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4-05-30王玉婷
陶 红 王玉婷
广州市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其产业结构的发展与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相关,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连接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社会人才的需求,起到桥梁的作用,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体现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促进中职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因此,研究广州市省级重点和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有利于在广州市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对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广州市的经济发展。
一、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年末,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给出的数据显示,广州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85所,技工学校81所;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为8.14万人,在校生人数为23.94万人,毕业生人数为7.78万人。根据研究需要,调查了广州市地区所有省级重点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共43所,按校区数计算共有78个,教学点全部属于广州市的9个区和2个地级市。按照省属、市属和市教育局直接管理以及区属的划分,省教育厅直属的学校有15所,市教育局直属的学校有14所,市教育局直管的中职学校有 2所,区教育局直属的中职学校有12所。按照校区所属地区分布,天河区有16所,越秀区有 7所,海珠区有7所,白云区有16所,黄浦区有1所,番禺区有9所,荔湾区有 6所,南沙区有 1所,从化市有4所,增城市有3所。其中职业高中有16所,其余62所为中专;省级重点有16所,其余62所为国家级重点。
(一)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总体现状
根据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表,对比教育部201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统计分析被调查的43所中职学校78个校区的专业设置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
1.专业设置情况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共包含19个专业类,被调查的广州市中职学校的招生计划中涉及16个类,除石油化工类和体育与健身类和其他类外,其余专业类均涉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包含321个专业,专业技能方向共有920个,在统计数据时,专业数包含学校开设的具体专业技能方向,也就是说,如园林技术专业与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属于两个专业。如果把专业技能方向的专业归属为上一级专业,则在表1中表示的是“专业数”这一栏目的数据。由专业数(含专业技能方向)与专业数的差值,就是“差幅”这一列的数据,从差幅中可以看出专业类的专业设置口径是否过窄。专业覆盖率是中职学校的专业数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总数的比值,由专业覆盖率可以看出广州市中职学校专业覆盖面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石油化工类、体育与健身类和其它类的专业数为零以外,02资源环境类、03能源与新能源类和11休闲保健类的专业数都很少,分别为2个、1个、2个,这三个专业类的覆盖率分别为8.7%、5.26%、50%。休闲保健的类的专业覆盖率达到50%,因为这个专业类的专业总数仅有4个,可见这个专业还是比较新型的专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衍生出来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处在逐步壮大发展的阶段。资源环境类和能源与新能源类在社会中起到基础支撑的作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能源与燃料,这两个专业的出现与发展是最早的,但在表中的数据中显示出这两类专业在广州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中并不是很充分。
另外,从表1中看出,09信息技术类、12财经商贸类、14文化艺术类专业设置数排在前三位,分别为24个、35个、29个,专业覆盖率分别为61.11%、80.95%、42.86%,文化艺术类的专业覆盖率在这三个专业类中最低,究其原因是这个类的专业总数最多有35个,而其它两个类的专业总数分别为18个和21个。并且从差幅的数据中看出,这三个专业类的差幅也是最大的,分别为13、18和14,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和文化艺术类的专业设置口径比较窄,专业针对性更强。与此相反的是,16教育类和17司法服务类的专业覆盖率为100%,原因是这两个专业的专业总数分别为1个和3个,可见这两个专业的设置比较宽泛,口径更广一些,专业的适应性更强。
2.专业布点情况分析。专业布点数是从专业看学校设置专业的数量,从表2中可以看出,专业布点数位居前二的是财经商贸类与信息技术类,而且是遥遥领先,分别为200个和107个,专业布点数的比例分别为30.21%和16.16%;排在第三位的是加工制造类和文化艺术类,均为60个。对应于每个专业类的学校开设情况为,信息技术类和财经商贸类均有39个校区开设,紧随其后的是加工制造类有27个校区开设,第三位的是文化艺术类有23个校区开设。由此可见,广州市中职学校的专业集中分布在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加工制造和文化艺术类专业,专业结构大体上与广州市特有的经济发展结构相匹配,在数量上中职学校的专业发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表2 广州市43所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情况
表3列举了专业布点数排在前20位的专业情况,专业布点数最多的是电子商务专业,有39个学校开设,属于财经商贸类专业,在开设了此专业类的学校中,仅有3所学校没有设这个专业;会计专业有36个专业布点,商务英语专业有30个专业布点,排在前三位的均是财经商贸类,可见财经商贸类的专业是在广州市被调查的43所学校中最受欢迎的专业类。在前20位的专业布点数排名中,财经商贸类占了8个,教育类占了1个,信息技术类占了4个,加工制造类占了2个,交通运输类占了1个,旅游服务类占了2个,文化艺术类占了2个。
表3 广州市43所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数排名前20位情况
3.专业招生情况分析。从广州市43所中职学校2013年的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按专业类统计的图1折线看出,12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招生人数高达19555人,远远高出其他专业类的招生人数。位居第二的是信息技术类专业,招生人数为6349人,紧随第三的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招生人数为5219人,排在第四的是旅游服务类专业,招生人数为5196人,可见广州市地区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从事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加工制造和旅游商贸等行业的,这四类的招生人数总共占了全部招生人数的61.23%,占了相当大的部分。除了石油化工类、体育与健身类和其他类外,招生人数不到200人的专业类有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休闲保健类,分别招生145人、150人、120人。三类专业占招生总人数的0.69%,还不到1%,可见这三类专业在广州市的中职学校中培养的人才比较少,市场对这几类的人才需求比较少。
图1 广州市43所学校2013年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按专业类统计情况
