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4-05-30程瑞芳宁亚锋张成
程瑞芳 宁亚锋 张成
摘 要:本文根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建筑结构课程标准的设计和构建“面向施工”的教学内容体系。并介绍了该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关键词:教学内容改革 建筑结构 校企合作
1.引言
《建筑结构》课程是在整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砌体结构”课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和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有关施工及工程质量的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图纸的识读能力、解决工程结构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进一步培养树立吃苦耐劳、独立思考、勤奋工作的意识和形成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毕业后从事施工生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建筑结构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并融会贯通能够应用所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成为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中需探索的问题.
2.结合建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市场需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为:掌握该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在相关岗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结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主要原则,《建筑结构》课程的主线是面向就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程内容的改革要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确定。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为体现高职特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打破“学科化”的内容体系,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适合于岗位要求的课程标准并构建“面向施工”的教学内容体系。该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还要依赖于“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2.1 课程标准的设计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依据教育部有关指导精神和意见,并结合高职高专国家级重点专业中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的要求,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融合工作与学习为一体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来实施教学,采取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为一体,实现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位一体,使受教育者能全面发展。
2.2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的分析,在整个学习领域内容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由浅入深,实现能力的递进的原则,先安排建筑结构的材料,然后构件的学习,最后安排建筑结构。总体内容编排设计按顺序为: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认识、材料的认识、结构的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和砌体结构。总之,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训练学习和证书考试,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
2.3 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原则,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实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思路,融合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为一体方式组织教学。课程采用校内和校外实训场地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种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1)启发式教学和导学法。课堂教学除采用讲授法外,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导学法。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论和讨论”的思路,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导学法则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分析解决,既有总体教学内容的宏观控制,又帮助学生进行细致及微观分析,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工程现场教学。随着教学进程内容的要求,教师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结构构件位置、钢筋位置、受力、搭接、构造等内容,在这种亲身体验工程实际的环境中,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学起来更具体和容易。
(3)应用现代教育手段。
课程教学中教师利用flash、3dmax、ppt、网页制作完成了该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指导、题库、教学素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形成了助教系统、助学系统、自测系统。教师可以利用助教系统进行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学生可利用助学系统进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网上提问、进行学习测试等。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课后灵活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4)校企合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大学、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的知名专家做好该课程的实践、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指导工作,提高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技能能力。例如聘请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以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习,使学生较快的掌握了课堂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聘请建筑业知名专家到校进行学术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识、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专业学习的信心。
除此之外,加强课件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考核方法改革
1.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结语
结合建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建筑结构的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践证明该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明显,实现了学习效果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1)结合高职高专国家级重点专业中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的要求,使该课程标准更适应于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新编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完成建筑施工岗位上相应的工作任务。
(3)该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4) 对应于课程内容的改革,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好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全面客观的检验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
參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孙惠香,许金余.《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 2012.
[3]刘任峰,马利耕.高职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课程改革设计与实施[J].山西建筑.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