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5-30包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秦皇岛校企合作

包锋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能够将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的资源得到了共享和互补,双方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依靠学校、企业和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来实现学校、企业的平等和互利。该文结合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与秦皇岛东方罗尔高端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在软件工程上的合作作为例子,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实施背景和基本情况;其次对校企双方各自的需求与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介绍。

关键词:软件工程;秦皇岛;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76-02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地发展,很多国内外的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严重匮乏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了这些企业的发展阻力,也成为了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阻力,导致了企业和国家整体的竞争力有所下降。高校的教育使得学生得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专业技术的教育,但是距离进入企业,适应真正的日常工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此时,如果企业提前介入高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实习和训练,就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领会企业文化,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1 简述校企合作中的内涵和背景,以本次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工程为例

校企合作的概念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都主动的、共同参与的一种技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的技术教育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素质教育质量也能够上升,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在其中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在东北石油大学与东方罗尔的合作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其二者关系可以被分到“技术服务”的校企合作模式范畴中。“技术服务”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就是高校在结合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后,根据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对高校学生进行知识、技术的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是由企业指定授权的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进入高校来完成的。“技术服务”模式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高校学生的技能专项提升,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本次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计划,其背景清晰,理由充分。自从1995年Java技术推出以来,10多年间Java/J2EE已发展成为最流行的软件开发平台。就目前主流开发的技术而言,Java所占的比重无疑是最大的,不论是在大型的企业级应用、桌面应用及消费性电子产品中都能看到Java的身影。在这个大环境下,根据互联网络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30万,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未来5年内,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其中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达到全部需求量的60%~70%,具有3~5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平均年薪能够达到10~20万元。

从本例可以看出,东北石油大学的教育计划和需要Java技术软件人才的企业不谋而合,从而在这一大背景下,初步达成了促进高校Java软件学习,并把人才输入到软件企业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尽快掌握基础和创新技术。

2 校企双方的需求与职责

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使得高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的扩张需求联系起来,并且这样的联系愈加密切。最终,校企合作概念的提出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便捷而清晰的桥梁。

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位置在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往更专业、更深层次的知识中去钻研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具有过硬基础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使创新科研人员得以脱颖而出。不仅如此,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素质教育也一样都不能缺失,这样学生才能具有完整的人格,这样的教育也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在提高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时,需要首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落实授课制度,使得高校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中青年教师骨干的能力。其次是要培养有特色的优势专业,这要求高校要跟随社会规律的变化,紧随市场的需求,在配备质量优秀的教师后,随时地、灵活地开展各种新兴专业。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培养的人才,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检验出教育的真正水平。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很明确,就是提高企业的利润。这要求企业要提升其知名度,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看到高校在培养人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审视当前形势,力争找到与高校的利益共同点。除此以外,企业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这些社会责任不但包括了保护社会环境、支持当地社区,还要鼓励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和企业之间要做到关系紧密而和谐。由于国家政策对校企合作的政策尚不健全,所以更要认真对待合作意愿,合理设计合作目标和内容,尽量双方协调,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一种将创新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行为,具体体现在将高校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职位相对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校中的知识进行实践培训,最后转换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环节中。

3 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的最重要意义就是不但要顾及高校教育的完整性和技术的专门性,还要顾及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真正意义上不浪费教育资源,提高高校学生的有效就业率。相信在此次的培训之后,高校的专业群将被建设、完善,有利于保证学校教育的专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了良好的企业风气。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经验将有所增加,为下一次的合作或者长久的合作打下基础。

其次,校企合作的意义是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学校提供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企业提供教师和必要的设备支持,而最后双方都能在这场合作中获得相当的利益。但是事实上的校企合作中发现,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特别是对于人才的不可度量性,或许需要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才能发现问题。所以,校企合作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态度。在未来,设想的最和谐的校企合作应该是“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即高校利用其硬件设施(教室、计算机、多媒体设施等等)与企业共同投资先进的培训设施和设备。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学生甚至教师都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改造等等环节,这样企业就得到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此外,通过人力资源的更新,企业的研究、生产、经营都能得到不断的更新。

对于与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的高校而言,企业能主动地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这类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模式一般为“订单式”培养。由于这些企业财力雄厚,可以通过投资、提供教育地点等等方法来搭建属于自己的校企合作平台,降低校企合作对企业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及风险,也同时解决了高校教育资源不足情况。

对于地方中小企业而言则以本案例为代表,更倾向于聘请第三方专业教育机构,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其中,中小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其创新资源有所增加,所以也非常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4 总结

校企合作有其固定的模式,通过构建双方利益结合点,整合教育与实践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校企合作不但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拓展就业渠道, 有利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晶.校企合作[J].人力资源管理,2013(12).

[2] 刘晓明,杨如顺. 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03(14):30-31.

[3] 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81-84.

[4] 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23-25.

[5] 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3):61-63.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秦皇岛校企合作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孙婷婷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