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荡时代,五步提升组织动态能力

2014-05-30罗彪

清华管理评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议题资源企业

罗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EMBA中心副主任,战略副教授

在动荡环境下,企业要形成组织动态能力,需从五个步骤着手,依次是:扫描变化,建立预警机制;设定议题,把握变革时机;重构组织,面向市场洞察;整合资源,兼顾长短绩效;领导过程,滚动修正行动。

一袭黑色西装,一副无框眼镜,加上一张天生的娃娃脸,马化腾似乎永远以“邻家大哥”的姿态出现在各类公共场合。但2013年底,在腾讯公司WE大会上,当那句“巨人倒下时,身体还是暖的”的话从他嘴里轻松说出时,即使是身家百亿的互联网巨头,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是的,此时的世界,在澎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面前,巨头们似乎不堪一擊: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摄影器材巨头柯达公司2013年9月宣布结束破产保护状态,进入为期两年的痛苦转型;号称卖出史上最多手机的诺基亚手机部门以72亿身家卖给微软公司。

冲击不仅发生在IT领域。这一年,互联网渗透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历程同样声势浩大。比如支付宝在推出预期年化利率6%以上的“余额宝”后,短短半年时间融资即达5000亿规模,天弘基金一跃成为全球十大公募基金。

新的时代已经开始。有人把互联网和蒸汽机、电力的出现相提并论,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实质性展开。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这种称谓,我们都需要承认这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时代。在这个动荡年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不仅多,而且应对方式更为复杂,除了需要主动创新,甚至要勇于自我“革命”。

尽管我们都认同企业家领袖在变革中的革命性力量,但企业终归是由企业家、管理者和所有员工共同组成的,要适时应对环境变化,仅仅依靠一个“英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奢望他不犯错,事实上,多数优秀企业的衰败也与企业家的决策失误密不可分。

企业自身需要形成应对动荡环境的能力。David Teece于1994年首次提出“动态能力”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能力,能够驱动企业永续经营”,指出它“通过整合、重构、建立相关资源与能力,实现对环境变换的及时、快速应对。”那么,现实中的企业应该怎么做呢?在动荡环境下,企业要形成动态能力,以下五个步骤至关重要。

第一步:扫描变化,建立预警机制

企业在正常战略周期内,总会围绕特定目标,构建正式的战略计划,为各层级员工设计和布置责任内涵明确的任务,甚至将薪酬奖励与绩效结果挂钩,实施严格考核,但由此也会导致整个组织产生思维惯性,进而行动僵化,忽视外部环境中正在悄然出现的各种变化。优秀的企业总是善于建立特定的沟通渠道,与外部环境保持实时互动,捕捉并处理外部环境中出现的变化信号。通常,一套运行有序的预警机制包括三项重点工作:监测环境变化、判断演变趋势、及时采取对策。

监测环境变化。一项新技术、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对手在竞争中采用的新手段,一类新的管理技术,甚至消费者的吐槽和抱怨,都可能成为需要被企业重点监测的信息,因企业所处行业与发展阶段不同而异。小米公司为它的粉丝群专门开辟了网上社区,在那里,消费者不仅可以交流手机使用心得,更可尽情抱怨手机的设计,对期望中的新一代手机大胆畅想,建议被采纳的粉丝会因此获得奖励,比如新款手机的免费公测试用。当然,小米公司也由此掌握了用户心理,具备及时推出令粉丝尖叫的产品的可能。

判断演变趋势。环境中会产生很多干扰信息,有些可能成为行业趋势,有些只是昙花一现。组织需要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视野,跟踪观察这种变化,在保持警觉的同时明辨趋势。2006年7月,以Twitter为代表的自媒体开始在欧美国家兴起,国内也迅速出现了一批跟风企业,如饭否、叽歪、嘀咕等,多数公司艰难前行。而直至2009年8月,新浪才正式推出微博内测版本,说明新浪直到当时才确认web2.0时代自媒体流行已是大势所趋。即使这样,两年前,技术储备与测试就应该已经开始。

及时采取对策。判断趋势的形成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但错失时机会遭遇更大的危机。2013年春节前后,微信推出了“抢红包”功能,短短几天内,800万用户乐呵呵地抢了4000万个红包,但更重要的是微信支付方式借此被迅速普及,数百万张银行卡被绑定到微信平台。而在这场大会战中,作为传统霸主的支付宝,甚至无所作为。

