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生态会计和我国的现实选择
2014-05-29阙啸啸
阙啸啸
摘要: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继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后,生态会计通过其独特的方法为人们提供有用的环境信息,生态会计的引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获取企业长期竞争力的需要。基于此,从生态会计的产生背景出发,阐述生态会计的研究内容,并对其现状和问题作相关分析,同时就构建我国企业生态会计谈一点粗浅看法。关键词:生态会计;现状问题;现实选择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196-03一、生态会计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HT5"SS]
(一)严峻的环境问题
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不仅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升,并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得人们需要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信息系统去反映经济、社会、生态的运行情况,而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构成了生态会计出现的驱动力[1]。
(二)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变化
在西方,人们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19世纪的西方开放和自由竞争经济制度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观念;其二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即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为了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同时应为满足社会利益做出贡献。在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影响下,70年代初在西方出现了社会责任会计时,环境问题便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随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计量、报告和管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了企业成功经营的必要前提之一。因而各利害相关人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三)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基础的生态会计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时,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是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观。为了使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统一,需要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需要有记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物质、能量交换的信息系统,比如环境统计、为计算绿色GDP搜集信息的系统。作为这类信息系统代表的生态会计具有了很重要的价值,它使得会计能够反映和控制企业环境行为的生态影响。二、生态会计的研究内容[HT5"SS]
生态会计是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是财务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生态会计的萌芽阶段,一些具有生态会计特色的内容是在财务会计中的有关项目或报表附注中予以记录和表述的,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要求了解企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会计才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2]。它融合了社会学、环境学和会计学,是当今会计学的一个新理念,是现阶段会计系统的子系统或者附加系统,它使会计系统具备反映与控制企业环境行为的新功能,以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会计系统反映与控制企业环境影响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生态会计数据的来源,即对以物理量为单位的数据收集,收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吸收和排放了多少影响生态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在这一阶段所提供的环境影响数据可以形成生态会计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布。为了让使用者方便理解,需要对这些生态信息进行处理,而对于现在只能够接受货币计量信息的会计系统而言,就需要把以物理量为单位的一些生态信息转化为货币信息,将货币指标确认、分配到各个会计科目中,如生态资产、生态负债、生态成本和生态效益,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直观地看到生态效益的情况[3]。
国外学者弗兰克·伯肯认为,生态会计提供地区或者组织的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控制、决策和报告所需要的信息,它同时以生态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价值观念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生态会计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生态经济决策。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活动时,对涉及生态环境的项目,要按照保护生态环境、讲求生态效益的要求,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使作出的决策方案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其决策分析方法,有些可选用管理会计中的决策分析方法,有些可考虑生态会计的特点,采用一些新的方法。
2.生态经济预算及其控制。在完成生态经济决策、选定有关方案后,生态会计应比照管理会计的做法,制定相应的预算。这种预算一般属于专门决策预算。为保证预算的顺利实施,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会计部门应加强预算控制和监督,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纠正偏差。
3.业绩考核。在会计期末,应对生态经济预算的执行情况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考核,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对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予以奖惩。
4.会计揭示。在会计期末,应对企业生态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编制有关报告,向信息使用者进行揭示[4]。三、生态会计的现状与问题[HT5"SS]
(一)生态会计的现状
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环境信息披露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生态会计研究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等国家,通过实施各种环境法律法规,使生态会计作为一个实质性会计新领域而产生了,并被作为许多公司必须向监管机构呈报的排污检测报告的基础。例如美国1989年制定了有毒物质排放表,并要求所有职员工人数大于10的公司报告该表中列举的651种物质的排放情况;丹麦环境保护法案第五章要求企业公开披露七对其对环境的影响;英国鼓励国内最大的350家企业提供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2000年,澳大利亚也开始强制企业报告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发展中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环境法律规章制度开始颁布。我国也已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京都议定书》中对“排污权交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及最高限额都作了严格规定,这说明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在环境信息披露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为监管机构提供企业正确的污染物排放信息方面,生态会计发挥着关键的控制和跟踪功能,主要通过环境干预,采用编制物质流量表、生态影响评估等实物计量手段来反映与控制企业环境行为[3]。endprint
