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消炎痛栓与冰袋同时用于高热病人降温

2014-05-30唐志秀

医药与保健 2014年8期
关键词:消炎痛寒颤冰袋

唐志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0例,男132例,女108例,其中胃癌术后患者20例,胸腔积液患者30例,胆囊结石患者36例,阑尾炎患者50例,食道癌术后患者22例,胰腺炎患者27例,术后21例,原因不明34例,以上病例体温均在39℃左右,将高热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消炎痛栓组80例,使用冰袋组80例,消炎痛栓与冰袋同时使用组80例。

1.2 治疗方法 消炎痛栓组使用消炎痛栓0.5L即50 mg塞肛。冰袋组使用冰袋冷敷双侧腹股间,并头戴冰帽。消炎痛栓与冰袋同用组:使用消炎痛栓50 mg塞肛,同时冰袋冷敷双侧腹股沟并戴冰帽。

2 结果

详见表1。

三组患者分别于相应治疗措施后30分钟、60分钟,一天后观察测量体温并记录详见表1,右三组患者对比中可以看出,消炎痛栓与冰袋同用组降温效果并不理想。治疗过程(图1)。

3 讨论

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间的平衡以维持体温正常、感染、组织损伤、炎症、移植的排斥反应、恶性病或其他疾病状态均可引起发热、细菌、内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细胞,使之合成和释放内热源,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脑,特别是下丘脑前区,使之将体温调定点提高至37℃以上,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机体可出现寒颤,血管收缩,汗毛竖起等表现,体温升高,静脉注射内热源时,脑脊液中PG类(前列腺素),物质增加,如将PG注入脑室或下丘脑可引起发热,说明内热源可能使中枢合成和释放PG增多,PG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消炎痛栓又名吲哚美辛栓属于解热镇痛药,抑制PG合成酶的作用较强,使发热机体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将体温调节点降至37℃,从而引起机体血管扩张,代谢下降,引发腺体发汗反射达到体温下降恢复正常。冰袋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式,作用于体表大血管通过处,可使血液温度下降,从而降低体温,但是与消炎痛栓同时使用可使血管收缩,毛孔收缩抑制腺体发汗反射,原理为下丘脑后部内测区存在着寒颤中枢,它对血液温度变化并不敏感,但对来自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信息比较敏感。所以冰袋引起冷的刺激可兴奋寒颤中枢,抑制发汗,阻碍消炎痛栓发挥降温作用,兩者同用,存在治疗矛盾。

猜你喜欢

消炎痛寒颤冰袋
快递里的冰袋不仅仅是冰
村庄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小小冰袋作用大
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效果观察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观察
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藏药渣驯及其不同萃取部位抗胃溃疡抗肝损伤作用的比较研究
使用一次性治疗巾制作个性化冰袋套观察
盛开在阳光下的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