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2014-05-30徐璟

医药与保健 2014年8期
关键词:职业压力职业暴露

徐璟

【摘 要】 探讨结核科临床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结核科临床经常发生在护理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物理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原因常与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规程时不规范及护理技术水平偏低有关。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护士消毒隔离观念,改善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关键词】 结核科 ;职业暴露; 针刺伤; 职业防护;职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它职业暴露等。由于护理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需要面对不同的患者,皮肤黏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都存在被传染的危险性。所以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加以防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锐器伤(针刺伤和安瓿割伤)最常见,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1]。

1 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医院是各种病原体聚集的场所,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是病房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主要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传播疾病,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感染是医务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2]。呼吸道传染病房的护士需要频繁与病患接触,如病人在咳嗽、咳痰打喷嚏时会将病原微生物散布在空气中,护士与病人做近距离的操作时,对护士很容易形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若自我防护不妥,很容易受到感染。

1.2 物理因素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临床护士承担着为病人输液、注射等治疗任务,是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危群体。针刺伤多见于处置针头时、注射或抽血后回套针帽时,不仅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具危害的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由于近年来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各种肝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器械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液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潜在威胁日趋严重。对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3]。

1.3 化学因素 抗肿瘤药物危害主要在护士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肉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伤害。

1.4 社会心理因素

1.4.1 职业压力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大多数人都重医轻护,导致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设备、新仪器、新技术的运用,各种新型传染病的出现,迫使护士不断的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新的操作技能,来适应发展,因此护士要不断更新、不断积累知识的压力增加。而护理工作繁琐忙乱,工作压力大,侵入性操作多,在这一系列情况下医护人员很容易造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致职业风险的增加。

1.4.2 身心危害 结核科收治的病人几乎都具有传染性,人们对结核科甚至是结核科的护士都唯恐避之不及,再加上结核科的特殊防护着装要求严重影响美观,也易造成护士们的自卑感,对于这一系列的因素势必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思想上的压力,进餐、作息的不规律,很容易产生焦虑、神经衰弱、易患胃病等,而长时间的行走,站立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1.5 人为因素 年轻护士院感意识淡薄,缺乏对院感知识的慎独精神,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谨,隔离措施不到位等,这一系列人为因素也易造成结核科各区域污染的隐患,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2 防护措施

2.1 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新上岗的护士,特别是结核科护士会有陌生、紧张等心理因素,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因此岗前培训突显尤为重要。做好专科医学知识和护理培训,特别是传播途径、消毒隔离、自我防护。采取多样式多途径的培训方法,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干预,让护士了解工作环境的恶劣性,重视自身安全与健康,防范职业危害。

2.2 生物因素方面的防护

2.2.1 保护性用具正确使用 医院常备防止职业暴露的用品如清洁手套、无菌手套、围裙、N95防护型口罩、防护型面罩、隔离衣等,在日常工作中,要养成带口罩和手套的工作习惯,在密切接触病患时口罩手套是隔离一切相关污染源的直接防护方式,佩戴要及时。

2.2.2 加强消毒隔离 加强并提高护士对消毒隔离的认知,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人宣教,避免互串病房以免交叉感染,教育结核病人不随地吐痰,做好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天保持开窗通风1-2次,无人情况下可用紫外线灯消毒,并做好记录。物体表面,可用含氯制剂(含量为2000mg/L)擦拭桌椅、血压计、病历夹医用仪器等。病房走廊配置免洗手消凝胶,做到接触病人前后均用七步洗手法做到手部消毒。地面消毒,拖把分區专用,做好标识。止血带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及时消毒晾干。

2.3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配置药液和接触各种消毒制剂时,常规佩戴好口罩、手套,必要时佩戴防护眼罩,盛装消毒剂的用具要加盖,定期开窗通风。

2.4 针刺伤的防护 禁止回套针头,污染过的针头应直接放入利器盒内,锐器和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正确处理伤口: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边,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被刺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包扎后立即填写针刺伤报表上报相关部门。[4]

2.5 操作中的防护

2.5.1 洗手 洗手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与病患、污染物品接触,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采用七步洗手法,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2.5.2 按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所有的医疗废弃物都应放在标有特殊标记的塑料袋或容器内,送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2.6 落实护士保健措施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与休息 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隔半年抽血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等,并可通过生物学方法定期检测尿样,一旦出现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症状及体征,应及时调离;妊娠期的护士避免接触化疗药物;护理人员要注重加强营养,摄入高蛋白或完全蛋白食品及B族维生素和大量维生素C等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与耐受力;积极规律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5]除此之外,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提高对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管理者也应关注护士的精神、心理状态,帮助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困难、减轻心理压力,得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信心。

总的来说,结核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是多方面的,安全不容忽视。随着现如今社会的进步,职业安全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好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才能充分保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有效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正常的运行,才能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59-284.

[2] 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

[3] 洪海兰.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 (2):292-293.

[4] 任彩琴.浅谈护士职业暴露的环节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64-165.

[5] 武力.非肿瘤科护士化疗职业防护现状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88-319.

猜你喜欢

职业压力职业暴露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浅析
社区不同护龄护士职业压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状况与对策
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分析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