第二步:设定议题,把握变革时机

由于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相对于监测信号和判断趋势,短时间内采取对策变得更加困难。对策不应是简单的“硬碰硬”或“抖机灵”,未雨绸缪地开展规划,制定相互配合的策略才有助于推动变革。但现代企业层级制的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个好想法要变成现实,首先在企业内部需要被包装为议题,能够通过贩卖进入管理团队的视野,最终才可能被转化为正式的战略计划,进而被实现。

从想法到议题,从议题到计划,这个过程长、变数多。卓越的公司总能顺利推进这个进程,其中的要点包括:激发员工思考、鼓励提报议题、合理甄选议题。

激发员工思考。员工在一线工作,对企业内外变化的信号捕捉更为灵敏,也有一些应对思路,但这些思路和想法初期可能是不成熟的。企业需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手段,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创新性思考,同时还应赋予基层管理者整合这些想法的权力和责任。Zappos是全球最大的女鞋在线销售商,呼叫中心是其实现销售的一支神秘力量,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将呼叫中心外包的方式不同,Zappos认为呼叫中心恰恰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公司选聘购物经验丰富的中年家庭主妇作为接线生,赋予他们处理客户投诉、满足客户合理要求的权力,无需逐级向上汇报。这些接线生每天倾听大量顾客的咨询与投诉建议,汇总这些意见后交给公司管理层,用于对Zappos服务流程的优化。公司为了招募到数量充足的优秀客服人员,甚至将所在地从旧金山搬迁到拉斯维加斯,只是因为那里服务意识更好,当地人员的工作时间也相对灵活。

鼓励提报议题。一线员工拥有更多创新性的想法,这些内容需要被整合起来,才能变成可正式讨论的议题。公司需要设置正式的报告机制,鼓励创新性议题不断被基层员工上报。在这方面,IBM公司的“个人业绩承诺制度”是一项表率,它要求所有岗位员工在拟定年度工作目标的同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系列行动计划,这样公司就能在每条业务线上,源源不断地汇集创新性工作思路,这些思路经过梳理和整合,就自然形成公司级别的行动计划,确保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方法库”不断更新。

合理甄选议题。员工或基层管理者在整理和提报议题的过程中,出于争取资源、获得奖赏或者凸显个人智慧的考虑,有可能对一些实际并不重要的议题进行策略性包装,这使得议题的甄别过程变得富有挑战。在一次针对200名EMBA学员开展的配对问卷调研中,我们发现:下级为了成功上谏议题,往往会按照特定的方式整合材料,这一策略首要目的是改变上级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比如,如果希望上级采纳更具创新性的方案,就要提供素材,让上级相信目前的市场还是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不是很快将产生不可控的逆转。当然,高管人员的视野、智慧甚至阅历,对合理甄选议题至关重要。

产生与甄选议题的过程还需要更敏捷。即使企業最终选择了一系列正确的议题,但错过变革的时机,也会功亏一篑。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时,竞争对手留给你思考的时间不会太久,时间窗口错过后就会关闭,此后变革已无意义。

第三步:重构组织,面向市场洞察

组织是个围绕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有机体,像一个人:有骨架,有血肉,还有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时,我们需要有一个指挥得当、互相协作、调度有力的组织。从组织控制的角度看,三项工作必不可少:优化架构设计、灵活授权体系、推动跨级沟通。

优化架构设计。组织有两种基本架构:追求效率的职能型架构、强化分权的业务型架构。组织再造方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如何处理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直线职能制方式试图让两者制衡,事业部制强化激发事业部的活力,矩阵制则试图利用项目组方式将两者联合,即使是最新的流程型架构,也只是试图在用业务部门的订单去穿透职能部门的管理。

每家企业因所处行业不同,有特定的成功法则,架构选择模式很多。电子商务企业追求的是服务质量与效率,官僚体系恰恰是这一行业的大忌。2012年中期,阿里巴巴集团提出了设置淘宝、一淘、天猫等七大事业群的架构,仅仅半年后的2013年1月,旋即推出新的架构:将7个事业群拆分为26个事业部,组织变革后的阿里集团,甚至没有“淘宝”这个事业群的称谓了。正如马云自己所说:“阿里变革的方向是形成新的互联网生态,在给竞争者与中小企业留一个机会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留下一个机会。”

