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头痛中医民族医治疗进展

2014-05-30潘广文

医药与保健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偏头痛综述

潘广文

【摘 要】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临床多发性疾病,临床主要以西药治疗缓解症状为主,但负作用大,难以坚持,治疗效果不理想,为探索有较而经济的治疗方法,仍是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头痛”“眩晕”“脑风”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方法及用药等方面积累了的丰富经验,疗效较确切,近年来采取民族医药治疗本病的手段与方法也有不少的报到,笔者就近年来中医及民族医药治疗及自己采用本民族治疗情况的一些体会进行综述。

【关键词】 偏头痛;中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7.2 【文献标识码】 A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及多发性疾病,西药治疗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也不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周期性发作的单侧或双侧的搏动性头痛,部分病人在发作前可有明显的先兆,如恶心、呕吐、眼花、视物旋转,如坐车船,有时有耳鸣、耳聋等症状,也有无先兆的突然发作性痛苦,突发剧烈性头痛,也有长时间的慢性难以缓解性头痛,本病发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4。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中“头痛”“眩晕”“脑风”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但都没有比较确切的结果,西药治疗多为缓解症状为主,部分有较,容易复发,远期疗效欠佳,且毒副作用大,病人难以坚持;近年来采取民族医药治疗本病的手段与方法也有不少的报到,笔者就近年来中医及民族医药治疗及自己采用本民族治疗情况的一些体会进行综述。

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与内伤所致,外感主要是六淫之邪外侵,伤及三阳经脉,以少阳、太阳经脉为主,致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内伤主要在肝肾、脾胃经,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致脑海失养诱发本,肾多虚,肾阴、肾精亏虚,同样可致髓海失,不荣则痛;脾胃则为运化之源,脾胃失于健运,致气血亏虚、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发病。此外瘀血亦常成致病之因,无论外感或内伤,均可导致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2 中药内服治法

2.1 辨证分型论治 根据头痛的临床表现,有的将头痛分为4种类型,也有的将头痛分为5种类型,多数将偏头痛分为6种类型进行论治,总而言之概括有如下几种:即外感性头痛与内伤性头痛两种,外感性头痛又分为风热证与风寒症,风热证以清热平肝,熄风通络为主,多用桑叶、菊花、石决明、川芎、当归、白芍、钩藤、细辛、全蝎等治疗,风寒证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法,以吴茱萸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内伤头痛又分为气虚、血瘀、痰濕、阴虚等症,气虚证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用归脾汤加以川芎、当归、白芍、钩藤、天麻、全蝎等治疗,血瘀以桃红四物汤加减,痰湿症以健脾化痰通络为主,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阴虚证以养阴生津为,根据阴虚类型的不同分为肝肾阴虚、阴虚阳亢两种类型,肝肾阴虚以滋阴补肾、益气止痛为法,选用右归饮、头痛散合大补元煎加减,阴虚阳亢以滋阴潜阳,平肝通络为主,方选天麻钩藤六味地黄汤加减,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以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在辩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一定要根椐病症某一阶段的不同随症加减应用,同时在病情发展中还兼症合并病,有时需根据个体化原则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2 经方治疗 目前应用经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川芎茶调散、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作为对照研究的主要药物多为氟桂利、尼莫地平为基础,多数报导没有对照性研究,总的有效率均在90%左右,结合经方治疗的特点看,多为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为主。

2.3 自拟方治疗 自拟方治疗偏头痛方面,笔者统计了部分专家的用药情况:川芎、白芷、赤白芍、当归应用频率最高,在治疗组成的方剂中超过95%的使用率;其次为丹参、红花、天麻、钩藤、全蝎,使用率为67%;再次为地龙、蜈蚣、元胡、防风、生地、银花、连翘、蒲公英、桔梗、陈皮、胆南星、细辛、石菖蒲、鳖甲、白术、益母草,使用率约为31%,其主要的作用为川芎、白芷、赤白芍、当归活血化瘀,加之全蝎、水蛭、天麻等息风通络,菊花、黄芩、石斛、玉竹、沙参、葛根滋阴清肝,羌活、柴胡疏肝,牛膝引热下行为治疗特点,多以尼莫地平、谷维素作为对比研究,有效率达90%以上。

