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怪物和机甲,哪个看起来更让人兴奋

2014-05-30杨舟

意林原创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弗兰肯机甲怪物

杨舟

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去年看《环太平洋》的时候。银幕上闪烁着凛冽寒光的高科技机甲对抗摧城拔寨的怪物军团,笔者沉浸在出神入化的视觉奇观里,心情雀跃又激动。而导致荷尔蒙分泌上升到顶点,并不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瞬间,却是电闪雷鸣中怪兽们踩平摩天大楼的惊悚侧影。原因很简单:这些出现在高层公寓外黏糊糊的鳞甲和大绿眼睛,暗合了小时候睡不着死死盯住窗帘暗影时的胡思乱想,好像随时会有一只大爪子伸进窗户把自己抓走。这画面太美。眼下如此逼真并立体地呈现在面前兼备环绕立体声,怎么能不多看两眼?

关于怪物电影,还有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有迹可循——它教会了人们“正确地尖叫”。在1933年上映的第一版《金刚》中,金发女郎被攥在大猩猩手里蹬腿儿嘶喊的大特写,就属于教学级别的尖叫段落。30年代初,环球影业的主要业务就是钻研“造怪大法”,德古拉伯爵、狼人、木乃伊、弗兰肯斯坦……这些宗师级的怪物们一个接一个横空出世,牢牢地确立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别。

在早期的电影银幕上,怪物们都是绝对的悲情男主角,身边一定有一个有缘无分的长腿大美女等待被拯救,而且,他们都是人类亲自扮演的(你倒是想找CG特效渲染建模呢)。弗兰肯斯坦不择手段地寻求一个伴侣;狼人在月光下远离人群孤独变形;木乃伊跨越千年醒来后发现所有的信仰都化为泡影……这些怪物集合了人类懵懂的一面,在夸张的妆容背后,露出的仍旧是属于人类的柔软欲望。30年代的怪物电影有种纯情的浪漫,那是个人们会为怪兽流眼泪的年代。

50年代迎来了另一轮怪物片狂潮,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经济萧条和战争阴影有关。1953年,《原子怪兽》于好莱坞诞生。一场在极圈进行的原子弹爆炸实验,释放了冰层中沉睡了1.4亿年的恐龙,这只恐龙跑到纽约市大肆侵略,造成巨大恐慌。这个故事脉络听起来有没有略感熟悉?转年,日本东宝株式会社以此为原型,制造了日后红遍全球的“哥斯拉”怪兽。同期出现的,还有激光大蚂蚁、深海潜水怪。这一时期的怪物,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大多不再由人类扮演了。演绎怪兽的重任放在了幕后的特效模型大咖们的肩上。其中威利斯·欧布里恩就是最著名的一位。那些怪兽喷火高至10层楼的场景,莫不是在棚里精雕细琢的结果。

到了90年代初,电脑CG技术大发展。1993年,斯皮尔伯格首次利用电脑特效技术制作了电影《侏罗纪公园》。在那些自由自在甩着脖子的大恐龙身边,人类演员小得没了影儿。再后来,外星人大行其道,电脑模拟外太空简直小菜一碟。似乎只有票房堪忧的时候,才会请怪物们来次江湖救急。虽然它们战斗力不减当年,3D立体分外逼真,也得像在《环太平洋》当中的激情出演一样,甘心当好配角。

麦克戴斯乐队(Megadeth)曾在歌里唱道:“The world needs a hero。”但没有挨打的小怪兽,哪来宇宙无敌奥特曼!英雄负责拯救世界,怪物就负责拯救票房。在电影《丛林小屋》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莫过于怪物监狱大门全部敞开那一瞬间,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奇葩生物一拥而出,秒灭人类高精尖部队。怪物们的王者回归实在太让人期待,最好是成群结队而来。如果有朝一日真能看到复仇者联盟对抗怪物大队,这输赢赔率,还真不好说呢。

猜你喜欢

弗兰肯机甲怪物
未来机甲的新职业
机甲龙
沙龙汽车携机甲龙家族闪耀成都车展
第25章 终极嘱托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终极嘱托
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的多重关系
失踪的怪物等
游历上弗兰肯,美食、美酒、美景和佳音
Women in the Workplace, Fighting Spam, Money in the Museum, and the Mood for Food
机甲猛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