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上世纪文学语言学的研究历程

2014-05-30王艳杰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

王艳杰

摘要:上世纪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处于理论概念交替上升和相互交融的阶段。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语言的工具性、思想载体性到本体性的转变,文学则经历了语言形式化,文学语言科学化、思想本体性研究以及在诗性的层面上研究文学等几个阶段。西方是研究转变的本土,我国的语言文学研究则是借鉴了西方理论转变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诗性研究进行理论再深化,结合汉语独有的特点,将汉语的诗性研究扩展开来。

关键词:上世纪文学 语言学 研究历程

引言

翻开西方上世纪文论史,自上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之后,西方所出现的任何一个有影响的文论流派,都必谈及语言问题,给予语言以特别的关注。上世纪西方现代文论在文学语言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是空前的。60年代,文学语言研究由“文本封闭体系”向“文本——读者”的转变,标志着不再把文本结构看成是自足的、封闭的,而是看成向读者开放的、在读者的阅读经验中实现的系统。70年代,解构主义向结构主义的权威地位发起挑战也是以对文本语言的新阐释开始的。德里达对口头语和书写语、能指和所指等二元对立关系的消解都指向对逻各斯主义的解构。解构的最终目的是新的建构。90年代之后,语言本体论的转变带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诗性研究,随着西方语言哲学以及分析哲学、解释学进入中国,中国的文学理论也开始了对文学语言学的研究,上世纪文论给予21世纪的最大奉献就是文学语言研究,这种研究是学科交融的体现和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文学研究的典型特征

历史上不重视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文学是由于传统的语言工具观。语言的工具性是语言的第一个层面。工具论认为,语言从根本上是对事物的命名,先有事物,才有语言。在工具性层面上,语言学考察的是语言的形式,语言对事物的表达。于是,语音、语法、词汇、方言、修辞等方向的考察成为我们今天学习语言学的基础。

西方传统文论一直将文学语言研究置于附属地位,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硬伤,阻碍到西方文论的进一步发展。上世纪到来之际,俄国形式主义流派第一个举起了创新的旗帜,在与俄国社会历史学派的论战中,他们指出文学就是文学,与现实无关,也与作者的思维和心理过程无关,它只表现为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的一系列技巧和手法。所以,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就是内容,甚至形式决定内容,而文学形式就是语言形式。毫无疑问,俄国形式主义的这种观点明显偏激,但在当时实现了理论突破。

二、西方上世纪文学语言研究的成就研究

文学语言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学者们就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做过音韵学和修辞学方面的探究。从索绪尔、萨丕尔开始的现代语言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而显要的学科,文学语言因而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语言学的转向使得语言文学的分析进入了思想性的阶段,认为语言即思想本体。语言工具观中,语言是人对事物的命名,语言是人的工具,即意味着人对语言的完全决定性。但语言也并非任人处置的物品,所以语言学是从“语言即工具”转向为“语言即思想”,此即语言本体论的思想基础。语言本体论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流派:1.德法传统,又称分析哲学传统,代表人是弗雷格、奥斯汀、罗素等。2.英美传统,又称为“现象学——解释学”传统,代表人有胡塞尔、福柯、德里达、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非理性主义者狂热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的直觉时,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率先摒弃了对不确定性直觉的非理性追求,转而追求绝对的确定性和明晰性,即理性地建立严密的科学理论。现象学认为文学作品只是由书写的文字符号构成的一种实在的客体,指出如果人们把这样的文字看作“只是传达或认识文学作品本身的手段”,则“不可能认识作品”,作为“观念的客体”的“有意义的词和句”是“文学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每一个层次中都构成带有各自所从属的层次特色的一些审美价值属性。”罗曼·雅各布森是这一理论代表人物,他用语言学的方法分析文学现象,提出了“极性概念”和“等值概念”这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学概念,并据此认为文学语言的功能是“它既吸取选择的方式也吸取组合的方式,以此来发展等值原则”。什克洛夫斯基所创始的“陌生化”理论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把日常语言经过陌生化处理使之成为文学语言。这种文学语言不承载一般语言的意义,只有“诗学功能”,文学就是这种有价值的语言形式。他说:“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注:‘反常化即‘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如果说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形式化的、静态、抽象、封闭的体系的话,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手法则使词语在选择与组合上达到了突显自身的目的,突出体现了文学语言自身的表现功能,实现了形式主义所追求的“文学作品是由语言构成的纯形式的艺术”的理想。但是,文学语言在“陌生化”的同时也切断了与作者的情感心理、语言构建条件、语境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关联,因此也仍然是有缺陷的语言观, 但是毕竟体现了语言的思想性,支持了语言本体论的实现。

现象学对文学作品中语言本体地位的阐述方法标志着西方诗论的一个重要转向。以后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等文学流派,都是在此路上的前进。

三、语言本体论的代表人物

伽达默尔在反方向上将语言推向本体,以语言解释世界与一切存在者。这与传统哲学从“我”出发存在不同。他在事实上把语言归结为世界和一切存在者的本体、语言因此而可召喚天地万物,伽达默尔在解释学的意义上确立了语言的本体地位,这在事实上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

维特根斯坦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逻辑实证主义属于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的一支,他的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一词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这个事实,即语言的述说乃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维特根斯坦试图以“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架起沟通语言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恢复语言与生活活动、交往行为的生动联系。用他的话说就是:“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语言游戏一词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这个事实,即语言的述说乃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这意味着语言的使用者可以在生活中创造出新的用法和意义,语言游戏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这就为文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洪堡特是进一步阐述语言观就是世界观思想的代表人物。洪堡特为本体论提供了民族性的视角,他说:“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伴随人类精神走过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从语言中可以识辨出每一种文化状态。……语言产生自人类本性的深底,……语言不是活动的产物,而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 他强调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个人如果在某种语言中成长起来,他就会被引入该语言所拥有的世界关系与语言行为中。洪堡特的语言观重要体现是语言的民族性。语言是世界的经验,世界对于人才存在,而世界的存在要通过语言得到表述,所以“语言观就是世界观”。

卡西尔则说:“真正的人类符号并不体现在它的一律性上,而是体现在它的多面性上。它不是僵硬呆板而是灵活多变的。所以它具有创造的与构造的功能。”

从以上上世纪文学语言学回顾中可见,文学语言学的研究是在语言本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分析,语言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无论是强调语言本体地位还是注重语言分析的现象学、存在主义、符号学等,文学语言学研究都以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为其关注的中心,对其在文化背景中的运用进行动态考察。

结语

语言本身作为一种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它并非外在于我们的生活、仅仅起到工具作用,其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及民族思维方式成为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无意识中支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说话人在表达过程中对语言的选择与使用。上世纪语言学经历了三个方向性的转变,工具性、思想载体性以及本体性,其每一个转变都成为文学语言学的研究理论成型的原动力。汉语的诗性研究虽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毕竟是一项值得去做的努力。语言是无形的精神力量,与个体的生活活动交织在一起,不断地创造出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富有个性色彩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因而,语言既非恒定不变的物质实体,亦非抽象静止的概念产品,它存在于人们的具体使用中,存在于言语活动中,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生活与活动中变化、发展,这种动态的语言才是活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也是语言学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目标。语

参考文献

[1]安·杰斐逊,戴维·罗比等.现代文学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32.

[2]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0.

[3]伊格爾顿.《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译本[M].太原: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210.

[4]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98-199.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9.

猜你喜欢

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与批判
试评《语言学名词》中的修辞学部分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