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影响下厚坚硬顶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2014-05-30晋新林
晋新林
(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矿,山西省晋城市,048000)
1 工程概况
晋煤集团古书院矿15#煤层为主采煤层,工作面采用 “两进一回”布置方式,上一个工作面的回风巷在回采过程中保留下来,作为下一个工作面的运输巷。预留巷道服务两个工作面。目前,已回采过的工作面预留巷道受上一个工作面采动影响,巷道片帮严重,底臌量最大可达到1.5 m,顶板变化不大,巷道断面最大收缩率达到70%以上,失去二次使用的作用。预留巷道围岩变形成为制约安全生产和采掘衔接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15#煤层地质特征及开采条件针对1523103预留巷道受上工作面采动影响的特点,确定合理的巷道围岩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
古书院矿152309工作面位于15#煤层二盘区,工作面巷道布置采用一面三巷(两进一回)的布置形式,见图1。1523103预留巷道作为152309工作面的回风巷,在152309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保留下来作为152310工作面进风巷,1523103预留巷道与152309工作面间隔25 m,中间为实体煤柱,如图1所示。
图1 152309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工作面推进长度1588.224 m,倾斜长度181.256 m,工作面煤层厚度0.8~2.8 m,平均厚度1.7 m,煤层倾角1°~9°,平均5°。工作面采高1.9~2.6 m。直接顶为厚10.13 m的K1灰岩,老顶为厚1.0 m的砂质泥岩,直接底为厚3.12 m的泥岩,老底为厚20 m的灰岩。围岩普氏硬度分别为煤层2~4、夹矸1~2、直接顶10~12、直接底1~2。柱状图如图2所示。
图2 152309工作面岩层综合柱状图
1523103预留巷道采用矩形断面,巷道顶底板岩性与工作面顶底板一致,巷道断面尺寸为5600 mm×2600 mm(宽×高),巷道采用锚杆、锚索支护。顶板采用SKP15×1/1860-5400型锚索,打设在巷道顶板中间,排距800 mm,每根锚索采用1支MSK2335和2支MSZ2360树脂锚固剂,锚索安装预应力在100 k N以上,同时,再打设2根锚杆,分别距两帮900 mm,排拒800 mm,采用ø18 mm×2000 mm无纵筋高强度螺纹钢锚杆,采用1支MSK2335和1支MSZ2360树脂锚固剂进行锚固,扭矩为80 N·m。两帮各打设3根锚杆,间排距为800 mm×800 mm,规格同顶板锚杆,1523103巷道断面原支护参数见图3。
图3 1523103巷道断面原支护参数
2 巷道围岩变形原因及控制原则
2.1 巷道围岩变形原因
通过现场调研及分析认为引起预留巷道围岩变形的原因主要有:
(1)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高。随着152309工作面的回采,工作面后方形成大面积悬顶,未垮落的岩层以工作面前后及两侧煤壁为支撑点,将上覆岩层的压力转移到煤体与煤柱内部,在保护煤柱内形成较大侧向支承压力。
(2)巷道两帮及底板围岩强度低。预留巷道两帮为煤体,在侧向支承压力作用下,内部产生大量裂隙,裂隙的持续发育最终与自由表面相互作用,容易发生破裂乃至片帮;巷道底板为泥岩,易泥化膨胀,造成底板围岩强度降低,随着工作面支承压力增加,巷道底板的剪胀变形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底臌的发生。
(3)两帮锚杆支护强度小。预留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其围岩变形量小,采取简单锚杆支护即可有效控制。但是当预留巷道受采动影响之后,围岩的破坏范围逐渐扩大,现有支护条件下锚杆的长度不能深入到关键承载圈,不能使围岩锚固体形成有效承载结构,锚杆支护达不到应有的作用。
2.2 巷道围岩控制原则
围岩应力、围岩强度和巷道支护是决定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三大要素,降低围岩应力、增强围岩强度、选择合理支护是保证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关键。通过对上述引起围岩变形因素分析,提出以下控制原则。
(1)降低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通过弱化工作面顶板、预先破坏工作面顶板的完整性、减小基本顶悬顶面积,缓解直接顶旋转下沉作用在巷道围岩内的持续作用力,降低侧向支承压力在巷道内的应力集中程度,改善预留巷道的受力环境。
(2)增强巷道支护强度。采用联合支护方式进一步提高围岩强度。可在巷道两帮打设注浆锚索,通过注浆使无机或有机浆液渗透到煤体中钻孔周围的裂隙中,使得松散的煤体产生粘结固化作用,提高煤体的自承能力,同时为锚索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增强巷道支护强度。
3 预留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针对原15#煤层预留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点,依据提出的巷道围岩控制原则,采取相对应的卸压与加固控制技术进行现场试验。
3.1 工作面顶板卸压技术
(1)切眼放顶技术。切眼放顶的目的是切断切眼处顶板,破坏工作面坚硬顶板的完整性,减小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尽可能使冒落的矸石充满采空区,形成矸石垫层,垮塌后的矸石可进一步对上覆岩层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降低采空区两侧煤柱内的应力集中程度,从而改善预留巷道围岩的受力环境。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采空区上覆岩层各层位的厚度,设计时应尽可能使坚硬顶板完全垮塌。
