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014-05-30李飞
李飞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爱美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美术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给人一种向往及无限的兴趣。美术兴趣就是对美术特别喜欢的情绪,美术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加强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审美情操培养的任务,是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激发趣味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激发创造的动力,兴趣是创造的原动力,所以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加强他们的好奇心。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在小时候并不是什么天才儿童,他还被老师评为“最笨的学生”,那是什么让他摇身一变,由一位“笨”学生变为后人所敬仰的科学家呢?那是好奇心。好奇心让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好奇心让他对学习产生了高浓度的兴趣,好奇心让他成就了日后的自己。可见好奇心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如此明显和强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然鲜艳的色彩,娇美的姿态,以至神奇的变化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用玻璃罐准备好几条金鱼或其它小鱼,在其中放入小石頭和水草,让学生们直观性地接触到“海底世界”,用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海底世界有美丽的珊瑚和海星”、“海底世界有可爱的海马”、“在童话里的海底世界还有善良的美人鱼”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此,我提倡学生将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用随处可得的黏土代替橡皮泥制作泥塑;小木板、茅草茎代替积木,同样可以做造型;松果、树皮、鸡蛋壳、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不但要运用到美术语言,还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选择适宜的工具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个性和想法,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三、精心设计作业,诱发学习兴趣
鉴于学生对上美术基础课不感兴趣,教学前应先让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思考,尔后,想一想本次作业的要求再作画。如:学习透视简单道理一课之前,要求学生走出教室到公路上观察路边的树、跑的车是什么现象,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的观察后,发现路边树的近大远小道理,使原来抽象的知识就很快解决了,这样教学增强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再升华到理论上以促成了知识的反馈。再如:《画画恐龙》一课,教师带学生到恐龙博物馆实际考察,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了关于恐龙的知识,再画恐龙就容易多了。原来恐龙有很多种,有水里的、陆地上、天上飞的等。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再升华到理论上以促成了知识的反馈。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和知识视野。
四、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审美是感情教育,通过和谐的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和祖国艺术的伟大成就,通过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生动形象的介绍,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感情,使学生感受和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民族自豪感。到文化馆欣赏中外名人名作在艺术上的影响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把看到的最有益的图片拍摄下来,进行现代化直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印象,掌握了作画制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有利的提高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五、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比如在讲《捏一只小动物》时,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布娃娃。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干劲就上来了。接着我请了5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朦上,然后每人发一个而娃娃让他们摸,要他们比赛猜出自己拿的布娃娃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动物,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总之,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教学真正发挥它美术教育的特有价值,使他真正成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