2.4 中成药治疗 目前应用于临床最常用的药物有正天丸、天舒胶囊、头痛宁胶囊、镇脑宁胶囊、元胡止痛片、都梁软胶囊、通心络胶囊、晕痛定片等在治疗头痛临床研究,均优于对照组(氟桂利嗪胶囊组),P<0.05,总有效率在89%至92.3%之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也对正天丸治疗头痛方面进行过比较观查,发现应用正天丸治疗偏头痛有明显效果,而且对不同类型的头痛治疗有较,配合针灸,推拿效果更佳。

3 中医外治疗法

3.1 针灸疗法 针灸对治疗头痛方面疗效是比较明确的,主要是以头部、颈部穴位为主,多选择百会、印堂、太阳、风池、天柱、率谷等穴位,根据针灸治疗的处穴原则选取列缺、合谷等,在辨证治疗中根据病人不同症候特点,痰浊上扰加丰隆、足三里;气滞血瘀加合谷、太冲、膈俞;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等有利于病症的缓解,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疗法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郑盛惠等[1]采用“靳三针”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3.33%,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组,即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处为颞I针;在颞I针同一水平线向前、后各旁开1寸分别为颞Ⅱ针、颞Ⅲ针,刘波等[2]针刺"头四关穴"即双侧太阳穴、风池穴治疗120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脑血流、血N0、ET的影响,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即刻疗效、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87.9%和81.0%,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TCD检查均有显著改善,而治疗组对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改善程度尤其显著(P<0.01),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浆ET、N0水平,顾群等[3]应用薄智云教授的腹针治疗本病57例,总有效率为100%,说明腹针这一新疗法具有传统疗法同样良好的疗效。

3.2 刺血法治疗 刺血法治疗头痛临床也比较常见,黎崖冰[4]观察80例刺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的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短期总有效率97.4%,远期总有效率84.6%;优于对照组(口服麦角胺咖啡因治疗组);张新普[5]应用电针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中,将偏头痛分为肝阳上亢型、瘀血阻络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选择患侧头部穴位百会、头维、率谷等穴,进行针刺治疗,配合患侧耳背及选穴部位附近脉络显露的部位点刺放血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3.3 穴位注射疗法 王红梅等[6]用维生素VitB1、VitB12配合利多卡因隔日对完骨穴进行注射治疗偏头痛,结果总有效率为93.3%,陈云飞等[7]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基础上,配合颅骨骨膜下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 76例,总有效率为86.8%,彭根兴[8]应用5%利多卡因和醋酸泼尼松龙混合并摇匀,选择风池穴进行注射,治疗100例偏头痛患者,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口服,(P<0.05);付晓红[9]等应用贺氏三通针法即①微通法:选取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风池、中脘、悬钟。②温通法:将痛点用钨锰合金针,将针身的前中段烧至通红,对准痛点迅速刺入并拔出;气海穴用温和灸,每日灸15分钟③强通法:取头维、太阳、攒竹穴,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3cm左右,立即出针,挤压针孔。使之出血3-5滴,然后用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隔日1次。再配合穴位注射患侧风池穴。肝阳头痛加太冲;瘀血头痛加血海;痰浊头痛加丰隆;肾虚头痛加太溪;气血亏虚头痛加足三里、三阴交。取维生素B120.5mg 当归注射液2 ml,用5 ml注射器,抽取上述混合液3 ml。将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再将药物缓慢注入穴位中。每个穴位0.5 ml,隔日1次。治疗92例病人,优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组(P<0.05),刘福英[10]等观察100例偏头痛病人,选择应用香丹注射液选取患者的委中穴、阳陵泉穴位注射治疗,总有较率94.0%,李东等[11]等应用注射药物654-2选择风池、印堂穴、阿是穴进行治疗紧张性头痛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4 药物外治疗敷、滴鼻及埋线法 尹焕瑾[12]应用细辛、附子、白芷、延胡索等研末,温姜汁调敷,外敷风池、风府、头维、太阳等穴治疗外感风寒性头痛40例,总有较率达100%,兰婷等[13]应用麻黄素滴鼻液治疗偏头痛4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1%,崔小娜等[14]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72例结果总有效率76%。

