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4-05-30狄红莉
狄红莉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幼儿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幼儿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学习。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其知识本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它没有音乐学科那种优美婉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学科那种艳丽多彩的画面,更没有文学作品中那扣人心弦的情节。相对于幼儿年龄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说,若没有正确的定位和恰当的方法会使幼儿感到害怕、拒绝甚至于产生“数学焦虑”,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鼓励成功,培养兴趣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稟赋都是一样的,但他们最后的成功都会大相径庭。教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每一位幼儿,在人格上尊重幼儿,对他们每一个人都寄予期望,让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树立自信,以炽热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习,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要从课堂的“领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充分发挥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以慈母之心,教师之严,循序善诱,因势利导,让他们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增强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
例如,我在教幼儿学习相邻数的时候就是这样,对于幼儿的大胆想象,表述,操作,交流,我坚持以肯定、鼓励、期待、正面诱导的言语和幼儿平等地交流,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取得的进步与成功,我及时予以赞许的目光,微笑的表扬、亲切地点头,或者摸摸孩子的头,或者给孩子鼓鼓掌,从而使孩子获得被赞扬,被信任的成功体验,同时我还善于发现学习有困难或有创造性思维幼儿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帮助和赞许,以利于培养起幼儿的自信,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在教孩子学习序数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效果不错。
二、趣味性教学,激发兴趣
数学史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乏味,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而言,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猜测和思考,教师应考虑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而引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前奏、开端。虽然教师清楚自己要教什么,理解什么,要求幼儿知道什么,记住什么,理解什么,会做什么,对幼儿来讲还是一个谜团。幼儿园的孩子爱动、好奇心强,教师若能抓住幼儿的这一心理,巧妙的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那就是一节成功课的良好开端。引入新课有情趣,实质就是创设兴趣情景,第一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其兴趣,让幼儿在短时间内,轻松愉快地进入最佳状态,,采取什么形式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设计,但米恩对几岁的幼儿应尽可能的做到趣味性。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采用游戏的形式,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学,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三、训练思维,教以方法,激励兴趣
数学课首要的是思考,正确的思考方法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环境和材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的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可供其动手操作的体现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多种功能的感性材料,在幼儿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教师应重点训练幼儿的思维转换能力,鼓励他们以多方位、多角度去发现问题、审视问题、解决问题,支持标新立异,让幼儿在创新中激励兴趣。
四、精心设疑,拨动心弦,诱导兴趣
明代学者陈献帐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开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设置疑问这一重要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意设置疑问要具有情趣性、思想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不断激发幼儿去生疑、释疑,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境地,激起幼儿的求知欲,让他们期望给与探究、讨论、解答。
无论是新课导入设疑,还是活动延伸设疑,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尽量给孩子创设最佳设疑氛围,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过难,即“跳一下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教育理念,这样不至于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增加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大多数孩子看来,学习数学是一件很鼓噪乏味的事情,然而在课堂上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设疑就如同投在孩子心海中的一粒石子,能激起孩子学习学习思考的浪花,让孩子感新鲜有趣,从而带着疑问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设疑式教学中,我常常采用悬念式设疑主要用于新课导入,例如,今天老师有一个问题先请小朋友帮忙,现在老师手里有许多长短不一的铅笔,小铁棒,小塑料棒,如何才能知道他们的长度呢?小朋友会说出尺子等等。有时在延伸活动中也常常抛出问题让幼儿思考,还可以让家长配合解决问题,即课后设疑,例如,我在教幼儿编应用题时:“树上5个苹果,树下3个苹果,如何可以编成四道应用题,请小朋友想好了告诉老师你的想法。”
五、多加练习,诱发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的内容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和应用性强,使幼儿难以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作大量的玩、教具,让幼儿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演练、逐渐理解、认识、掌握知识要点。另外,教师要把数学的相关知识和幼儿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如今天星期几,家庭的手机号、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各种玩具的形状、衣服的价钱等等,让幼儿自觉地,有意的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诱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我常常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练习,例如,集体讨论法,小组讨论法,个别操作法,结构游戏法,情节游戏法,等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练习、讨论、交流,让幼儿熟练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讲,每一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对幼儿炽热的爱和对幼教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需要教师奉献一颗愛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