4.专业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根据三大产业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和第二产业以外的行业,也称为服务业[3]。把产业划分与专业对应起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得到情况如图2所示。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之比,从业结构是指从业人员按三大产业划分的比例。这两类数据是从广州市2013年统计年鉴中得出。
图2 广州市43所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情况(单位:%)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三大产业的专业与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不相适应性,其中第一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明显低于专业设置结构、专业布点结构和专业计划招生人数的比例,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明显高于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结构、专业布点结构和专业计划招生比例。第一产业的错位幅度比较小,在4.38%以内;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错位幅度相当大,第二产业的错位幅度至少在14.65%以上,第三产业的错位幅度至少在10.27%以上。另外,把从业结构与专业计划招生比例相比,可以看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专业计划招生比例均低于对应产业的从业结构,差距分别为5.06%,20.75%;第三产业的专业计划招生比例高出第三产业从业结构25.8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三大产业的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第二、第三产业的错位幅度远远大于第一产业的错位幅度。
(二)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主要特点
1.专业设置种类比较齐全,覆盖面比较广。从广州市43所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专业设置的种类比较齐全,除了石油化工类和体育与健身类外,其余专业类均有涉及,覆盖了三大产业的不同行业类别,包括农林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等,尤其是加工制造类和服务类行业,适应广州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也适应了广州市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
2.专业设置相对集中,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专业优势明显。广州市43所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相对集中,财经商贸类和信息技术类专业优势明显,这两类专业布点数超过100,位居前二。招生人数超过25905人。广州市的被调查的中职学校几乎都开设了这两类专业,这两类专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这两种技能,财经商贸和信息技术越来越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成为人们立足社会必备的技能,可见广州市的中职教育着重培养这两类人才,与广州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要求分不开。
3.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第三产业的专业类包括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共10个专业类,招生人数比例高达79.69%,第三产业的人才培养成为广州市中职学校培养的主力军,同样与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分不开,并且第三产业的专业建设所需的成本较低,设置的门槛较低,不需要重型机械的购置与高级技术人员的聘请。因此,大多的学校都会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第三产业的专业,并且第三产业的专业适应性较强,就业途径广,有利于学校招生。
4.部分学校专业集聚度高。专业集聚度是指学校开设专业所跨专业类多少,学校开设专业涉及的专业类数量越少,学校专业集聚度就高,反之,如果学校开设的专业横跨的专业类多,那么学校的专业集聚度就低,这个指标衡量了学校专业设置的集中程度和专业程度。在调查的广州市43所中职学校中,八所中职学校涉及专业类仅有1个或2个的有广东省电力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市卫生职业学校和广州市艺术职业学校。可见这些学校都是行业的专业性程度高的学校,不属于综合性学校。
二、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
从广州市被调查的43所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中发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不强,错位幅度大,专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的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较强,专业设置的结构也满足产业结构的需要,专业布点结构和专业招生比例可以适当调整,为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拉动产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相当大的错位幅度,第二产业错位幅度为14.65%,第三产业错位幅度为10.27%;在专业布点结构和产业结构中也存在不匹配的现象,第二产业的差幅为19.43%,第三产业的差幅为18.14%。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不仅在专业结构上需要增加而且要在专业布点上增加专业设置,第三产业的专业结构比较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数量上过于饱和,导致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匹配性较差。
(二)专业设置重复率高
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主要体现在财经商贸类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设置上,加工制造类和文化艺术类的专业设置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这四类专业的专业布点数占据全部专业布点数的64.49%,这些专业类的设置重复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专业设置成本低,不需要购置大型机器设备进行教学,而且专业更新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双师型教师的聘请难度低,从而导致这几类专业的布点数高,专业设置的重复率高。这样做引起的后果是学生就业情况没有想象中的好,就业市场对这几类人才的需求过度饱和,浪费社会、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部分专业的集中化程度低
专业的集中化程度是指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分布的情况,设置同一专业的学校数越少,专业就越集中,反之,设置同一专业的学校数越多,专业的集中度就越差。在表3广州市43所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数排名前20位情况中可以看出,这20个专业的集中化程度是比较低的,集中分布在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和教育类专业中。专业集中化程度越低,学校的专业特色、办学特色就越不明显。另外,专业的集中化程度低,就会出现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办学效果参差不齐,每个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的配备是各不相同的,必定会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如果每个学校都开办同一专业,这个的专业的就业率必定下降,专业特色也会因此下降。
(四)部分学校专业集聚度较差
