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14-05-30张迎霞

东方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材思维数学

张迎霞

在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乃至家长、社会人士,都对新课改倾注了很大的热情。而这种热情的产生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后代能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学以致用,从而为将来培养高精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者,我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现展示出来以供同仁们探讨。

一、关于数学教材的预习

我们都知道“温故知新”的重要性,同样,课前让学生搞好预习与“温故知新”同等重要,因为我们现在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传授,往往由于时间及内容所限,特别是一些中下生,有些知识在课堂上往往掌握的不是很理想,而较高质量的预习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预习也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前奏如何直接影响到授课效果。但预习不是简单的让学生预习新知了事,而是要交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果,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通过尝试,我认为做好数学新知预习要做到以下几点:(适用于4~6年级)

1、交给学生“读”教材的方法。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教材的设计伸缩性比较大,学生往往从教材中不容易抓住学习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要让学生明确从什么地方入手,重点要看什么。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把教材内容整体看一遍,然后重点理解“淘气”、“笑笑”所说的话、教材中带彩色的相关内容。有情境图的,要理解好情境图为我们呈现的是什么,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教给学生“写”教材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能请教别人的请教别人,无法请教的留待课堂上听老师、同学的讲解;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做3~4道相关的练习题来检验预习情况。在第二天上学后,利用一点时间让学生之间交流预习情况,在交流中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通过上述坚持不懈的操作,学生的预习能力会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学生掌握新知的效果。

二、关于钻研教材。

对于教材的钻研,已经有教育专家在这方面有了理论上的阐述。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我就从自己是如何实践的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我们都知道,教材钻研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授课的效果,面对新课改的教材,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比较好呢,我感觉,首先应该自己先认真对教材的内容通览一遍,这个“通览”,包括对要讲授的知识的阅读,也包括以前所学的与本知识相关的知识体系的通览,有必要的情况下,对今后要学习的相关知识也要有所了解,这样,知识的前后衔接心中有数,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才能胸有成竹。才能不会发生知识讲深了或讲浅了的情况。其次,在上述做法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教师参考书中对本课知识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认真揣摩。因为教参中的话语很简练,在研读中必须展开来想,想到先前的知识,想到教材中情境图的设计意图、想到练习题设计的目的、想到学生的实际,进而想到解决相关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这样,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一定会科学、有度。设计教案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关于课堂问题设计。

1、结合学生实际来设计问题。我们面对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素质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学宗旨是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而课堂问题的设计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学生的生活背景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的问题才会有針对性。

2、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问题。“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设计的问题的形式与方法是不一样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问题,不能不同的知识设计的问题形式千篇一律。

3、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新课改的目的,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在经历中进行观察、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理念,我们的问题设计就要突出其“价值”,不能为提问题而提问题,一堂课教师的问题一大堆,看起来环环相扣,但所提出的问题思考价值不大,学生完全被问题所包围,看似学生学的很投入,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根本没得到发展,这样的问题不提也罢。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做到:想一想,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又能很好的解决本课的重点知识,突破本课的难点知识。

四、关于课堂教学

(一)巧设导语,引向预习的自主探究

导课应该怎样导,关键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导课方式,教师要注重设疑,留下冲刺的助跑,引导学生去预习、激发他们探究的的欲望,以学生预习汇报的形式导入新课,一人发言众人思考,促使人人都去思考、促使全面参与,在预习汇报交流中进入新课。

(二)巧妙创设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

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的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教师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教授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三)让学生动手去操作

新课程标准之下的数学教学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去碰撞思维的火花,进而概括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的是活的数学,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避免死记硬背。在教学中,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就必须让学生直观地操作,“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最能直接说明,总是能帮助理解,总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关于中下生

做教师的都有感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最头疼的就是班级的中下生,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慢,如果课堂上忽略了他们,常此以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消失,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也就违背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那么怎样做才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实践我感觉:首先,在课堂上,我们要关注他们,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因为一堂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都被好学生“承包了”,中下生很少有机会发言,就是偶尔有的发言了,由于错了,下一次就没了发言的勇气,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这样学生发言的机会进行引导鼓励,这样坚持不懈,其他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发言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能主动发言了,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了。而认真听课的结果必然使成绩上升。其次,课堂的学习小组要搭配均衡,要使好的学生能真正发挥带头的作用,引导中下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但前提是教师必须把小组科学划分,引导一段时间,并注意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再次,要注意引导中下生做好课堂教学的前奏工作,既课前预习,教师应该对中下生的课前预习逐个进行引导,当他们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后,把预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相信,他们的学习消极性就会少一些,因为他们在此过程中增加了自信,有了自信就会有学习的热情。最后,成立课后学习互助小组,利用学习互助小组进行互相帮助,以此提升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牢固度。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我相信,尽管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只要有心,就一定会在其中有所收获。我坚信一句话: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猜你喜欢

教材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