(二)生态会计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会计在其实施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以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环境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可以是有益的(外部经济性),也可以是不利的(外部不经济性)。对于环境问题而言,外部不经济性的表现非常明显。当每一家企业都可以任意、无偿、无限制地开发共有资源时,他们都可以从资源的利用开发中获得正效益,而由此产生的负效益则由社会及后来者承担。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企业在决定不同层次的生产、投资和消费活动时,就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各种选择的成本和收益,而不考虑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众多企业共同进行资源的无偿开发,对污染的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造成严重的污染[5]。生态会计提供了企业环境行为的生态影响信息,但环境问题的外部性使得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建立生态会计的积极性,而等待企业自发地完善生态会计系统,从现在的情况看难度很大。生态会计侧重的是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起管理者、投资者和环保主义者的注意。没有哪家企业想以主要污染者的名义出名,因此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可能会提供虚假的信息,如果不在这方面加强第三方的监督,在信息质量方面将缺乏保障。其次是环境物理量信息与货币信息的转化问题[6];与传统会计一样,生态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数据的分类、收集、记录、分配、分析和传递,但是我们还不能依靠环境经济学等将企业所有的环境影响采用货币指标来反映。四、我国的现实选择[HT5"SS]
(一)我国引入生态会计的必要性
当前面临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创立能为我国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赢取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的生态会计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粗放型生产方式,不仅石油、矿产等不可更新自然资源逐渐枯竭,而且水、森林等可更新资源也被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质量逐渐下降。当自然资源枯竭,生态资源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生态会计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工具,对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消除和避免制造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后果,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7]。
2. 企业获取长期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如各国政府给予环保绩效好的企业以税收等方面的许多优惠政策与支持,广大消费者开始崇尚绿色消费。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商品价格、市场份额、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竞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效率的优劣日益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优势,谁就能获得更多政府支持如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从而可能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绿色消费观的普及将会使这类企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生态会计的引入有利于我国企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处于领先地位。新的竞争优势体现在绿色企业形象、清洁生产、产品使用后处理和再利用等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友好的措施上,使企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从前瞻性的角度看,引入生态会计正是我国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战略与企业管理方式创新的结合点。
3. 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从我国生态会计信息需求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政府、经济利害相关人和环境利害相关人[8]。政府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者,他们在开展各种工作时需要不同的生态会计信息,因此政府是生态会计信息的重要需求者。由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时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传统的经济利害相关人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员工、消费者以及其他受企业环境行为影响的个体,具有了更强烈的环保意识,他们希望通过生态会计信息以明确对自身的健康利益有何影响。
(二)建立我国生态会计的原则性思考
在我国会计体系中需要生态会计,但是在目前阶段创建我国的生态会计坚持以下几项原则或许是必要的:
1. 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原则。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研究起步比较晚,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不足,对生态会计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想要生态会计一下子提高到很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在战略上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2. 政策性原则。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企业实施生态会计在内部缺少动力,在外部缺少压力。这要求我们必须不仅在各种规范中要增加环境会计的准则和制度,同时还必须健全、完善各种环境法规和出台一系列刺激、引导企业注重环境管理和环境核算的政策、措施。
3. 多种计量方式并存的原则。生态会计不仅要运用货币量度作为计量标准,而且要广泛运用实物量度和其他量度作为计量标准;不仅要进行定量揭示,而且要广泛进行定性揭示,以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生态经济活动及其结果,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HTH]参考文献:[HTSS][1][ZK(#]张秀云,徐婧馨,张绪方,高庆芳.对我国实施生态会计的构想[J].改革之窗,2008,(5).[2]杨宗昌,钟子亮.关于生态会计的构思[J].四川会计,2002,(7).[3]耿建新,曹光亮.论生态会计概念[J].财会月刊(会计),2007,(2).[4]王中坚,李沐杉.对生态会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7,(6).[5]于雪莲.循环经济下财务会计发展的新趋势[J].财经论坛,2005,(2).[6]秦艳,黄丽君.浅析企业对外生态会计[J].中国环境管理,2007,(3).[7]郝晓雁.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会计”再认识[J].技术经济,2006,(5).[8]许家林,蔡传里.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