灵活授权体系。动荡时期的市场竞争,需要业务单元具有更敏锐的观察、更及时的行动,而在组织设计上,需要赋予业务单元负责人以更灵活的权力。传统条款繁多、审批严格的授权手册已经过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需要增加更多的灵活性。小米公司近年来高速成长,公司于2010年4月正式成立,在2013年,全年就能卖出1800万台手机、实现年销售收入316亿元。在这样一家高速成长的公司,管理层级少,8个合作人各自率领自己的小组,从研发、组织生产到在线销售团队作业;工程师没有关键业绩指标、不接受传统程序复杂的考核,差旅报销仅凭电脑截图就可完成;没有苛刻的制度流程,粉丝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程序员顺手就改了,然后整合发布,如此才能每周升级一次MIUI。

推动多级沟通。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群体之间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与交互,既可以沟通信息、达成共识,也能消除误解、润滑运行。需要指出的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跨级沟通尤为重要,这也是管理者搜集信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时甚至不能一概排斥下级的“小报告”,除非你能判断他的报告动机有明显问题。当下90后员工已逐步进入职场,高管们如果善于传递公司愿景,并与他们友善沟通,将极大促进企业凝聚力的产生,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这一点,对知识型企业尤为重要。联想的柳传志、新东方的俞敏洪、阿里巴巴的马云,他们不仅是员工的领导,更是他们的精神指引者和人生导师。

市场对企业组织的运行特征有清晰的要求,这些虽发端于消费者,但主要受竞争对手驱动。明确自己的利益市场,选择主要的竞争对手,建立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指标体系,对这些特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日常监测,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第四步:整合资源,兼顾长短绩效

无论设想有多美好,要想获得高绩效增长,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发展资源,资源投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出的可能。

有些资源的投入对长期发展不无裨益,如:人员培训、基础研发、质量体系建设;有些资源的投入对短期业绩改进大有好处,如精益化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促销广告与渠道补贴的投入。事实上,每一项被冠以“经营活动计划”的内容,都需要投入相应的公司资源进行支撑,否则就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企业需要平衡短期绩效与长期发展。对企业而言,在一个特定经营时段内,长期资源与短期资源投入,两者此消彼长、互为掣肘,而变革的时机却稍纵即逝。精于此道的企业家把眼光放得更远,在他们整合资源投入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方向:保持资源冗余、整合外部资源、控制当期绩效。

保留资源冗余。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源的使用,量入为出、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源冗余,对企业永续经营至关重要。最近两年,中国大陆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绷得过紧,并总体保持了60%以上的负债比率,而同期香港地产开发商的负债平均水平是30%,如果考虑到两地实际融资成本的差异,这种负债水平背后的假设真值得认真推敲:要有多高的项目动销水平和投资回报率,才能消化这么高负债带来的现金压力,更别提“影子银行”动辄20%以上的利率水平了。企业除了需要保持财务资源的冗余,一定程度上的人力资源富足也是必须的。变革期,转型往往是从项目级别展开的,如果所有人都在从事当前业务,那么,面向未来的转型从何谈起?

整合外部资源。企业资源终归有限,无论是人才、现金还是信息、技术。聪明的企业善于发掘企业内外部广泛存在的各类资源,恰当地加以利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建立内部共享的采购平台、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技术,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上,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业务外包,比如手机、汽车、电子商务,甚至包括好莱坞影片的后期处理。

控制当期绩效。长短期绩效对企业发展都很重要,但对于变革期企业,保持健康的短期绩效更为重要。毕竟,活下去才有可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关注短期绩效,并不意味着短期行为,恰恰是一些所谓秉承长期经营理念的行为,如对新兴产业中诸如太阳能、生物能源行业的投资,反而投机主义的意味更浓。短期绩效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状态,让留住人才、培育品牌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让长期资源的持续投入获得充足的保障。这方面,建构一套基于商业模式的财务模型,并以该模型的主要变量为指针,通过动态测算与结果预演,持续平衡对长短期资源的投入,才会使动荡期的企业有畅想未来的可能。

