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2014-05-30周峰
周峰
摘 要: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产生于自然科学,现在早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相对较少,高职语文课程,是社会科学的重要课程,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本文结合高职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开拓思维,探索新形势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职语文 高职语文教学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界,作为信息技术的发源地,是最先享受信息技术的成果、最深刻体会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时代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赋予课堂教学新的活力,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打破时空限制,有效、快速、充分利用所需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质量。高职语文不同于高中语文,也不同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它更注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提高文学修养。
一、 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特殊性的要求。高职语文与中学语文、本科院校语文相比,有共性,也有它的独特性。共性就是都会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独特性主要表现就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侧重点以及层次要求不同,高职语文教学方法需要摆脱中学教学停留在知识的传授、理论的灌输与真诚的劝导,而应该采用活泼、充满兴趣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采用信息技术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赋予课堂教学新的活力,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时代要求。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时代,知识量大、信息及时是时代的主要特征,为适应时代的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每堂课都要保证知识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充分引入与课程相关的时代元素,充实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有效、快速、充分利用所需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二、 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运用
1、丰富教学内容。高职语文经历一段中学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本为本,内容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教师备课缺少素材,知识缺乏更新,很多老师也是苦于备课,无可奈何,教学内容准备自然就不充分,据此,很多学生课堂上就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并且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絡对知识可谓有求必应,就是知识的海洋,这样可以弥补高职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
2、增加知识趣味性。高职语文教学其中有大块的内容,汉语言文学和阅读写作的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这些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而信息技术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赋予课堂教学新的活力,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打破时空限制,有效、快速、充分利用所需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发挥好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适应高职语文的教学要求,有效、快速、充分利用所需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应该成为高职语文教学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应该成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马恩霞.大学语文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17).
[2]毛洪贲.大学语文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17).
[3]黎剑月.信息技术在写作训练中的运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张同玲.祁坤钰.浅谈藏语单句的类型[J].科技信息,2011,(17).
[5]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3).
[6]吴兵.江荻.藏文国际编码的发展与技术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7]吴国升.运用多媒体网络优化汉字学课程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4).
[8]邢富坤.信息化条件下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2).
[9]曾立人.翻译产业需求与MTI课程设置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