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
2014-05-30
“沪港通”撬动个人境外投资闸门
2014年4月10日,证监会正式批复沪港开展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总额度为5500亿元人民币,参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资金账户余额应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正式启动约需6个月准备时间。
“沪港通”是港股和沪市的双向互联,包括了“港股通”和“沪股通”两部分。前者是指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经由上交所设立的交易服务公司,向香港联交所申报(买卖盘传递),买卖规定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股票。后者则是指投资者委托香港经纪商,经由联交所设立的交易服务公司,向上交所申报(买卖盘传递),买卖规定范围内的上交所上市股票。
在“沪港通”获批的同一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将着重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重要方面。并称此后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
点评:
2007年,“港股直通车”甫一推出便被叫停。这一次,个人境外投资限制的闸门,终于有所松动。
资本缺口下的银行优先股“躁动”
日前,银监会、证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被看作是银行优先股发行的指导性文件。
目前,国内上市银行群体补充一级资本的需求极为急迫,预计资本缺口近3000亿。资金缺口的逐步显现,既会影响到银行的股价表现,也可能危及其日常经营。报道称,工行、农行、中行、浦发等银行已开始准备优先股发行材料,但上半年获批的可能性很小。
银行业的优先股“躁动”可追溯到国务院2013年11月30日发布的 《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相对于普通股而言,优先股在公司盈余及剩余财产分配时有优先权,因此更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點评:
如果金融创新只是为特定主体的融资而服务,那么这样的创新很难说是成功的。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同时服务并保护投资者,这才是中国金融创新的首要价值。
央企“欢迎”推进混合所有制
4月中旬,中石化发言人对媒体表示,该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预计将在今年6月份会提出一揽子方案。此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已表示,中石化销售板块将正式单独运营,并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束后,将公布向民资、社会资本、外资开放的细节。
今年年初,中石化在央企中率先发声,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销售业务板块将“先行先试”。中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2013年,销售业务板块营收为15024亿元,占上市公司总营收比例超过50%。
除石油化工行业外,电力、煤炭等行业的央企也纷纷表态将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比如,国家电网高层日前就表示,基本确定在直流特高压、电动车充换电设施和抽水蓄能电站三个领域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正制定具体方案。
点评:
“混合所有制”是个筐,但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哪些民资“有幸”混进去了,怎么混的,国有资产的估值细节如何,这些才是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