏差,而其后矛盾得以缓和又源于思想认知领域的改变提高。最终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做了自我批评,矛盾得以消除。

故此借鉴,男女主角的个性特征“傲慢”和“偏见”是当时现实社会存在的一种思想认知,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角的“傲慢”和“偏见”并不是空穴来风。面对小说中两位主角在思想认知上的不断加深,在交往的过程中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来反思自身存在的思维偏差,来感悟周边复杂的人和事,这样的进步与认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反思的结果[2]。

初次阅读《傲慢与偏见》的读者,大多厌弃达西的“傲慢”,而这正是奥斯汀所展现的反讽风格。小说中关于达西的“傲慢”出现在开篇,作者用了134个字来描述,其中褒奖的话语达到77个,而贬低的话语仅仅57个。关于褒奖与贬低究竟出于哪种人群?作者在前半场告诉我们达西受到一致的赞许,而后半场却得到了人们的唾弃,更讽刺的是赞许与唾弃竟然来自相同的人群。赞许的理由是达西“高富帅”,而唾弃的理由是达西“傲慢”的性格,不愿与众人为伍。所以我们假想无论是多么的“高富帅”,在不愿意与身边的人们同乐的时候,他的财富也便不会恩惠给周边的人,那么普通大众自然就不爱戴这样的人了。

因此,我们不难判断达西的人物性格,遇到有利益能追求价值的便卑躬屈膝,没有利用价值的便冷漠旁观,这也正是伊丽莎白的母亲本内特太太性格的真实写照,小说中宾利先生请她的女儿跳舞,她便说宾利先生如何优雅、绅士,而对达西没有邀请伊丽莎白跳舞便一顿诅咒,伊丽莎白更是坦言:“我负责任地向您保证: 我今后绝对不会同他跳舞。”此时的伊丽莎白也被母亲的这种市侩、虛伪所感染。

达西的“傲慢”包含三重含义。一、成功带来的“自傲”;二、过分自信产生的“自负”;三、本位主义的“自尊”。而关于达西究竟用哪种解读更恰当呢?当达西初到舞会的时候,他便深知自己与这里的人们不是一类人,面对乡绅威廉爵士的粗俗、伊丽莎白母亲的市侩以及众人那种阿谀奉承的做作,达西所表现的也不过是给自己罩上一个保护自己的外壳罢了[3]。可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就是“傲慢”,从一个角度来说,达西的自身性格也决定了他无法很快适应一种全新的环境,而与之相比秉性随和而热情的好友宾利,达西自然相形见绌,无法比拟。这样可以理解达西表面流露的“傲慢”事实上是一种无助、举止拘束、害羞的表现也就不为过了。而当达西发现伊丽莎白漂亮的脸孔,晶莹剔透的双眸,轻盈的身段,顿时被她所吸引,故此在其后的威廉爵士举办的家庭舞会上,达西主动邀请其跳舞便证明他思想认知上的提高,敢于纠正自身错误的领悟。

相比达西此前的“傲慢”,在第2卷第11章,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所展现出的纡尊降贵却让人感觉难以宽恕。而故事此时的发生地便是达西那个“趾高气扬”的姨妈凯瑟琳夫人的住所,那么我们也便不难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达西那“傲慢”性格的根源。达西充满激情的表述是如何深爱伊丽莎白,如何为她所折服,但又不忘表述自己与伊丽莎白地位、财富、家庭等方面的悬殊,他认为无论他多么地无理,面对他的女人都会毫无保留地投怀送抱,但他错了,这种认识领域的错误,割裂了道德底线的达西,根本无法走进伊丽莎白的内心,甚至朋友都不是,更别说嫁给他[4]。

而相比达西所犯下的认知偏差,我们也要肯定其理性、真诚、豁达的一面。达西并不是与他的姨妈凯瑟琳夫人一样仗势欺人、颐指气使的土豪乡绅。他能向伊丽莎白求婚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冲破世俗枷锁的证明,而在遭到伊丽莎白的断然拒绝后,他并没有像先前在舞会上的表现来证明自己,而是选择全身而退,这也充分说明他意识形态的转变,能充分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在其后给伊丽莎白的信笺中(这也是整个小说的转折点) ,达西把伊丽莎白对其误解的种种认真详实地解释一番,也通过这样,伊丽莎白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盲目、片面、充满偏见和荒唐无理”[5]。

