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爱尔杰小说主题的变迁

2014-05-30高虹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沃尔特财富小说

霍瑞修·爱尔杰 (1832—1899)是19世纪美国的著名作家,他的通俗儿童小说不仅成为19世纪美国青少年的必读书籍之一,也使他在文学界名声大噪。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创造的“从乞儿到王子”式的“美国梦”成为了当时很多美国青少年的追求目标,他的小说自然也成为了美国青少年励志读物的典型代表。有人评价说:“爱尔杰对美国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甚至高于马克·吐温。”他在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虽然简单,却生气勃勃、蕴意丰富,贴切地反映了19世纪美国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正如此,不同时代的各色人群对其小说中的主题进行了多样化的解读。

“任一主题的内涵唯有将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串联在一起方能得出,且一种新生的意义也会因此繁衍出来。”爱尔杰的人生阅历和所处的历史背景对其小说主题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小说中的种种要素无一不是为其主题服务的。纵观爱尔杰前后期的作品,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浮出水面:爱尔杰小说的主题固然是围绕“美国梦”而生,但前后期的作品主题仍然发生了不小且微妙的变化。

一、财富之梦

从广义上讲,“美国梦”是指实现垄断资本主义,而狭义上的“美国梦”则意指贫苦大众通过勤奋和拼搏获得成功的梦想,或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战胜困难和恶势力,从而收获自由的理想。爱尔杰的早期作品大都关注主人公成功致富而实现其“美国梦”的过程。例如,在《流浪儿迪克(穿破衣服的迪克)》和《小贩保罗(街头小贩的成功)》中,爱尔杰主要聚焦于主人公积累财富的过程。小说中的主角均是典型的社会底层人物: 擦鞋童、报童、街头小贩,还有那些不幸家庭的孩子,他们往往会通过自身努力或者他人帮助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财富是通过打拼和积攒而来的,但在赚取财富的过程中也会仰仗运气和别人的援助。

事实上,这也是爱尔杰时代“美国梦”的典型特征,其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19世纪中期,“美国梦”的践行者普遍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外加些许运气获得成功。“淘金热”便是一股颇为重要的驱动力,它成功地将 “财富”塑造成“美国梦”的标签。如是一来,财富便成为当时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金钱也在人们追求“美国梦”的同时成为了成功的代名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都在美国内战后极大地提高,资本积累成为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对金钱的追求在垄断资本主义早期并未产生任何负面作用。作为一名19世纪的作家,爱尔杰小说的主题无疑会受到上述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关于财富的主题在爱尔杰的早期小说中频频出现,小说中的主角亦是通过积累财富实现各自的“美国梦”。

《小贩保罗》中的主角保罗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孩,出生于典型的商人家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他的一家却在父亲过世后陷入了困境:面对年幼的弟弟和虚弱的母亲,保罗必须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他干过许多工作——彩票销售员、报童和行李搬运工,但凡一个小贩能做的工作,保罗几乎尝了个遍。面对生活的窘迫,是保罗的雄心、勤奋和诚实让他获得了成功。终于,他的顾客越来越多,其他小贩也愈加敬重他。同样的幸运也光顾了迪克,一个一生都兢兢业业于事业的小伙儿。尽管最初他有许多缺点,但他一直努力改正。读者能从爱尔杰的大部分作品中清晰地看见和感受到主人公的努力和变化,直至成功地跻身于中产阶级之列,名利双收。

由于运输方式的巨大革新,特别是横贯整个美国东西部的铁路运输应运而生,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西进运动愈演愈烈。实际上,铁路建设不仅利于资本积累,也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 美国人民内需的扩大已无法满足发达垄断资本主义的需求, 这便迫使一些野心勃勃的阴谋家转而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攫取财富。这便催生了另外一种实现“美国梦”的方式——旅行或者移民,其目的仍然是为了赢得财富上的成功。对旅行者而言,长途跋涉则意味着财富和快乐。在美国西进运动中,“美国梦”采用了它最初的含义,意指在新的土地上创造财富和成功。尽管西进运动对当时居住在西部的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噩梦,但不能否认的是,到一片新的土地去旅行意味着财富,旅行的过程便是积累资本的过程。在爱尔杰的一部早期作品《馆童乔》中,主人公乔离开他的家乡小镇,独自旅行到西部去追求自己的“美国梦”,最终从一名旅店服务生一跃成为继承父亲大笔财产的矿主。不仅如此,几乎每一部爱尔杰的小说中都会有故事发生在火车上,不管是从穷乡僻壤到诸如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去旅行,还是从美国西部旅行到东部,旅途总是充满变数,它可能会使一些事情悲情开场,温情收场。

尽管关于财富的主题在爱尔杰的小说中处处可循, 但这并不代表作者忽视了“为名誉和尊严而战”的主题,而是指他更关注此类“励志小说”中的“成功致富”主题。实际上,爱尔杰在描述主人公如何获取财富的过程中,也将着眼点倾注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名誉的提升上。如保罗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同僚和顾客的尊重和信任,迪克经过种种努力,改掉了自身的坏毛病而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但不可忽略的是,鉴于当时历史背景之影响,爱尔杰的早期小说更多地聚焦于作品主人公在财富上所取得的成就,而这正是作者早期作品中“美国梦”之所在。

