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状况研究
2014-05-30杨京生
杨京生
【摘要】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通过分析食用菌从栽培、管理、加工、出口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对策
1、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摄取植物性蛋白质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食用菌在我国市场上受到消费者极大的欢迎,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追求日益提高,其保健药用价值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我国栽培食用菌历史比较悠久,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和出口规模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根据科学院微生物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开发培育的真菌种类已经达到了1500种以上,人工驯化成功的品种有60余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第六位,正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产量来看,我国食用菌产量在1978年尚不足10万吨,产值不过1亿元;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已经超过20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产值达到1000亿元。在我国福建、河北、江苏、四川等省份,食用菌的种植产量均超过100万吨,产值超过亿元的县有100多个。
2、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2.1行业标准跟不上发展步伐
目前食用菌行业标准多数是上世纪80到90年代颁布实施的,2000年以后颁布实施的标准仅有20项。这些标准包括20项国家标准和32项行业标准,以当前国际标准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严重阻碍了我国食用菌产品与出口市场的接轨。发达国家大多通过立法形式对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金属含量、化学添加剂等行为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仅在农药残留指标规范上,国际食品法典就有超过2500项标准,欧盟有22000多项,美国有8600多项,日本有9000多项。可见,发达国家对于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更为严格和规范,其标准也极力做到了精细到每一个指标和生产环节。在我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我国对日食用菌出口中,因农药残留问题而导致超标受阻的共有超过60批次,尤其在福建抽检调查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率高达26%。我国目前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违禁使用农药以及采摘后使用荧光增白剂等问题仍然很严峻并屡禁不止。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出口,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
2.2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我国食用菌的产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国内食用菌的生产加工条件却非常落后,当前很多地方仍然以手工作坊为主,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尤其精加工环节显得非常薄弱,其使用的机械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加工的环节也很粗犷不够精细,产品质量差异大,很难形成商品化竞争优势。
2.3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我国食用菌生产资料一般采用异地供应,其质量难以控制,很多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就流入市场进行消费,也因此导致市场上经常出现“某某食物中毒”等坑农现象层出不穷,政府有关部门对此类事件一般采用事后处理,对于事前预防和控制力度明显不足。尤其对于我国食用菌产业而言,政府一直以来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或监测机构对食用菌产品进行监督规范,因为才会出现市场上食用菌商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现象屡禁不止。监督的缺失直接导致食用菌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国家的形象。
3、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对策措施
3.1加强行业标准建设
结合国际上对于食用菌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借鉴意义,根据我国食用菌产业特点,在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下,针对食用菌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使用菌物流、加工生产、选种培育、原产地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定具体系统性的各种标准规范体系,从采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用菌的高标准化运作。
3.2加大科研技术开发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品加工工业尚处于粗狂期,大部分产品经过粗略的加工后就打包销售到市场上,没有进行精加工。这导致我国食用菌产品呈现出很大的趋同性,差异化不明显,难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缺乏科技创新技术的投入导致食用菌产品生产厂家更多选择抄袭市场原有产品的风格进行包装销售。我国应该在食用菌的精深技术和储藏保鲜技术、产品开发研究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加快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改变原有作坊式生产模式,向智能化和工厂化模式发展迈进。同时,注重食用菌保健药用功能的开发,拓宽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产品卖点,提升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出口份额。
3.3建立产品链追溯制度
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一直令人诟病,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层出不穷,近几年来随着媒体曝光率的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热衷于购买健康食品。这种趋势告诉我国食品生产厂家,必须将食品安全问题列为公司运营的首要日程,绝不允许伪劣产品和有明显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是企业最基本应尽的社会责任。产品安全问题反映出来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其关键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的思维问题。很多企業管理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安全问题视若不见,任由其对消费者健康进行侵害,这不仅是管理失职,更是道德的缺失。为了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实行追溯制度。每一个生产环节明确责任主体,重视食用菌产品的编码工作,建立生产、检测、流通、储运、销售等信息库,每一个环节做到清楚明确,责任到人,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将严格追究个人的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只有对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才能遏制这股不正之风,还广大人民群众一口健康的食物。
总体而言,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不败地位,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管理方式,革新发展思路,既要改变现有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发展工厂化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也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标准,杜绝种植、采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此外,还要注重开发食用菌产品的附加价值,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形成品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食用菌简报[N].中国食品土蓄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编印,2008(5):4
[2]任捷.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对浙江食用菌出口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6.25(6):38
[3]张金霞.黄晨阳.胡清秀.食用菌品种鉴定及品种保护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5.24(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