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
2014-05-30黄燕芬
黄燕芬
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的不惟一且具有开放性等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激励着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映较快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超常的发挥。这正是新课程的优点所在,也应该说是向上一级“分化”的原因吧。然而,新课程也的确让一小部分同学无法适应,成了“分化”的另一级——学困生。
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因教材文本知识内容的增多,学生原先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的英语学习要求而逐渐的丧失学习兴趣与激情,产生一种畏难的消极心理情绪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困生往往会因学习困难的逐步加重而产生厌学情绪,留下终生的遗憾。
一、“学困生”产生原因
1.教师关注重点的变化。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关注的是师生互动中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学生提出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方式给学困生以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2.学生学习方法“失当”,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大部分“学困生”不是因为天生的学习能力低下所致,而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方法,造成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使自己屡屡受挫,匮乏成功的经验,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信心,结果一蹶不振,进而渐渐变为“学困生”。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忽视,使孩子错过补救学习“过失”的黄金时机。孩子学习成功与否,家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许多“学困生”的家长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方式简单,对孩子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关心,往往只关心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孩子学习的过程。在孩子英语学习受挫的关键时期,不能给孩子提供适时的帮助,致使孩子的学习在某些关键环节“脱扣”,积重难返,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耳濡目染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和“读书无用论”,致使部分“免疫力”较弱的学生不能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学习缺乏强烈的动机,不思进取,敷衍度日。他们一旦有了这种思想就很难纠正,并且在英语学习中越积越深,直至最终不学习英语。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保护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在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时,他们对英语充满新奇、兴趣盎然,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利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英语课,真正充满活力、充满趣味,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潜力,给学生以适时、适量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战胜困难的斗志,使他们带着浓烈的兴趣顺利地度过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笔者认为,“方法、策略”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读、背单词,抄写句子,抄、背课文,背、记语法规则,可学习成效却总表现为事倍功半。因此,这种学习过程只会促使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日益减退。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充分利用有效地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有效地学习策略,以有利于他们实现高效地学习。
3.学校、家长紧密配合以形成强大的合力,转化“学困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家长、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多数“学困生”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他们的情绪波动和起伏直接受控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当孩子考试成绩优异是时,他们喜形于色,对孩子宠爱有加;可一旦孩子受到环境的不良熏陶或几次考试未能达到他们期望值时,他们便会急躁、懊恼,对孩子抱怨、斥责,甚至粗暴地打骂。这些学生经历多次挫败后,进取的动力和学习的信心逐渐消失殆尽,逐渐沦为“学困生”。
教师应及时了解受挫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建立联系,实现有效的沟通,指导和帮助家长对孩子实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评价,重树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同时,帮助家长客观分析孩子落后的原因,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有效的教育,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真正感受家长的爱,重新树立自信。家长、老师和孩子三方积极配合,对学习落后的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补救,并对它们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监督,共同为孩子的学习进步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