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黄疸蓝光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4-05-30周燕

医药与保健 2014年8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新生儿

周燕

【摘 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新生儿黄疸采取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09月-2013年0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蓝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0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6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20例患儿TBIL、IBIL、DBIL等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蓝光

【中图分类号】 R272.1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新生儿黄疸采取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09月-2013年0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蓝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20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6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20例患儿TBIL、IBIL、DBIL等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蓝光

【中图分类号】 R272.1 【文献标识码】 A

小儿黄疸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含量水平上升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黄染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发败血病、皮肤感染、肝炎等并发症,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蓝光照射作为临床上治疗小儿黄疸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疗效明确、并发症低等优点[1]。为分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选取最近几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20例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9月-2013年0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20例患儿中,男14例,女6例;体重1.6-3.6kg,平均体重2.6kg;其中剖宫产8例,顺产12例;足月儿14例,早产儿4例,过期产儿2例。对照组20例患儿,男13例,女7例;体重1.6-3.9kg,平均体重2.54kg;其中剖宫产9例,顺产11例;足月儿16例,早产儿3例,过期产儿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体重、症状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20例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给予白蛋白(输入血浆25mL/次,白蛋白1g/kg)、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口服2次/d),同时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5mL/kg),抗感染治疗、防止低血糖、低体温等。②观察组20例患儿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取蓝光照射治疗:采用crB型蓝光温箱(上海名元实业有限公司),灯管选用2010Ivr20BT5根,距离单面照管40cm,在照射前将婴儿的双眼、会阴、肛门部位使用黑布遮盖,裸露其他部位保持持续照射照,照射采用间断光疗,持续照射8h,停止16h,并且帮助患儿定期翻身。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给予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定 ①显效:皮肤、黏膜染黄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2/3以上;②有效:皮肤、黏膜染黄等临床症状明显消退,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1/3以上;③无效:皮肤、黏膜染黄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消退,血清总胆红素未变化或升高。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的总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20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20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65.0%,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变化 分析发现,组患儿治疗前TBIL、IBIL、DBIL等血清检测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t=P>0.05);治疗后,观察组20例患儿TBIL、IBIL、DBIL等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其发病机制为: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血液中胆红素含量水平上升,导致皮肤、黏膜发生黄染。引发该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疾病因素,如新生儿在肝炎、败血症等疾病的作用下,导致肝细胞受损,致使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引发胆红素代谢异常;②非疾病因素,如溶血病、母乳性黄疸、遗传疾病等[3,4]。新生儿娩出后,不再受到母体保护,且新生儿皮肤娇嫩,含水分较多,同时其自身免疫功能较弱,因此极易被感染,引发不良症状。随着近年来母乳喂养的大力提倡,使得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随之上升。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极易透过,造成缺氧、感染,增加核黃疸的危险[5],因此新生儿一旦出现皮肤黄染等黄疸症状,一定要给予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采取的常用方法为蓝光照射,通过蓝光对患儿皮肤进行照射,使患儿的未结合胆红素通过光氧化作用产生无毒的水溶性产物,然后通过尿液排出[6],从而达到预防黄疸加重的效果,蓝光照射结合药物治疗会使治疗效果更佳理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20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蓝光照射处理,该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这说明蓝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明确,有助于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含量水平,这对改善症状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更加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资料

[1] 梁翠琼.新生儿呼吸衰竭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与护理观察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26):98-99.

[2] 刘烨秋.蓝-绿光联合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0):1512-1513.

[3] 杨旭,瞿遥来,刘勇毅,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3):494-495.

[4] 王玉梅.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3(4):347-348.

[5] 梁小辉.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21-2922.

[6] 赵红缨,穆小茜,魏志珍,等.不同治疗方案对新生儿黄疸的综合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5(15):122-123.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新生儿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