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014-05-30王永芳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8期

摘 要:“起句如爆竹,骤响余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创设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让学生咀嚼、回味、反思,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是教师永远追求的课题。激情感染法、总结归纳法、联系拓展法、导行教学法、悬念设置法结尾都不失为好的课堂结尾方法。結尾要因课而异,要注意语言精练,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要画龙点睛。

关键词:激情感染法;总结归纳法;分析拓展法

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启发诱导之功能,那么,精妙的结尾就应有耐人寻味、课断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因此,如何创设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让学生咀嚼、回味、反思,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是我们永远追求的课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些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激情感染法——巧用艺术,冶情励志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可见,思想教育是思想品德课首当其冲的任务,它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陶冶情操、付诸行动的复杂过程。激情感染法指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歌曲、视频等点燃学生心中的感情之火,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迪。

如,在学完“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我播放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感受歌词的蕴涵: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

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首歌曲调明快、动听,感情激越,回味隽永,使学生在音乐中领悟到要乐观面对挫折,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这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使学生在歌声中感悟到深奥的人生哲理。

激情渲染的结尾还可以运用诗歌、散文等文学手段提供感情材料,借助录像、视频、漫画等形式,创造一种形象意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外施造化中得心源”之效。

二、整合归纳法——梳线理容,系统简洁

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的又一大特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把原本孤立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

整合归纳法就是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归纳总结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常用方法,既可以是教师总结,如设计图示结构或条目清晰的表格,也可以是学生总结,如写“本课小结”,列出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勾勒出本课的知识网络。就笔者的教学实践看,学生归纳总结效果更好,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当堂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

三、联系拓展法——借景生情,扩展升华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

联系拓展法就是采用时事、社会生活材料来深化教材知识,

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我首先播放了新闻片段:一辆苯酚槽罐车在新安江泄漏;150公里外的杭州桶装水被一抢而空;多地市民相继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群众对污水横流的痛心,对清清河水的留恋以及全面治水的期盼。浙江因水闻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浙江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紧接着介绍了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五水共治”决策。决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是政府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这样很自然地将书本知识与时政材料结合起来,从而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导行教学法——动情晓理,知行合一

“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实践性”的表述。可见,思想品德课要加强学生的正确思想导引,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并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导行教学法就是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堂所授知识为载体,用讨论、活动、演讲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辨析导行、知行统一的一种结尾方式。这使教学活动向更高层次延伸,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五、悬念设置法——设疑引思,探究新知

心理学实验表明,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对学生最具吸引力,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也最容易理解和掌握。悬念设置法就是教师在讲完一节课的知识后,通过设置一定的疑问,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起到承上启下,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统一大业”后,我设置悬念:我国用“一国两制”方针实现国家统一,那么什么是“一国两制”?是谁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其依据是什么?具有什么重大意义?台湾问题的性质和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是否一样?欲知这些问题,请听下一节课的讲解。港澳已经回归,学生迫切想知道有关“一国两制”与港澳的知识。这样一来,课结束了,问题却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一部分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翻起书本去寻求正确答案,一部分学生围在一起讨论以求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这样,通过简单的悬念,就很自然地启动学生进行思维、探究问题的答案。

常言道:“编筐织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课堂教学结尾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有效利用,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实现课堂教学协调完美,达到质的飞跃。学贵有法,教无定法。到底采用何种方式要因课而异,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去追求、去探索。

参考文献:

刘斌清.初中思想品德课之我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作者简介:王永芳(1963.01—),女,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澄潭镇中心学校,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