二、尊严之梦

爱尔杰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末的“镀金时代”,几乎与马克·吐温同属一个时代。他们都见证了“美国梦”的繁荣和消退,但两人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却迥然不同。

其实,爱尔杰从创作中期开始便将注意力从主人公在商业领域取得的财富成就上转移到对自由和社会地位的热切渴求上。从那时起,小说中的主角不再是没钱没地位的底层小人物,他们开始接受或多或少的正规教育。《赫可特的继承权》创作于1885年,主人公赫可特出生于富贵之家,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赫可特从他那里继承了大笔遗产。这与爱尔杰早期作品中 “乞儿”们的社会背景有着天壤之别。赫可特为了夺回和保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与叔叔的野心和恶劣行径进行了各种较量。故事中,赫可特在苏格拉底创办的学校求学,校长苏格拉底是一个对外佯装善良,内心却极度尖刻和偏见的人,压根没有足够的学识和品行匹配一校之长。他不仅对当时最重要的科目拉丁文和希腊语一无所知,而且在学校总是偏袒自己的侄子。赫可特的叔叔看中了这所价格低廉、管理严苛的学校,便把赫可特送到这里就读。入学后,赫可特开始面对和抵御校长侄子对其他同学的欺凌。就这样,许多受过校长侄子欺负的孩子渐渐成为了赫可特的新朋友。然而,苏格拉底却愈加袒护和纵容他的侄子,这让赫可特不得不选择离开这里而到大城市谋生。最终,赫可特找到了证明自己合法继承人身份的证据,成功地继承了父亲留下的遗产。从这个阶段开始,爱尔杰着手将小说主人公类型定格为成功的中产阶级绅士,甚至部分主角会被故事中的监护人刻意调教和塑造成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作为爱尔杰的后期作品,发表于1897年的《沃尔特的考验》即是这样的一部小说。沃尔特在故事开端是一名大学新生,他写信给自己的监护人——父亲的一位旧友,要求对方给自己寄钱。从第一章和沃尔特写的书信中不难发现沃尔特的缺点:“沃尔特是个天资聪颖、有礼有节的孩子,但就是有些任性和贪图享乐。” “这也是他的监护人担心的地方,他希望这个孩子不要养成奢侈浪费的坏毛病。”这倒不是出于钱的考虑,因为沃尔特的父亲给他留下了足够的财产。然而很可惜,沃尔特自己也“很遗憾地知道了”这件事儿,因此他的监护人担心这反而会害了他。当他去学校了解到沃尔特真实的大学生活时,感到大失所望,于是便决定改变沃尔特目前的生活状态。本着考验沃尔特的初衷,他假装告诉他有3/4的遗产因为一次失败的投资赔光了,因而,沃尔特不得不告别他那奢侈的大学生活去自谋生路。虽然爱尔杰后期作品中的主人公仍然为财富而战,但作者关注的焦点显然已经从角色在财富上取得的成就转移到战胜和完善自我这一方面,只是角色在财富上所获得的成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仍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对当时爱尔杰作品中的“美国梦”已然從“乞儿到王子”过渡到“自强自立”主题的完美诠释。

正是出于担心和顾虑将青少年读者引入误区,爱尔杰方才对小说的主题进行了更改。他在这一阶段创作的小说不胜枚举,譬如《格兰特·萨顿的愿望》和《馆童乔》便是典型代表。19世纪末期,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家为了揽钱而不择手段。当垄断资本主义鼓吹的所谓的“新生事物”过分地发挥其推动美国经济发展之作用时,它的腐化效应也随之而来:富有之人就该享受生活且身居高位。如此的道德准则使得当时的年轻人也开始效仿资本家为盈利而无视道德情操之行径。作为“美国梦”的代表作家,爱尔杰小说主题的变化标志着“美国梦”的返璞归真。

然而,主题改变后的作品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众多的评论家认为爱尔杰的小说不过是单一的“乞儿变王子”的模式,在美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文学价值和营养。值得庆幸的是,仍有很多青少年小说作家从爱尔杰和他的“美国梦”主题中大受裨益。“乞儿到王子”的模式固然可以用来概括爱尔杰早期作品的主题,但却不能囊括其所有作品的主旨。就“美国梦”而言,爱尔杰的作品主题既涉及到“乞儿到王子”的飞升,又触及到个人道德和精神的完善,都恰如其分地顺应了当时美国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时至今日,爱尔杰及其作品早已成为“美国精神”的代名词,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人不断奋进。

[参考文献]

[1] Herbert R.M.Alger:A Biography without a Hero[M].NY:Macy-Masius,1928.

[2] Horatio A.Hectors Inheritance[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3] Horatio,A.Walter Sherwoods Probation[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4] Kieszner,L.G.&Mandell,S.R.Literature:Reading,Reacting,Writing(Fiction)(fifth Edition)[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5] 潘正传.浅析“美国梦”的文化内涵[J].安徽文学,2008(01).

[6]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高虹(1981—),女,四川绵阳人,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沃尔特财富小说
朱姆沃尔特:武库舰残影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超级战舰“朱姆沃尔特号”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
列车5点22分进站
列车5点22分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