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因素探析

2014-05-30朱庆喜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积极探索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因素,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因素

作者简介:朱庆喜(1971-),男,福建仙游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福建 永安 36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37-02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快速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校逐年大规模的扩招,不但给本科毕业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而且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构成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探析影响高职生的就业因素对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職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改革的决定》中强调了“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并培养着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职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出不断提升的态势,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因素

高职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必然与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联系在一起。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将成为我国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事实上,提高就业率已经成为突破制约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瓶颈。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社会经济宏观层面、学校内部微观层面以及高职生自身层面等因素。

1.高职招生“门槛低”的先天不足因素

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心理的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仍然存在片面认识,学生选择高职教育似乎是无奈的选择,部分考生和家长把它作为专升本的跳板。高职教育重实践、轻理论与普通本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等学术研究型教育相比,其反差大,社会观念影响大,容易被人们误认为是高等教育的“次等品”。从某种程度上,社会各界对高职生的评价和认可度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

当前国内持续不断的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经济仍处于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加上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造成部分行业和企业不断减少就业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而经济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3.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

多灵戈与派奥认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工资高,福利丰厚,条件优越,晋升靠资历,就业有保障,其岗位多为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毕业生首选;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工资和福利相对较低,培训和晋升机会较少,工作条件较差,容易被解雇或辞退,其岗位多为部分高职院校和大部分中职学校毕业生所接受。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造成了劳动者在主、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障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体现为城乡劳动力的分割,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城市就业。然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与城市新增就业机会的相对缓慢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城市就业越来越难,传统意义上的城乡差距导致一部分毕业生宁愿在城市待业也不愿意到乡镇和农村基层单位就业,由此出现了一些城市就业中的低效配置问题,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大城市就出现了人才聚集,而在边沿地域或乡镇等基层单位出现人才不足的状况。

4.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式因素

一些高职院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过细过窄,而且专业设置重复、长线专业比重过大,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脱节。有些专业片面强调“专”,而不是“博”,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加大了毕业生的求职难度。有些专业很少考虑到乡镇和农村的市场需求。

5.高职院校间的层级因素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要求,我国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从2006年起共分三批实施,力图使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各地按照上级部门的规范要求也相继开展省(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建设成效明显。2012年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获悉,示范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优于非示范性院校的,同时优于部分非211本科院校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要高于非示范性高职3至4个百分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就业状况基本处于相对优势的稳定发展过程中。

6.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因素

很多高职毕业生存在对自己和市场环境认知不到位、就业期望不合适、就业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在求职应聘时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力度大小将会直接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1)开展系统性的就业指导。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只安排在学生毕业时进行的一个阶段性走过场工作,学校应该提供更全面、更具体的帮助。高职院校应该把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贯穿于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加强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行为规范养成、政策法规指导、就业信息研判、创业实践教育等系统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2)开展规范性的就业指导。高职毕业生在大三时就直接面临应聘就业或参加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该多方位地对学生开展规范性的就业指导和就业素养教育。要注意对高职学生职业形象、工作态度、沟通技巧、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环节的训练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有效的工作习惯。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专业知识,而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3)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指导方法是对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灵魂,是他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创设有利的沟通环境和善于启发的方式,加强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等,了解学生本人的求职意愿和发展目标,为其理性和全面地认识自我,减少择业过程的盲目性,从而实现合理而充分的择业目标。二是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因人而异的就业指导。由于高职生存在个性不同、年龄不同和自身背景不同等情况,对他们开展就业指导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能简单化、一刀切。三是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高职毕业生要实施就业再指导,同时还应对多次指导而未实现就业的人进行跟踪和问询,寻找原因,以便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果。

7.高职毕业生自身因素

正是由于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使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前的各项能力训练不足,或就业时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

(1)就业自信缺乏。在高职学生面临毕业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怀着十分矛盾的心理来选择职业,一方面希望自己尽快走上社会,另一方面存在“就业恐惧感”,不愿走出校门。加上现在就业压力大,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专科生掌握的专业理论认可度不高,所以将毕业生学历作为应聘的第一道门槛,使得高职毕业生从业的自信心遭受严重打击,从而因失落感而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形成心理障碍。

(2)从业依赖心重。一些高职毕业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应聘,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以此来逃避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些高职毕业生寄希望于学校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四处奔波,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据访谈调查,在对“就业过程中谁的意见对你的影响最大”的回答中,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是学校、家长,这足以说明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今天,学校和家长在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表明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学校、父母或家庭的影响较大。

(3)综合素质不佳。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用人单位重视毕业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然而,高职院校中却有部分学生的能力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及工作经验,他们的表现仍然差强人意。因此,综合素质好、学习适应力强、具有创新和“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形势研判不清。对形势与政策是否正确研判会间接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从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可以得到社会对人才需求和用工情况等信息,从而可以判断自己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有助于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进行合理的定位与选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是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制定的有关就业规则,它会依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各地和各部门以及各高校也会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合适的就业政策。因此,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能了解和掌握所在学校、地区以及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管理方面的工作流程,及时把握每一次求职机会,可以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少走弯路,及早实现就业目标。

三、结束语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重要生存和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帮助学生制定理想的职业生涯规划、掌握諳熟的求职技巧,并注重调整他们学习和就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让高职毕业生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最终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祁金利,李家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2.

[2]陈光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黎惠生,赖洪川.广东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4):4-5.

[5]朱庆喜,庄方琪.当代大学生职业取向与就业心里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72-74.

(责任编辑:王祝萍)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职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