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地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

2014-05-30林大东等

医药与保健 2014年8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荨麻疹例数

林大东等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Hpathic urticaria,CIU)病因复杂,皮疹及瘙痒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过敏原多种多样[1]。笔者发现许多病人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停药后病情又迅速复发,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亦然,提示内源性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因。近年研究显示,许多CIU患者伴有胃肠病症,提示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2],但Hp与CIU之间是否有相关性,仍存在很大争议[3],持否定态度者认为CIU疾病的发作与Hp感染没有关系,原因可能涉及检测方法、入选标准的不同,还有可能和入选人群地域差异、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为此,笔者检测了闽南地区CIU患者感染Hp的情况,并对一部分Hp感染患者在给予标准治疗同时抗Hp治疗,以研究Hp感染与闽南地区人群CIU发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标准 实验组从2013年5月份至8月份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本地区CIU患者中选取,共50例,22例男性,28例女性,平均34.5岁。50例健康对照,26例男性,24例女性,平均34.1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就诊前4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抗生素、胃酸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药。

1.2 剔除标准 CIU患者已经明确疾病原因的;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同时患有其他系统疾病者。

1.3 Hp的检测 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采用13C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勃然制药有限公司,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治疗方法 所有CIU患者按照荨麻疹诊疗指南[4]给予每日1次口服氯雷他定10mg和孟鲁司特钠10mg,连用2个月。随机把Hp(+)的CIU患者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加用抗Hp三联疗法,方案为口服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0.15g+甲硝唑0.5g,每日2次,连用2周;B组不另加Hp治疗。

1.5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所有CIU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指标,包括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等,按未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3级评分法进行评分记录[4]。有效率=(部分缓解例数+完全缓解例数)/总例数。

1.6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HPSS 10.0进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将被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Hp感染检测结果 在50例CIU患者中,Hp阳性率8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57;P<0.01),见表1。

2.2 A、B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有效率为88%,完全缓解率为56%;B组有效率60%,完全缓解率24%。两组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5.09;P<0.05),完全缓解率也有显著性差异(X2=5.33;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与众多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相关,其中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是重要的可疑内源因素。国内有文献报道CIU的发病与Hp感染有关,认为胃黏膜的通透性优于Hp感染发生改变,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增多,导致机体Th1/Th2平衡失调从而诱发机体体液免疫失衡,产生抗Hp-IgE引起CIU症状反复发作[5]。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剔除标准选取50例闽南地区CI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3C呼气试验进行感染检测,以CIU标准治疗方案和三联抗Hp疗法作为治疗方法,探讨Hp感染与CIU发病是否存在联系。

研究结果表明闽南地区CIU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对Hp感染者联合抗Hp三联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未抗Hp治疗者。综上所述,笔者判断Hp感染可能是闽南地区CIU发病的内源性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CIU患者时应明确有没有Hp感染,并对合并Hp感染者同时给予抗Hp治疗,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 Darlenski R,Kazandjieva J.Chronic urticaria as a systemic disease[J].Clin Dermatol,2014,(3):420-423.

[2] Tang L,Zhang Y.A Meta-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elicobacter Hpylori infection and chronic urticaria[J].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2014,(3):317-421.

[3] Hellmig S,Troch K.Role of HelicobacterHpylori infection in the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chronic urticaria.Helicobacte,2011,(5):341-345.

[4] 中華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荨麻疹诊疗指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10):591-593.

[5] 尚念秀,亓秀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荨麻疹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5:1197-1198.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荨麻疹例数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