因此,借鉴上面对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我们能看出这正是洛克先生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是个曲折的过程,是不受时空阻隔的过程,对待事物不能简单地通过表面就枉下定论,那是认识偏差的表现。

三、“偏见”的思想认识论解读

面对达西的“傲慢”,人们更喜欢伊丽莎白的“偏见”,不仅是因为她对达西“傲慢”所进行的有力回击,更是因为她给人留下轻松、活泼、不娇柔做作的人物性格,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她在思想认知上所产生的严重错误偏差。

在达西与伊丽莎白首次相见的舞会上,两位主人公并没有表现出互相吸引,而恰恰相反,当伊丽莎白听到达西说她“长得还凑合”之后,她便已经对他印象大打折扣,而后又听到年轻英俊的军官威克姆对达西肆意的污蔑更是将其视为可恶之人,再后当达西试图阻止其好友宾利先生继续与姐姐简交往时,矛盾得到升华,达西也就在她的心理形象彻底瓦解了。殊不知此时的伊丽莎白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片面地割裂了事物的整体联系性,一面之词便以点代全。

虽然伊丽莎白小女生的性格更易于得到人们的垂爱,但本质上来说,她的“偏见”与达西的“傲慢”都是一样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趋引。伊丽莎白所表现的感性认识超过其理性认识,这便说明了对达西的错误认识导致她认为只要达西做的事情就是错误的,只要他不喜欢的便是正确的。

第二,自我膨胀。由于伊丽莎白深得其父亲的所爱,源于其睿智、聪明更像其父亲,这样便让她有种过分自信的思想认知,认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不可一视。

第三,主观偏见。由于以上两点原因,便导致了其看待事物过分主观,过分依靠自己的认知去感知事物的本源,这样也造就了其自身的“偏见”。

综上所述,伊丽莎白所折射出的思维特征与洛克所倡导的认知不断反思、深思有所出入,因此能断定出伊丽莎白仍然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仍然是感性支配理性,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她都习惯运用往常的印象来评判,没有一种发散性思维,无法达到认知所要求的求证、反复、辩识的过程。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伊丽莎白的“偏见”源于她的“傲慢”,她的过分自尊、过分自信导致她在思想认知方面出现偏差,而这种情况也恰恰出现在达西身上。两位主角共同驳斥了洛克在《理解方法论》中的观点,“许多人很喜欢他们最初的观点,常常像喜爱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似的。一旦有了,他们决不放弃他们的判断或者曾有过的猜想或臆想。这是他们理解方法上的缺点,因为他们貌似坚定其实乃是僵化的思想,不是在追随真理而是在屈从偏见。”

最初《傲慢与偏见》的题目是《初次印象》,这也印证了两位主人公初次见面的场景,以及初次给对方留下的印象,虽然题目改变了,但是丝毫不影响小说所传达的认知理论,“傲慢”不是单独的“傲慢”,“偏见”也不是孤立的“偏见”。无疑不是挑战读者的认知能力,而是奥斯汀的叙述艺术所追求的反讽目的。

在小说的末尾,奥斯汀都不忘把反讽推到极致。当达西的妹妹和妹夫也同样和达西和伊丽莎住在一个庄园的时候,当听到达西和伊丽莎白在不断争吵的时候,甚是不理解,甚至感到恐慌。那为什么她会恐慌呢?殊不知此时是奥斯汀把思想认知境界推向了高潮,也只有达西与伊丽莎白在不断地交锋,才能加深彼此的认知,这才是小说所要真正传达的精髓。语

参考文献

[1]张仰媚.从《傲慢与偏见》管窥奥斯汀的讽刺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2]郭志娟.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塑造上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3]赵虹.反讽话语回声解释论补释——以《傲慢与偏见》影视对话为语篇分析对象[J].外语电化教学,2009(01).

[4]胡加圣.反讽理解的语境激活和最佳可及性标准——《傲慢与偏见》反讽话语之关联理论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8).

[5]熊茜,闫丹萍.论《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讽刺因素(英文)[J].双语学习,2007(12).

【课题名称: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翻译和研究,课题号:HB13YY016】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傲慢与偏见
奉天法古:董仲舒家庭伦理思想的双重样态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傲慢与偏见》中语言特色分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弗洛姆类伦理思想的主旨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渊源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