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人饮工程中水质超标的解决方式
2014-05-30刘琼
刘琼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益越发重要,对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的设计逐步展开。本文對此类设计首要需确定的工程方式进行论述,为后续具体设计奠定基础框架。同时可供同类型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饮水 水质超标 集中供水
一、前言
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必要性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安全饮水是保障人类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对水的第一要求。
2005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饮水安全解决的重点是水质问题和局部供水不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保障饮水安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和正逐步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发展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质、水量问题逐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农村饮水问题已明显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村小康化建设的进程,直接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更不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着眼于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作为构建新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优先解决农村饮水水质不达标、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问题。
二、 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
农村饮用水水源多为深层地下水,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源缺乏和水质不达标两大类。其中水质超标问题又包括:
1、 饮用水污染。生产型污染比较复杂,污染因子差异较大。多由于城镇和乡镇企业型排污所致。
2、 饮用水高氟。长期饮用高氟水,对牙齿的损害表现为氟斑牙,俗称“黄牙”;氟对骨骼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腰腿及全身麻木、疼痛、骨关节变形,医学上称为氟骨症;氟中毒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 饮用水苦咸。低度苦咸水已有明显异味和口感,中度苦咸水已不能饮用。长期饮用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消化道疾病等。
4、 饮用水高砷。砷进入血循环后,可使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发生脂肪性变。高砷水对儿童的智力和生长发育将产生不良影响,其中以高砷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更为明显。
5、 饮用水铁锰、汞铅、铬等重金属超标
饮用含重金属过高的水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重金属中毒。
铁锰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红褐色的沉淀物,饮用水铁锰过多,可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胃肠道紊乱,大便失常等症状。金属汞主要是神经性症状,如头痛、肢体麻木等,长期饮用将会致死。
6、 其他:氯化物、硝酸盐、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细菌学指数超标等。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人体消化道疾病,严重的还可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三、 改善农村饮用水总体设计原则
1、 节能的方针,合理布置,优化设计,做到供水安全可靠,确保水质和水量的原则,择优选择投资少,运营成本低,效益好的工程方案;
2、 用原有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工程的作用;
3、水源水毒理学指标、水源理化指标、大肠菌群和细菌不合格的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提高供水能力、改善水质,保证供水安全;
4、水源条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工程,突出重点、科学规划设计;
5、饮水需水量要做到长远规划,要保证满足远期规划的各项需水要求;
6、要与本街镇的其它发展战略和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更大地发挥农村饮水工程的综合效益;
7、要保证24小时不间断供水,本着节水的原则,做到节约用水;
8、项目管理,坚持质量第一、建管并重的原则。
四、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解决方式
1.水源方式
目前在饮用水水质超标中常用的解决方式有两种:
(1)替换水源:通过寻找新的合格水源(或水源水质易于处理达标)的方式解决水质不达标问题,优点是解决问题比较彻底,运行维护费用低,便于管理;缺点是一次投资较高。
(2)加装净化装置:通过加装净化装置使出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优点是投资较低,不必寻找新的合格水源;缺点是运行维护费用高,对管理人员要求较高,增加管理难度,适用于小规模供水。
2.水处理方式
对于集中供水区域解决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可采用混凝沉淀法、活性氧化铝或骨碳吸附过滤、膜法(电渗析、纳滤、反渗透)等净化技术;对于较分散的农村居民,可采用明矾加碱法、煮沸法、活性炭过滤法改善饮用水水质。
(1)地下水除铁和锰:当地下水中二价铁被空气氧化时,宜采用曝气氧化法;当受硅酸盐影响时,宜采用接触氧化法。
(2)地下水除氟:可采用混凝沉淀法、吸附法、反渗透等工艺。
(3)苦咸水脱盐:可采用反渗透工艺。
(4)地下水除砷:宜采用吸附法。
水质净化技术方法已有很多,但考虑到农村规模小、管理水平要求高、成本效益承受能力等问题,目前还缺乏方便实惠的专门针对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的技术。采用以上处理技术,成本较高,并且需要经常更换元件,因此比较适用于用分质供水。
3.工程方式
目前农村安全饮水的解决模式主要有利用现有水厂扩户、新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和分质供水四种模式。
(1)现有水厂扩户:充分挖掘现有水厂供水能力,向周边村庄新铺管道,解决这些村的水质不达标问题。这种方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水质有保障的特点。
(2)新建联村水厂:在村庄相对集中的地区,建设联村供水厂。这种方式具有供水保证率高,便于管理的特点。
(3)单村供水工程:对于不具备水厂扩户或新建联村供水工程的采取建单村供水工程的方式解决。
(4)分质供水工程:对于不具备合格水源,处理成本高且不易管理的采用分质供水,做到优水优用。
五、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对农村人饮问题的越发重视,国家大力度增加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和人们对于生活健康意识的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水平必将随着新型处理技术的发展逐步提高。
1、加强防治污染力度,从宏观角度保护水源;必须注重水源地保护,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2、兴建集中供水工程,由分散式供水转为集中处理集中管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因地制宜、资源整合,逐步向规模化集中供水转变。
3、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配套工程中应考虑农村饮水安全水量,由水库调水至水厂,由地下水水源转换为优质的地表水水源。
参考文献:
[1]《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4
[2]张艳红《河北省重大水问题战略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