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课程资源 架设活动舞台

2014-05-30陈佳琼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品德家乡新课程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品德与生活如沐春风般进入了校园,给新课程增添了更多生机。它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这对于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在内容、形式、理念上较思想品德都有重大突破,要想真正实施好这门新课程,教师就必须懂得充分挖掘课程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让品德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课程资源;校园活动;地方资源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资源是非常广泛、多样的,具有开放性。它为教师提供了偌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地的实情,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架设起活动舞台。

一、善用生活资源

1.关注学生生活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儿童的品德和生活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生活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中挖掘、提炼课程资源。如在教学《我长大了》一课,我设计“看照片激趣”这个环节,通过展示小时候的照片,学生们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穿衣服表演”“学洗小手帕”等活动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我长大了”。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使师生双向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这样课堂教学的终点,就不是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

课程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课程目标的实现也回归于学生的生活,这样更有助于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2.整合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如,歌咏比赛、手抄报比赛、朗读比赛、元旦文艺演出、运动会等,其中蕴涵着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做个有心人。比如,随时拿起相机,把活动场面拍摄下来,或让学生用日记记录等,以备教学所需。如,教学《小学生活开始啦》一课时,展示了一幅幅校园生活的真实照片,深深吸引着学生:“哇,真漂亮!”“这么有趣的活动!”“我也去秋游!”这些照片唤起了刚入校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由此,学生获得的感受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道德认识并转化为道德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二、巧用生成资源

品德与生活教材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增强了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吸纳整合力,让教师能够根据学习发展态势和学生综合素养动态生成的需要,适时、适度地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课堂生成资源是不可预设的,老师要有高超的驾驭技巧,才能将其点石成金,反之则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例如,在教学《做一个诚实的人》时,正当孩子们热烈地交流着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时,忽然从教室的角落里传来一位学生的自言自语声:“诚实要吃亏的。”说话声很小、很轻。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告诉我行吗?怎么想就怎么说,没关

系的。”

生:有一次我数学考得很差,回家后我把试卷拿给爸爸、妈妈看,结果换了一顿骂呢?

师: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教室里传来“一样”“不同意”的声音,有些孩子在座位上就开始了争辩。)

师:不如我们来个辩论会,同意他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左边为红队,不同意他观点的同学坐在教室右边为黄队,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又有了新的想法,或改变了主意,可以自由调换座位。

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孩子们在激烈的争辩中,逐渐明白了只有人人讲诚信,生活才会美好,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和谐。

在活动中,那个“诚实要吃亏”的声音,似乎是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极不和谐的音符,甚至与本节课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面对这一“另类”的声音,我问“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老师吗?”亲切地询问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我又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并从辩论中得出“真知”,这种“真知”来得自然,带有浓浓的原生性——这恰恰是对随时生成的应有回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敏锐地捕捉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挖掘其中蕴藏的丰富道德内涵与价值,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并内化为道德品质。

三、活用地方资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的是儿童整个生活世界,力求帮助儿童将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课程资源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然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主题活动时,因为我们家乡安溪有着积淀深厚的历史因素,更是著名的茶乡,所以结合“我生活的地方”这一主题单元,挖掘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整合于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活动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反映家乡特点的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家乡特产的实物或图片等,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深入大街小巷进行调查了解,并将有关资料进行整合。在活动“介绍家乡特产,品尝家乡小吃”,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挖掘家乡丰富的产品资源。在交流互动中,学生异常兴奋,把课堂创设成一个旅行现场,学生变成一个导游,把平时积累的有关家乡特产的资料与同学分享,并请游客品尝家乡特产,在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所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挖掘地方资源,创造地使用教材,充实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生活性。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提高实效。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发现、利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并创造新的资源,让我们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的真背景、真现象、真榜样、真活动等成为学生活动的小舞台,让学生学得有趣,悟得轻松、深刻。

参考文献:

施健.新课程理念下校本心理教育课程的探索[J].小学德育,2005(10).

作者簡介:陈佳琼(1981.08—),女,学历:本科,工作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研究方向:新课标下品德与生活的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品德家乡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品德
夏天的家乡
论茶的君子品德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