152309工作面设备安装前,在切眼内距采空区侧巷帮1 m处顶板上打眼。180 m长的切眼共布置A、B、C、D、E和a、b、c、d、e 10组炮孔,A和a每组为2个炮孔;B、C、D和b、c、d每组为3个炮孔,E和e每组为4个炮孔。炮眼B1、b1、C1、c1、D1、d1的长度为14 m,仰角为32°,装药长度7 m,装药量17.5 kg;A1、a1、B2、b2、C2、c2、D2、d2炮眼长度为14 m,仰角30°,装药长度6 m,装药量15 kg;A2、a2、B3、b3、C3、c3、D3、d3炮眼长度为16 m,仰角27°,装药长度8 m,装药量20 kg;E1、e1炮眼长度为14 m,仰角32°,装药长度7 m,装药量17.5 kg;E2、e2炮眼长度为14 m,仰角30°,装药长度6 m,装药量15 kg;E3、e3炮眼长度为16 m,仰角27°,装药长度8 m,装药量20 kg;E4、e4炮眼长度为10 m,仰角30°,装药长度4 m,装药量9.6 kg。炮眼剩余部分用炮泥封满,a组与d组对称,b组与c组对称。
(2)巷帮预裂切顶技术。通过在1523092巷内超前工作面向顶板打深孔,在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进行爆破,切断1523092与1523103两巷间的顶板结构,缩短煤柱上覆坚硬顶板在采空区侧的悬臂长度,减少煤柱内的应力集中程度。
图4 1523092巷预裂爆破炮眼示意图
沿1523092巷靠近煤柱一侧300 mm处,由切眼向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隔5 m布置1个钻孔,钻孔长度15 m,孔径0.075 m,仰角为45°(向工作面后方),装药长度5 m,装药量15 kg,炮孔剩余部分用炮泥封满,封泥长度10 m;切眼贯通后,工作面回采之前,布置好切眼向外50 m范围内的10个钻孔,实施预裂爆破,如图4所示。在152309工作面回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工作面前方50 m范围内已经实施预裂爆破。炮眼参数可以根据现场爆破效果适当调整。
爆破时保证50 m的超前支护(包含安全规程规定的原有20 m超前支护),即在预裂爆破巷道分别距离两帮600 mm处,从当前工作面向前每隔1 m布置两排单体支柱,用于加强切顶预裂后的超前支护,以保证1523092巷道在预裂爆破期间的稳定。随着工作面的回采,如此往复循环始终保持爆破时50 m的超前支护。
3.2 1523103预留巷道围岩加固控制技术方案
在1523103巷道原有支护的基础上,从预留巷道的两帮分别平行底板向煤壁内补打注浆锚索以加强围岩控制,即在现有每排锚杆之间三花眼交错方式增加规格为ø22 mm×8300 mm的中空注浆锚索,上下两排锚索分别增加ø14 mm梯形钢带,1523103巷道加固前与加固后支护方案如图5所示。
图5 1523103巷道中空注浆锚索布置方案
在预留巷道内补打注浆锚索后,可根据前述工作面顶板卸压技术和注浆锚索加固技术的控制效果决定是否采用注浆方案加以补强,如果围岩控制达不到指标要求,则基于中空注浆锚索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巷道围岩注浆加固。
4 现场应用效果
在预留巷道中布置表面位移测点,对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
(1)预留巷道受工作面采动影响期间的变形规律大致分为3个区:巷道无采动影响变形区,工作面前方29.5 m外;受采动影响围岩变形区,工作面后方96 m至前方29.5 m之间;回采影响稳定后的围岩变形区,工作面后方96 m以外。
(2)在预留巷道各变形区内,两帮最大收缩量为65 mm,最大顶底板移近量为116 mm,顶板无变形,巷道的变形主要以底臌为主,断面最大收缩率仅为11%,断面收缩率围岩稳定性大大提高。
5 结论
(1)维护巷道围岩稳定性所需考虑的因素不仅有要采用的锚杆支护参数还应有围岩条件、采动影响、巷道围岩应力状态等,上述各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关联。对此,提出了降低巷道围岩内部应力与增强巷道围岩强度的控制原则。
(2)采用工作面卸压结合巷道围岩加固技术后,预留巷道围岩变形量显著降低,最大底臌量由原来的1.5 m降为0.116 m,断面最大收缩率由原来的70%降为11%,巷道围岩稳定性大大提高。
[1]杨双锁.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探讨 [J].煤炭学报,2010(11)
[2]单福利,蒲文龙,毕业武.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J].山西煤炭,2009(2)
[3]张勇.寺河二号井15号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D].太原理工大学,2011
[4]张向阳.动压影响下大巷围岩变形机理与卸压控制研究 [D].安徽理工大学,2007
[5]薛德平,赵杰,冯宇峰等.工作面初采预裂爆破强制放顶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2013(2)
[6]杨海新.条带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的研究[J].矿山测量,2005(1)
[7]刘书梁.坚硬顶板超前预裂爆破技术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 [J].煤矿开采,2013(2)
[8]魏晟.中兴矿1205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煤炭,2012(8)
[9]李仲辉,李付臣,李华等.不稳定残余支承压力下注浆锚索支护技术在沿空掘巷的应用 [J].中国煤炭,2012(9)
[10]高维智.大倾角巨厚含砾粗砂岩坚硬顶板弱化处理技术与应用 [J].中国煤炭,2012(3)
[11]刘荣亮.近距离煤层群采动影响下煤层顶底板复合破坏特征研究 [J].中国煤炭,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