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馆员结构的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培训策略
2014-05-30张彦宏
张彦宏
摘 要:本文从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馆员构成特点出发,提出在中小学图书馆各部门应建立自己的标准作业程序(SOP), 以应对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员的频繁变动。馆员培训依据标准作业程序,通过“理论浸润-实践体验-讨论提升”三个阶段的学习,从而使新馆员能依据成熟的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标准,迅速适应图书馆工作,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馆员培训 培训策略
分类号:G251.6
一、序言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的第一定律“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指出:“不管图书馆的馆址、开馆时间、设备情况如何,也不管保存图书采用什么方式,最终决定图书馆成败毁誉的是它的工作人员。”美国在一项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的调查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图书馆的建筑仅占5%,信息资料也只占20%,而图书馆员却占75%。所以,如何提升馆员的素质,提高馆员的知识技能,激发馆员的创造潜能,是中小学图书馆能否作为“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充分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因素。
二、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结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小学结构的调整和办学条件的优化配备,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和资源配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小学图书馆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队伍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2.1 准入门槛低,队伍稳定性差。我国图书馆目前还没有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因此,图书馆往往成为教师家属的安置地和临退休老师或身体不适老师的“疗养地”。这些人往往将图书馆只作为一种过渡,随着退休或身体恢复等原因,一般很快就离开了图书馆。
2.2 知识结构复杂,业务水平较低。馆员的学历和专业方面,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知识结构和层次跨度较大,多数馆员是转行进入图书馆工作,虽然可能文化素质较高,职称较高,但对图书馆业务工作不熟悉。
2.3 缺少对图书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主动进取意识不强。由于很多馆员都是临退休人员或因其他不得已的原因来到图书馆,因此,对图书馆工作责任心不强,热情不够,缺乏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虚度光阴,业务水平停滞不前,自身素养难以提高。
三、基于馆员结构的图书馆培訓策略
图书馆工作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客观上要求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图书馆员队伍从事各项业务工作,但中小学图书馆员的频繁变动,致使图书馆工作丧失了基本的连续性,图书馆员往往对业务尚未熟悉就又离开了图书馆岗位,再加上很多馆员不学习、不敬业,经常造成图书馆业务工作难以为继,更别说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章程》的要求。
3.1 馆员培训的基本目标
图书馆员的培训实质上是一种成人教育,培训的需求规划与有效体系都应考虑馆员教育的特殊性,应针对具体的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培训需求和规划。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培养模式具有目标性强、资源共享率高、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因此,馆员培养模式应有利于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通过培训,馆员除能了解简单的图书馆基本专业知识外,应能按照程序化的岗位工作细则和工作操作规范进行日常性的工作,能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要求,顺利完成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3.2 馆员培训的内容
3.2.1 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礼仪的培养。
图书馆服务意识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与一切读者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服务意识是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核心。肯德基有一句服务箴言:“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你就去这样对待别人!”“你的态度影响别人,它反过来又会影响你,所以你必须推动一个有利的方向,以得到积极正面的成果”。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很多是由其他部门转岗而来,随着岗位的转变,就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变,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规范自己的服务礼仪和工作用语,通过自己的微笑、言行,让师生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愉悦、快乐地实现自己的检索需求。
3.2.2 图书馆基础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
当前的馆员培训工作由于一些观念及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和误区,尤其是对于中小学图书馆馆员,过多地强调图书馆理论和分类法、编目规则的培训,培训内容大而全,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很多馆员培训结束,仍无法正常开展图书馆各项业务,业务开展不规范、不科学。而反观肯德基等几个国外快餐企业,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且长盛不衰,很重要的的原因就是它开创了一套适合快餐业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以及建立了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培训制度,而其核心就是标准化的操作方式,他标准化了流程,标准化了产品,也标准化了服务,它可以使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迅速成为企业的可用之才。因此,针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流动性大、半路出家者多的情况,在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培训中,应根据图书馆业务部门的分类,编制详尽的业务工作细则和操作技能规范,根据标准作业程序(SOP),将某一业务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无论馆员如何变动,都可以迅速上手和复制。
3.3 馆员培训模式
中小学图书馆的馆员培训模式应灵活多样,以适应中小学图书馆的需要,符合中小学图书馆实际为准。根据多数馆员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少、培训意愿弱,以及一人身兼多个业务部门工作等特点,为使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可采用“理论浸润-实践体验-讨论提升”的三段式培训模式。理论浸润阶段,应改变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模式,可根据不同的业务部门设置情景模拟,让馆员根据所学知识和了解的背景资料,通过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模拟处理和操作,让受训者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学到新的方法、技能和理念。这种理论学习模式,由传统的单项沟通转为双向沟通模式,大大激发了馆员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体验阶段,中小学图书馆主管部门,可以和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联系,为中小学图书馆员提供到以上图书馆各部门实习的机会,公共图书馆在每个业务部门为学员安排一个辅导老师,这个辅导老师负责馆员在培训阶段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实践中,他们传授知识,更传授经验。讨论提升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员根据自己的所学理论和实践体验,对自己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梳理,进行重新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主动参与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学员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疑惑,积极提问,相互沟通,提升培训效果。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实现“基础理论适度够用,加强实践环节,突出专业操作技能,适应图书馆工作”的培训目标。
四、结语
图书馆馆员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特点而提出的培训内容和模式,目的是在中小学图书馆员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如何使新上岗的馆员尽快的了解和熟悉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各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标准和规范,更好的加强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这种培训是一种更注重提升馆员业务操作技能和规范的岗位培训,注重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当然,这也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基础培训,但它是中小学图书馆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章程》要求,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对那些对图书馆工作有热情、有经验的馆员,还要对他们进行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专业素养,从而适应中小学图书馆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峰,史姝杰.高校图书馆员多层次培训策略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6).
[2]王京山.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素质现状及其教育培训.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1).
[3]郑天东.肯德基员工培训的经验与启示.价值工程,2011(11).
[4]麦当劳:标准化管理的典范.上海经济,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