3.5 壮医药线点灸法 陈攀[15]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药线组和药物组。药线组60例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药物组60例口服麦角胺咖啡因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天。观察患者头痛积分变化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头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线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0.0%(54/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线组无任何不良反应,药物组有20例出现面红、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与药物疗效相当。

3.6 刮痧疗法 叶郁葱[16]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刮痧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组30例采用推拿、刮痧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药物阿司匹林片0.3g,每日3次。2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张小平[17]总结98例偏头痛病例均采用针刺配合刮痧治疗,结果:98例病例治疗后痊愈7l例,显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9%。

3.7 仫佬医吸痧疗法 笔者走访了仫佬族民间时发现,采用仫佬医吸痧疗法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效果,即采用牛角加工成边缘厚约2mm的一头封闭的器具,广口磨平,用时取燃烧的火碳投入其中,瓶口用水粘糊,患者低头,将牛角开口处压贴在前额近印堂穴处,吸附稳定留置至自行落下,每3天1次,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偏头痛病人,总观察了36例患者,结果总有较率为91.6%,治疗效果满意。

4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与内伤所致,外感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内伤则以肝肾、脾胃经为主,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致脑海失养诱发;肾多虚,肾阴、肾精亏虚,同样可致髓海失养;脾胃则为运化之源,脾胃失于健运,致气血亏虚、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发病。此外瘀血亦常成致病之因,無论外感或内伤,均可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总的来说: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外感及内伤因素作用,导致风、火、痰、瘀、虚闭阻经络,脑脉失养而致偏头痛的发作。近10多年来,采用传统医学治疗偏头痛的系统临床观察报道和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逐渐增多,绝大多数文献均为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现有临床证据已显示除中药在减少偏头痛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方面有效的趋势,而且在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普遍存在诊断标准不确切,无入选标准,随机对照试验的随机方法不明确,无盲法,无随访,无基线描述,疗程过短,疗效指标不准确、无发作频率指标等不足,以致从现有文献尚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头痛的方法,为临床提供负作用少,而且是价赚物美的民族医药及特色疗法更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郑盛惠,焦建凯,蔡智刚,等.“颞三针”捣法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

[2]刘波,邱丽敏,针刺"头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11).

[3] 顾群,朱文罡.腹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9).

[4] 黎崖冰.刺血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

[5] 张新普.电针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J].实用中功药杂志,2009,(12).

[6] 王红梅,孙萍.完骨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J].Chinese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06,26(6).

[7] 陈云飞,安建雄,苏心镱.星状神经阻滞配合颅骨膜下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7,(3).

[8] 彭根兴.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10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6).

[9] 付晓红,张巧铃.贺氏三通针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11).

[10] 刘庆福,许映絮.香丹注射液选取委中、阳陵泉穴位注射治疗100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3,(8).

[11] 李东,周正国,曲芳.穴位注射治疗紧张型偏头痛4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

[12] 尹焕瑾.中药外敷治疗偏头痛[J].山东中医药杂志,2006,25(8).

[13] 兰婷,苏芳,于海艳.46例偏头痛患者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

[14]崔小娜.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7).

[15] 陈攀.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2,(03).

[16] 叶郁葱,推拿结合刮痧治疗颈性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

[17] 张小平.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偏头痛98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院报,2011,12(2).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偏头痛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