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对“鲁智深形象”的分析引发的思考
2014-05-30毛建初
毛建初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描写一百零八将的性格,各个不同。鲁智深就是其中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他的性格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表現得淋漓尽致。金圣叹称其为“阔人”:胸襟宽广、待人慷慨、直爽豪迈、敢作敢当、身手不凡、有勇有谋。这个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一、鲁智深形象概述
鲁智深具有率真爽直、性急如火的真性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胸怀。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智深得知金翠莲父女遭郑屠的欺凌后,愤怒不已,便立马要去“打死那厮便来”。正显现了他粗犷爽直、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但是却被思考问题更理性、更周详的史进、李忠两个抱住,三回五次地才劝住,当晚竟“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后慷慨地资助金翠莲父女银两,又帮助他们安全脱离险境,在估计他们走远之后,才去找郑屠报仇。他的嫉恶如仇,他的锄强扶弱,给百姓小范围内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真正的“百姓卫士”。
鲁智深武艺高强,力量过人。在原著《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对他的拳脚功夫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和由衷的赞美。尤其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打斗场面中,更是精彩绝伦。郑屠好歹也是地方一霸,但是在鲁智深面前却毫无招架之力,只三拳便一命呜呼。
鲁智深粗中有细,胸有韬略。如当他知道金老父女的遭遇后,详细询问清楚了他们的姓氏、休息的客店和镇关西的来历等等,还充分想到金氏父女以后可能会遭到的麻烦,于是第二天一早就来到客店,催促金氏父女动身。果然不出所料,遇到店小二拦阻,他先礼后兵,打得店小二满地找牙。他又担心店小二暗地赶去拦截金氏父女,就坐了两个时辰,料想他们走远了,才起身离开客店。在三拳打死郑屠后,思量到要吃官司,于是“拔步便走”,还佯称郑屠是诈死,以此掩人耳目好逃走。真可谓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二、由“鲁智深形象”分析引发的教学思考
(一)教学时应从小说的三要素切入
作为名著节选,教学时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切入,交代清楚《水浒传》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尤其明确鲁智深这个人物的背景,在整部小说中地位和走向。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小说,了解背景,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及提炼主题。课文以鲁智深的行踪为线索,以鲁智深“问——救——打——走”为主要情节发展,在故事的演变中,鲁智深先“安良”,后“惩恶”、“除暴”,波澜起伏,张驰有度。课文通过鲁智深三拳打死郑屠的英雄行为来表现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主题。课堂重点就是分析鲁智深形象及意义。
(二)教会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堂在学生认真预习,充分进入文本的前提下,应做好三件事:一分析二赏析三探究。如何分析鲁智深形象?首先要教给学生一般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身份+性格、精神+事例阐述。怎样概括人物性格,可以考虑从正面角度: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人物所做的事;侧面角度:作者和他人的评价、环境烘托这两个方面加以提炼概括。要整体阅读,全面发现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揭示出人物形象的典型社会意义。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要有理有据,教师适当补正,综合学生的答案提炼出鲁智深的性格:嫉恶如仇、武艺高强、粗中有细、有勇有谋、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等(事例略)。
其次从语言角度,赏析文中生动的描写,从用词(动词、形容词)、修辞(比喻、拟人和夸张等)和人物描写三个角度重点赏析。根据具体词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生动传神地描写,并进行相关片段的描写。最后探究问题:鲁智深打死郑屠为啥要出逃?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可以适当点拨,鲁智深打死郑屠后其实不必逃跑。一是他打的本不是个好人,二是鲁智深会得到他人的关照。他的逃跑,应该是其耿直、叛逆性格的结果。同时可以联系时代背景,当时北宋末年,社会动荡,矛盾严重,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这种除暴行为从封建法律的角度是不可饶恕,但从道德心理角度是可以理解的,情有可原,他是为民除害,也符合他出逃前“又没人送饭吃”真实而无奈的心理。
总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形象”深入人心,他虽是一个下等军官,但耿直豪爽、武艺高强,行侠仗义,扶弱济困,还时常流露出一种鲁莽与机智浑然相融的洒脱和幽默,充满引人入胜的文学意趣。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迁移化用,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侠义精神,在生活中乐于助人,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