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阿昌族户撒刀纹样艺术探析
2014-05-30李彬昕李纶
李彬昕 李纶
摘要:户撒刀,是居住在云南省陇川县户撒乡阿昌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少数民族工艺品,户撒刀上所雕刻的纹样不仅记录与传承着阿昌族的风俗与文化,更使户撒刀凸显出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生动和谐的视觉美感。随着户撒刀工艺品更加广泛的推广并被大众所了解和喜爱,纹样的存在便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它更像是在诉说阿昌族的历史,传播阿昌族的文化。这对保护与发展阿昌族及其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阿昌族户撒刀纹样造型发展
阿昌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于是户撒刀上的图样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研究的依据。户撒刀历经千年的沧桑,代表了户撒阿昌族古老的民族文化,也维系着当地各民族之间良好的友谊,缤纷多彩的工艺美术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刀文化”传达着其独特的人文思想。所以,研究现有的阿昌族纹样造型与文化是具有价值性和必要性的,这有利于保护并承袭户撒刀文化。
一、阿昌族与户撒刀简述
1.阿昌族简述
阿昌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古代氐羌部落的一部分成员南迁后形成的一个跨境民族, 中国境内的阿昌族人口约2.7 万,其中85%以上的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2.户撒刀简述
户撒刀又称阿昌刀,为阿昌族的一大绝技。因产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户撒坝而得名。户撒刀工艺精巧,品种繁多,用途广泛,受到各兄弟民族的青睐。户撒刀受欢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锋利实用,可以作为披荆斩棘的工具和防身武器;二是可以作为表现英武气概的装饰物佩戴;三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阿昌刀的刀身和刀把上镌刻着花纹、图案,诸如“猛虎长啸”、“飞燕迎春”、“东山日出”之类,使之更加熠熠生辉。
二、户撒刀纹样初探
器物的装饰纹样设计与运用绝不是简单的点线面或者图形与色彩的简单组合,怎样将其主体与内容的真正气韵与文化内涵表达出来才是关键。在纹样的功能基础——加固、防滑、开启、指示等,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现代户撒刀上的纹样和图案也更多地倾向于它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种类的工艺美术装饰图案的发展一样,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户撒刀的纹样也是由最初的功能基础和符号系统逐渐演变为以审美意义为主导的追求纯粹装饰美的表征性。
1.户撒刀纹样的种类
阿昌族、景頗族、汉族、傣族等四个民族的文化是户撒刀图案纹样最主要的题材来源,亦可称为户撒刀图案及纹样构成的四元结构。阿昌族是由古老的游牧民族演化而来,在其纹样中也留存着一定的自然崇拜。特别以动植物为原型的装饰纹样在古阿昌刀中最为多见,图案的表现较为质朴,重视拟人形态和动植物形态的描写,多变形的表现技法亦表现一定的动感,体现了阿昌族古朴而富有生命气息的风格品位。景颇族与阿昌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最为紧密,这在户撒刀装饰图案的构成上也有一定的体现。景颇族纹样更倾向于对称并有一定韵律的抽象几何纹饰,一如景颇族的音乐有强烈的节奏感,景颇式装饰图案也更具音乐感。这类纹饰主要用于制作景颇刀,在阿昌长刀的装饰中也经常采用。以下为装饰图案的实例:
(1) 卷草纹动植物组合图样
刀叶及刀鞘上都喜欢用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卷草纹饰(图1)。而以卷草纹拟态龙、凤、孔雀等组合纹样更是户撒刀的一绝。
图1卷草纹饰刀面龙凤纹饰刀面
(2)几何纹
以汉族回文(图2)和景颇族三角形复合几何纹(图3)为主。充分说明了汉族和景颇族文化对于户撒刀装饰图案设计的影响。
图2常用回纹样式
图3常用几何三角纹样式
(3)瑞兽纹样及吉祥图案
汉族传统瑞兽和吉祥图案(图4),经过有机的组合和设计形成独特的图案风格,有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百鸟朝凤、鱼跃龙门、日出东方等等图案组合。也有将平面图案立体化作为立体装饰的手法,如阿昌“鱼跃龙门”刀架(图5)。
图4瑞兽图案
图5阿昌“鱼跃龙门”刀架
(4)仿织物纹理图样及建筑图案
户撒刀的装饰图案取材甚为广泛,以阿昌族服饰植物纹理的图案样式(图6)也别具特色,又有当地居民和建筑上使用的各种图案为创作题材的建筑装饰图案(图7)。
图6阿昌服装织物纹
图7户撒民居柱头图样
2.户撒刀纹样与刀具造型的联系及运用
艺术源于生活,户撒刀工艺起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需求,所以其造型艺术也更紧密地与生产经验和物质、精神的现实需求联系在一起。户撒刀先是刀,然后才是“阿昌刀”、“景颇刀”,无论是横向研究现实户撒刀造型艺术的细节还是纵向审视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其造型艺术的本源都深深根植于阿昌族的社会生产和文化艺术的土壤之中。
