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暴力行为的影响
2014-05-30余丽霞
余丽霞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予以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评分。结果:研究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7.78%,低于对照组48.89%;护理后研究组DS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有利于降低医疗风险,促进医患和谐。
关键词:护理干预;精神病;暴力行为;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09-01
精神病患者由于心理异常,且动作行为难以被常人理解,容易产生自杀、攻打他人等暴力行为,因此在常规精神类药物治疗的同时需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以稳定患者情绪。本文针对已选定的90例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对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3-64岁,平均(48.52±2.74)岁,病程2-15y,平均(7.36±1.15)y;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2-67岁,平均(50.17±2.46)岁,病程3-18y,平均(9.25±1.07)y。其中中精神分裂症50例,情感障碍28例,偏执型精神病12例。患者症状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观测生命体征、注意个人卫生和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⑴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可减少护理中的错误,规避引起患者暴力行为的因素。⑵高危物品管理:清理患者可接触范围内的如剪刀、木棍、绳子等危险品,对危险品行每日督查。⑶人文环境建设:对患者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鼓励其配合治疗。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后,帮助其正确处理,增强其悔改意识;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活动,以促进病友间感情并缓解矛盾,矛盾无法缓和时,避免双方见面;确保病房通风,环境干净整洁,以提高患者舒适度。⑷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先兆时,以轻柔、简明的语气告知其后果产生危害的严重性,并通过心理疏导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若暴力行为无法制止,及时科学处理,以降低暴力行为危害性。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两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评分进行综合评定。暴力行为包括自杀、自残、打砸物品、攻击他人。DSQ评分涉及掩饰因子、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四方面,分为1-9分9级评分,总分越高则患者暴力倾向越明显[1]。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一般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
研究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7.78%,低于对照组48.89%,如表1。
2.2 两组DSQ评分
护理后研究组DS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 讨论
精神病又称心理障碍疾病,患者由于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严重心理障碍,自我控制力较差,容易出现自杀、自残、打砸物品和攻击他人等暴力行为,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辅以科学护理干预,以减少患者的暴力行为[2]。本文针对已选定的9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分析干预措施对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常规护理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患者情绪,但该护理方法未从精神病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只是采用适用于多数精神科患者和治疗手段的固定护理模式,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而护理干预从患者的实际心理生理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和真实意愿出发,根据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不同生理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从而有效排解精神病患者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3]。
本研究可得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和DSQ评分两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7.78%,低于对照组48.89%,这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将患者能够接触的剪刀等危险品清除出病房和医院过道等患者可能出现的区域,以避免患者借助外物伤害他人或自身,同时对患者表示充分理解,在暴力行为发生前与发生后,积极帮助患者分散情绪和处理事故后果,并耐心告知其暴力行为的危害,因此护理干预可有效平复患者焦躁情绪,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并改善医患关系[4]。另外,分析两组DSQ评分可知,护理前两组DSQ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DS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潜意识里的不安情绪,通过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降低其对陌生人和家人、朋友等的过度防范,从而最大程度避免患者依靠暴力行为进行过度自我防御。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有利于降低医疗风险,并促进医患和谐。
参考文献:
[1] 费惠慧.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04):579-580.
[2] 赵维敏.精神病住院患者暴力行为预测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04(10A):49-50.
[3] 周彩莲,等.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7):37-38.
[4] 刘勉,等.17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1):2679-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