第五步:领导过程,滚动修正行动

动荡时期,企业发展会进入一个全新的轨道,领导必须亲自披挂上阵,和员工并肩前行,才能顺利跑完全程。这其中,富有经验的领导者通常会做好三件事:切换领导模式、强化行动学习、建立过程控制。

切换领导模式。领导都是多面手,需要在以下领域富有实力:洞察力、感召力、决断力、学习力和沟通力。我们尝试研究领导力与组织动态能力形成的关系,发现领导力虽然在整体上能够促进组织动态能力的形成,但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影响机制与侧重点存在显著的不同。具体说来:对于初创阶段的企业,领导力更多体现在其战略洞察能力上;对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领导力需要表现为决断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对于成熟阶段的企业,更重要的则是沟通能力。由此,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适时切换领导能力变得非常重要,误以为领导力是天生的,或是个人秉性使然,只会贻误推动变革的时机。现实中,有人认为企业家做演讲、讲故事是不务正业,其实仔细甄别就可发现,这些企业家已经逐步淡出企业的经营管理一线,留给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多个市场进行沟通:向投资方讲故事,增强他们对企业的信心;向产品市场讲故事,使消费者“爱屋及乌”;向员工讲故事,激励他们投身事业。如果他们依然扑在经营一线,恐怕会扼杀更多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

强化行动学习。任何一项新的战略行动在执行时都面临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无论是专注传统业务的密集式增长,还是跨界进入新的业务领域,负责执行的员工都可能不知所措。这不能责怪他们,因为克服不确定性的方法就是:首先承认自己无知,其次发现可以借鉴或学习的对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边干边学。曾经创造“三年再造”奇迹的华润集团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除了他们引以为豪的“6S管控体系”,行动学习可能是最宝贵的经验。向竞争对手学习、向其他部门学习、回归原点思考,这些行动学习的诀窍对每一位员工可谓与生俱来。行动学习需要营造强烈的氛围,高管重视并亲自垂范自然重要,但鼓励试错的企业文化和调整激励机制,也是学习能够产生效果的重要经验。很难想象,一家设置大量刚性关键业绩指标的企业,员工会愿意去试错和创新。

建立过程控制。众所周知,过程是变革的“黑箱”,既可能产生奇迹,也可能交上白卷,如果放弃干涉,只能祈祷上天的眷顾。过程控制工具很多,既有事前阶段的计划预算,也有事后阶段的绩效考核,但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事中阶段的业绩分析。一场合格的业绩分析会,高管与业务、职能部门负责人坐到一起,实事求是分析过去一段时间的计划推动与目标实现情况,既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试图划分责任,更多面向改进方案的寻找。业绩分析为上下级之间提供了一个良性沟通平台,所有不切实际的目标、空洞花哨的计划、不负责任的执行,在会议中都会暴露无遗。充分准备、质疑答辩与总结对策是业绩分析会取得实效的重要经验。

动荡中的不变

五个步骤的执行,需要企业高管洞悉人性、见微知著,并能时刻保持对内外部环境信息的关注。

事实上,动荡期参与者之所以无所适从,源于这是一个新旧模式切换的时代,動荡的想法和动作本身都很正常。这段时间,行业内会涌现出很多变化:变化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品类、变化的竞争策略和手段、变化的成功法则等等,但我们需要注意,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东西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为消费者持续创造价值、为员工提供更好平台、为社会积极贡献责任。

宝洁公司百年如一日,坚持构建起“消费者洞察”体系,本质就是对消费者价值的持续追求。一片薄薄的“帮宝适”纸尿裤,在美国主打“畅快运动无忧”,在中国转化为“尽享金质睡眠”,这其中的智慧,与其说“灵感来自宝宝”,不如说“创新来自帮宝适”。在宝洁公司的品牌创新实验室内,一如家庭环境的布置,微笑的母亲正在为她心爱的宝贝更换最新的纸尿裤产品。房间外,高速摄像机正在逐帧记录妈妈们的细微动作,热闹的微信平台上不断传来妈妈们的建议和抱怨,百度公司刚把消费者关于纸尿布的海量搜索行为打包发送过来。有了这些坚守,宝洁公司何惧市场动荡,何忧产品滞销!

动荡市场下,五步构筑组织动态能力。上帝的依然归上帝,凯撒的必然归凯撒。

本文责任编辑:刘永选

liuyx6@sem.tsinghua.edu.cn

猜你喜欢

议题资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