学校专业集聚度是指学校开设专业涉及专业类数量多少的程度,如果涉及的专业类少,则学校专业集聚度好,反之,学校开设专业涉及的专业类多,学校专业的集聚度就差。专业集聚度差带来的后果是学校专业学科间的沟通联系少,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低,资源利用不充分。被调查的43所中职学校中,除了8所学校专业设置仅涉及1个或2个专业类外,其余35所学校的专业集聚度都比较差,20所学校的专业设置涉及6-8个专业类,15所学校的专业设置涉及3-5个专业类。如果学校专业集聚度高,则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办学效益,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达到资源最大化的效应。
(五)资源环境类和能源与新能源类的专业设置数少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类专业的设置数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广州市地区就业市场的需求,资源环境类和能源与新能源类的专业主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专业,如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环境治理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试维护、输配电线路施工与运行等专业,都与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环境发展密切相关,起到基础保障的作用,在环境污染治理和新能源开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被调查的43所省级重点和国家级重点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并没有体现出这两类专业应有的地位和重要性,设置的数量很少,专业数仅有2个和1个,开设的学校数仅有3个和1个。
三、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
(一)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促进专业设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013年9月19日,“教育部关于使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系统加强专业设置管理的通知”颁布[4],表明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管理出现诸多问题,需要“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新增专业的申报以及停办专业的管理,对于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学质量差、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严格责令整改或停办,提升整体的专业办学质量。另外,建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有利于对专业开办的整体调控,例如“保安”、“学前教育”专业属于国控专业,在申报时需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对于省级市级的中职学校开办新专业,可以严格把控。通过全国的专业设置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可以促进专业设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经过必备的程序进行专业的申报,避免出现专业设置重复率高,或是追求短期效应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在办专业要有合理科学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在固定的办学年限内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的标准要全面,包括用人企业的评价、学校学生教师的评价以及群众的口碑评价。
(二)结合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珠三角地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5]。毫无疑问,广州市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需适应广州市的产业结构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因此在第二、三产业的专业结构设置中,要体现“先进”和“现代”两个词的含义,改革专业发展程度差,就业前景差的专业设置,考虑结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专业设置,例如金融后台服务产业、会展专业、物流专业、外包服务业、汽车制造业、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等船舶关键配套装备业。不仅要在数量上进行调整,更要从专业内涵的结构上进行调整。
(三)建设特色专业、体现品牌效应
专业集聚度差,导致的结果就是专业的特色不明显,品牌效应差,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专业集聚度差的问题,就要从打造专业特色着手,如佛山顺德区的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数控技术、模具技术专业、龙江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南海盐步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内衣专业、南海官窑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玉雕工艺专业等,都是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开设的专业,具有品牌效应,在广东地区的反响很大,香港文汇报深度报道广东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时以此作为例子[6]。因此,中职学校在开设专业时要考虑建设特色专业,以此打造学校的品牌效应。
(四)加强专业群建设,促进产学合作
专业群建设是指以某一重点专业为依托,建设与专业对象相关、关键技术相关的专业群,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如中山市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一镇一品牌”的经济格局,中山市的职业学校就坚持“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发展格局。沙溪镇坚持以服装专业群作为建设目标,瞄准服装的生产、制造、销售一系列的产业活动,建设专业群,与当地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产业的优势、企业的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
(五)加大资源环境类和能源与新能源类的专业建设力度
资源环境与能源新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广州市的实际情况,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耗费日益剧增,加大这两类专业的建设力度对于开展广州市的环境建设和能源研发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且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重点在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实施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攻关计划[7]。因此,在资源环境类和能源与新能源类的专业建设上要加大力度,开设与广州地区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满足居民生活和生产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1]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2013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Z].2013.5.
[2]广州市统计局.广州市2013年统计年鉴[Z].2013.11.
[3]国家统计局设管司.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Z].2013.1.
[4]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关于使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系统加强专业设置管理的通知[Z].2013.9.
[5][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Z].2008.12.
[6]广东省教育厅.香港《文汇报》深度报道广东职业教育发展情况[Z].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