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刊

2014-05-30

南风窗 2014年9期
关键词:大国战争笔者

名家

2014不是1914:

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

左凤荣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周年,学界精英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上,意在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中国人有以史为鉴的传统,更重视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南风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周年之际所刊发的一组文章,从一战前的金融体系、民众心理、社会思潮、大国政治选择等角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在今天思考这一问题的意义进行了解读,很有意义。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有人把美国比作一战前的英国,把中国比作一战前的德国,这种简单的类比不恰当。1978年以来,中国的发展确实很快,但中国不是现行世界秩序的挑战者,而是建设性的参与者,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为此,中国正在探索和平崛起之路,摆脱历史上大国逢强必霸、通过战争崛起的老路,构建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

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国家之间的政治矛盾由联合国和安理会来协调解决,经济矛盾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一系列地区性的一体化组织来解决,大國间的矛盾不会激化到通过战争才能解决的地步。尽管国际货币不再单一,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改变”。

第三,核武器的出现,也改变了历史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传统。当今世界谁都承担不起大规模冲突的后果,如果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结果只能两败俱伤,甚至是人类社会的终结。美苏曾尖锐对抗,但其对抗又是有限度的,古巴导弹危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切尔诺贝利、福岛核事故,让全世界都很紧张。如果发生世界大战,即使不使用核武器,谁又能保证不损坏核电站。

第四,现在的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远比一战前高,一战前虽然英德之间贸易额高,但缺少相互投资和人员往来,并非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现在形成的局面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以及美国和西方无法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此外,当时影响世界的大国力量集中于欧洲,地缘的相近容易使突发事件演变成大国间的冲突,现在则不同。冷战结束以来虽然世界很不平静,因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爆发的战争很多,但除内战外,基本是不对称战争。

来信

作者文中所说的市民反映广场舞噪音打扰高三毕业生的实例,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家媒体都接到过类似的投诉,尤其是在临近高考的前一个月,看似沟通无法解决的打扰方与被打扰方之间的矛盾,充斥着人们所能涉及的每个角落。笔者生活在多个不同城市的朋友曾坦言或多或少受过广场舞的折磨,有耐不住性子的也试图与其理论,但往往并无满意结果。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广场舞的拥趸们在不影响他人生活、休息的情况下发展爱好,或许才是治本之策。例如笔者生活的城市,目前几乎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室内舞蹈室,爱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每天都可以来跳,也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是个不错的选择。

—斯拉万月(读第8期《陌生人社区中的“广场舞大妈”》)

是的,新一轮官员下海潮已经来临—至少,在笔者所处的一个市区里,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4月,仅笔者认识的就已有4人辞去公职,而笔者本人目前也正办理辞职手续。在笔者与朋友的交流和笔者自己看来,剔除个人的特殊情况,从本质上说多数人选择辞职主要不是因为“八项规定”,更多是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机遇的把握,对社会发展大势的顺应和对个人到体制外去实现人生价值的努力。2013~2014年或会是改革开放以来,继1984、1992和2002~2003年3波“官员下海”后的第四波。30年后没有出现“河东河西”的逆向变化,已经鲜活地表明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

— 刘海(读第8期《新一波官员下海潮来临?》)

李泽厚提出中国现代化的“四顺序”:经济发展、个人自由、社会正义、政治民主。种种迹象表明,现在应该进入了“社会正义”阶段。在这个阶段,应避免出现三种趋势:首先应避免官和商两个强力角色结盟,从而忽略社会正义的制度建设。其次应避免商过度利用民的声援,导致官的强硬对抗,甚至倒退。最后应避免官借用国家安全受威胁等原因,利用民族情绪加强官的权力,拖延改革,甚至倒退。为避免出现上述趋势,知识分子应发挥自身知识上的优势,理性客观地监督官与商的博弈过程,这是我理解的“国家制度会建立在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之上”。

—宋恺(读第8期《中国知识界寻找共识》)

选贤任能,又要在民主的体系下实现,可谓是难上加难。选举本身就是奔着能者居之的目的,为选出有才干的人而设计,可这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社会透明度和能知度,才能完全展现选举的效能。让选民进行测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无疑是对选举的公平性发起了挑战。面对投票率逐渐下降的现况,显然已不是“选举”程序所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应该更多的去探索民主制度的发展。

—书昭(读第8期《选民应该接受测试吗?》)

猜你喜欢

大国战争笔者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吐槽大国
老师,别走……
多想记住你的脸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被风吹“偏”的战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他们的战争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