不同种类的户撒刀,都有其特定的形制规范、材质选取、色彩和图案的构成方式,诸多细节都保持其原始的状态。户撒刀上所刻的纹样与道具的造型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使刀具的形态更具完整性和视觉美感。纹样与造型的联系在户撒刀上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刀具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纹样装饰,另一方面为不同的刀具种类有不同的纹样装饰。
(1) 刀具不同部位的纹样装饰特点
户撒刀的种类很多,多数的刀具可分为刀把、刀叶、刀刃、刀背、刀尖、血槽、刀鞘等部位,根据不同的部位的特点,装饰的纹样造型与意义都有所区别。装饰在刀把部分的纹样不会太过复杂,大多是以几何纹、植物纹为主。多数刀的刀刃部分都不会有纹样的装饰,这是为了不影响使用效果。而刀鞘作为刀的保护壳也是最主要的装饰结构,其装饰纹样就非常丰富多彩了,几乎所有阿昌族的装饰纹样都可以在刀鞘上找到,这也体现了阿昌族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大部分的刀具的装饰部位是在血槽下方或是血槽旁(靠近刀背的一边),装饰在血槽下方是血槽造型的延续与结合,这种装饰效果比较自然和谐。装饰在血槽旁则比较能体现比例美学。
(2)不同刀具种类的纹样装饰特点
户撒刀的种类在鼎盛时期达到上百种类。主要分为农用刀具和工艺刀具两个大类,不同种类的刀具拥有不同的纹样装饰特点。例如尖刀,这类刀的刀刃线条锋利,整体造型简单,所以装饰的纹样大多以简洁有力的直线纹点缀在刀背上,或者是以简化抽象了的植物纹点缀在靠近刀柄的位置。菜刀、水果刀等实用类刀具的装饰部位多为刀把和刀鞘,刀把上装饰的纹样多为排列有序、形式大方的几何纹。而刀鞘上的装饰纹样则比较丰富多样,可以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纹样,也可以是植物纹样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不影响刀叶的使用,二是增加手握部分的摩擦力,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像佛刀(图8)、镇宅刀(图9)这类工艺刀,则将纹样以辅助的形式装饰在最有特点的造型部位,以突出重点。或者是根据这把刀所表达的文化内涵选用装饰纹样。上文所提到的佛刀、镇宅刀都体现出气势如虹、消灾减祸的特点,所以选用的装饰纹样大多为龙纹、虎纹、豹纹等动物纹。
图8阿昌佛刀
图9阿昌镇宅刀
3.户撒刀纹样的保护与发展
阿昌族历经数千年的迁徙生活能留存到现在,必定存在着文化的吸他性。这一特质在户撒刀的装饰纹样中亦有体现,如今户撒刀中诸多的外族装饰纹样的风格特征就涵盖了汉族、景颇族、藏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等民族的纹样文化与形式。更有东洋刀(日本刀)或西域弯刀等外国文化特征。我们甚至在如今的创新阿昌刀上看到有“丘比特”等匪夷所思的纹样。在信息和传媒极度发达的今天,戶撒阿昌手艺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异地文化,新型的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户撒刀纹样的雕刻与绘画额逐渐增多,阿昌族本土的纹样文化在渐渐淡化。我们不仅要在阿昌族文化的吸他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丰富户撒刀纹样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更要不断地探寻阿昌族原生态的本土文化,找到民族文化的特点与本质并且发扬光大。
三、结论
户撒刀的装饰纹样多是读传统吉祥图案的借鉴与吸收,同时也会融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装饰元素,很多刀匠都对阿昌刀具装饰图案的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阿昌族户撒刀装饰纹样在刀具不同部位的使用也非常自由,这在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户撒刀多样的特点。
随着现今民族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设计意识的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符号成为一个巨大的不同忽视的储存体,户撒刀的纹样符号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借鉴别的优秀的少数民族工艺品纹样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优势,保护传承并发展这一宝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血脉。■
参考文献:
[1]陈劲松,张勇,彭瑶.云南民间工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李靖寰,汤海涛.云南民族美术概论[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
[3]阿昌族简史编写组.阿昌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龚佩华.阿昌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5]刘江.阿昌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6]汪宁生.阿昌族的铁器制作[A].中国西南的历史与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
作 者:李彬昕,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设计学专业在读研究生;李纶,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编 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