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让美术教学充满活力
2014-05-30魏永平
摘 要:地域文化是宝贵的美术资源。把美术教学与古迹景观、风味美食、民俗文化链接,使学生了解家乡文化、领悟蕴含其中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发掘民族精神财富,培养珍惜优秀文化遗产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地域文化;教材;美术教学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把地域文化作为美术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学习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了实施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地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我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上展开一系列探索,现介绍如下:
一、与自然景观的链接了解地域文化的艺术魅力
马克思说过:“美的根源不是人的主观感受,而是人的社会实践。”建瓯有着“闽国古都”“八闽首府”的美称。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遗存下各式各样的古建筑,是难得的教学资源。但是小学生年纪小,对身边的诸多事物只停留在表面的印象。在教学《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在对古建筑有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古建筑历史背景和重大价值,使学生形成较高层次的认识。比如鼓楼是建瓯标志性的古建筑物,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有双重飞檐,琉璃瓦,大红柱,雕梁画栋,下面设有三个门道,彰显出帝都豪华富贵的气派和至高无上的规格,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引导学生不仅要整体更要针对局部细节认真观察,特别是对于自己构图选用的部位要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比较,发现特征,丰富视觉材料,积累感性素材,然后结合搜集来的相关的资料,以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式把事物描绘出来。作业中我发现同学们能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和不同的色彩来表现古建筑,画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特色的楼、门、墙、砖、瓦,感受古建筑的风貌和艺术特色。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同学们对家乡的古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过亲身体验,同学们兴趣更高,参与欲更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绘画积极性。
二、与风味美食链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建瓯饮食文化内容丰富,美味小吃名目繁多,有光饼、板鸭、豆腐酿粉等等。虽说不上有多少精致,却实实在在保留闽越文化的特点。这种饮食文化也是美术课的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在《家乡的小吃》教学中,我以尝一尝,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评一评为主线,首先让学生品尝家乡的特色小吃——光饼,在品尝同时,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味道。接着我介绍了闻名芝城的旺弟肉饼:同学们听了颇有感受。接着我又问学生:我们家乡还有哪些特色小吃?学生介绍他们所熟悉的板鸭、纳底等。最后我激勵大家:“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美食财富,怎样才能让我们家乡的小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把小吃制成图片发向各地;有的说在包装袋上画精美的图案让顾客带到各地。我顺势布置了“用最美的画把家乡的小吃画出来”的任务,同学们兴致勃勃,表示一定要把家乡的小吃推广到全国各地。
三、与民俗文化链接,培养珍惜优秀文化遗产的良好品质
建瓯民俗文化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熏陶人们的心灵,涵养人们的民族精神。把地域民俗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能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挑幡”是建瓯民间特有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是最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是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有一支二十名学生的挑幡队。在教学《家乡的艺术》时,我利用这一优势,从欣赏我校挑幡队的表演导入,介绍挑幡的来历和挑幡队员勤学苦练的精
神。提供幡的实物,让学生近距离地触摸、分析。观察挑幡的动作,积累绘画的感性材料。构图时有的学生想画全景图,有的学生要画挑幡者的动作,我都予以肯定。在“幡”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千方百计地想创造一些新的造型,使自己的设计更新颖奇特。本次教学活动,立足于学校实际,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学生与挑幡的距离,学生倍感亲切,信心倍增,有效地克服了“画人物动作难”的教学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以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感,既符合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又增进爱家乡的感情,开创了地方特色教学的全新模式,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和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走进建瓯:八闽首郡,绿海金瓯.海峡书局出版,2012.
作者简介:魏永平(1975—),女,民族,汉,籍贯:福建,工作单位:福建省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