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代价及其调控探究
2014-05-30陆叶娉
陆叶娉
摘 要:当代社会,社会发展代价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指出,目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代价,探究如何合理调控代价,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发展,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发展;代价;代价意识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59-0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次文明成果,都会或多或少地伴随着相应的“牺牲”,这就是社会发展的代价。发展与代价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两者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科学地认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代价,并对于如何合理调控代价进行探究。
一、社会发展代价的实质
在《汉语大辞典》中,“代价”解释为:“购物的欠款;原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消耗的物质、精力,或做出的牺牲”。“代价”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中,以表示经济学中的基本原则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以最小的代价谋求最大的利益。此后,“代价”这一术语逐渐从经济学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中。在这里我们所指的代价特指社会发展中的代价,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认为,代价指社会变迁进程中人们在追求、创造价值的同时所产生的与价值取向相悖的负面价值。其中包括三个方面[1]:第一,为优先发展主导性价值目标,而牺牲、损害或压抑了其他有益价值目标。第二,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产生的副作用。第三,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而产生的消极后果。
为准确理解代价的含义,可从相关词义的辨析中界定其范围。下表是代价与成本、风险之间的区别。
■
例如,雪灾是自然风险,与人为因素无关,属于风险,而不是代价。而地面下沉则是与社会发展有关的风险,则属于代价。又如,改革属于风险,改革失败带来的社会动荡是代价,改革成功带来的社会动荡则属于成本。
因此,社会发展的代价的实质是人、自然、社会三者矛盾运动中发生的失衡。具体来说,代价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从内容上来说,存在随着物质文明发展而付出的精神代价。例如,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残酷的殖民掠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历史就是在经济与道德的对立之中向前发展的,技术进步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如今中国和平发展,虽没有腥风血雨的战争,但也存在着许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些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就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代价。
第二,从范围上来说,存在随着整体发展而付出的局部代价。例如,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以军事和政治为主,忽视经济和文化建设,带来的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影响。
第三,从主体上来说,存在随着社会发展而付出的个体代价。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常出现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牺牲极少部分人利益的情况。
第四,从时间上来说,存在随着社会发展长远性目标的暂时性代价。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而言,代价具有暂时性。
二、社会发展代价的必然性
学界广泛认同将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代价(又称成本性代价)、人为代价(又称损失性代价)以及双重性代价。必然代价指为了换取某种发展所必然做出的损失和牺牲;人为代价指人作为社会发展主体所带有的主观历史局限性和失误所造成的某种损失;双重性代价则具有前两者的共同性质。
社会发展的现象表明,无论是哪一类代价,都具有必然性。唯物主义辩证法表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辩证否定的“扬弃”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而代价就是社会前进中的曲折、肯定中的否定。社会发展不可脱离迂回曲折的道路而一味直接前进,因而不能不付出代价而求得发展。
具体而言,社会发展代价的必然性可以从历史必然性和人类局限性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必然性——客观性
1.代价来自社会各子系统间存在的非耦合性。社会这个大系统具有众多功能,但不是每一样功能都能相互耦合。当不参与耦合的部分产生功能异化时,便出现代价。例如,WTO发展初期,相应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垄断贸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不能有效的控制,造成了局部的混乱,国际贸易产生了部分损失。
2.代价来自社会运行中不断出现的不平衡。例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观念,也导致了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贫富差距问题显著。
3.代价来自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与整合。社会集团的重组带来不同群体利益的冲突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人类局限性——主观性
第一,代价来源于人类未能合理估价自身的主体功能,未能正确处理好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第二,代价来源于人类未能妥善处理好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未能遵循社会和谐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三,代价来源于人类主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性。
虽然代价具有必然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束手无策。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科学认识代价,并尽可能地减少代价的产生,将代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三、社会发展代价的调控
由于代价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因此人类主体需要反思如何将代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树立代价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
承认代价的必然性是着手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基础。代价是发展的一个内在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一切客观事物的发展一样,也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发展代价。树立代价意识就是要自觉地用发展的目标衡量产生的代价,主动地用发展的损失,换得更大的收获。
我国正处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更多的改革和调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就是在重视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同时,也不忽视个人的利益;全面协调,就是重视解决城乡矛盾、区域矛盾、经济和社会发展矛盾、人与自然矛盾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矛盾;可持续,就是均衡社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地面对代价,合理地控制代价。
(二)根据代价的支付原则,合理规定不同代价的调控范围
一般来说,根据代价的支付原则,代价的付出必须适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用付出一定的代价来维持社会稳定和良好运行。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社会功能体系的耦合性;必须注意社会分化的有序性;必须给人们的社会活动留出适当的利益空间,保持社会成员利益满足程度的合理性。
同时,我们需根据代价的不同种类,对代价做出量的预估和分析,把握代价的付出程度,规定代价的调控范围。对于必然代价,则通过与主导目标实现的比例来控制其代价的范围;对于人为代价,则通过与人类主体性效益发挥的比例来控制其代价的范围。针对人为代价,我们既要考虑人类自身的局限性,也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尽可能地减少代价的产生。同时,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时期,对于代价的调控范围也存在区别。例如,古代、近代与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变迁分化速度不同,人们对代价的调控水平必然不同;而在同一历史时期,社会转型期和社会稳定期的代价大小也存在区别。
(三)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缓解因无法避免的代价而产生的社会矛盾
建立社会发展代价的补偿机制,有利于引导和调适人们对代价的承受能力。代价的付出具有必然性,但是代价的大小并不总能一直控制在人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社会的公平诉求也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发展代价补偿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弥补代价对人们造成的消极影响。
(四)用全面的观点分析具体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某项改革或措施的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三个阶段,我们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周全地考虑问题,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一,在某项改革、发展方案出台之前,应尽最大努力做到周密论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详尽的预测与考虑,并注重研究前人的经验教训。第二,在具体实施社会发展战略时,应尽可能采取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完善的方法、手段。第三,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应及时加以解决。
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科学的认识代价,并有效地对代价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吉富.社会发展的代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贺善侃.社会发展代价的实质及支付原则[J].学术月刊,2000(8).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宋翰雪.社会发展代价及其调控问题研究[J].社会研究,2010(2).
[5]谢平振,张爱丽.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的哲学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