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菊引种试验与加工工艺研究初报

2014-05-29辛国奇李水祥陈晓燕李静胡耀辉

河南林业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干花花型色泽

辛国奇,李水祥,陈晓燕,李静,胡耀辉



茶菊引种试验与加工工艺研究初报

辛国奇,李水祥,陈晓燕,李静,胡耀辉

(许昌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461000)

2013年4月下旬分别从江西婺源、河南开封两地引进茶菊品种7个,采取与绿化苗木圃林下间作方式进行有机栽培,绿化苗木为5 a生枇杷移植苗圃。当年管理精细,7个茶菊品种生长良好,秋季大量开花。经过品种比较、加工试验、品评鉴赏,筛选出3个适宜在我区规模发展的茶菊品种金丝黄菊、贡黄菊、江西皇菊,并初步研究总结出茶菊商品化加工工艺。

茶菊;引种试验;加工工艺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菊花除了作为一种美化环境的观赏植物被广泛种植外,一些品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或饮用保健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菊芳香的气味、优雅的外观、清爽的口感、独特的保健和机理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茶菊作为具有极高保健功能的保健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饮用品。因此,茶用菊花需求量越来越大,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1 茶菊的引种栽培

1.1 试验地概况

许昌市位于我国中部平原地区,境内75%的面积为平原,地理位置独特,气候类型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属南北气候过渡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降水量700 mm左右,无霜期218 d,日照 2 280 h,年平均气温14.7℃。历年1月份平均气温为0.7℃,7月份平均气温为27.1℃。试验地设在许昌汇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位于许昌市南外环路南侧,距市中心大约10 km,种植园占地20 hm2,土壤为褐土,土层深厚,地力肥沃,pH值略大于7,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公司经营规范,设施完备,种植园管理水平较高。茶菊引进后定植在枇杷移植苗圃,枇杷栽植密度3 m×2 m,南北行向。茶菊栽培面积约0.47 hm2。

1.2 栽培技术

1.2.1定植

2013年4月下旬引进茶菊种苗1万株,共7个品种。分别编号,品种1:金丝黄菊(开封);品种2:贡黄菊(开封);品种3:江西皇菊(婺源);品种4:贡白菊(开封);品种5:黄金菊(开封);品种6:黄金托桂(开封);品种7:藕粉托桂(开封)。采取与枇杷树林下间作种植模式。上层林木为枇杷树,5 a生,胸径6 cm左右,树高3.5~4 m。茶菊品种引进后按照编号随机栽植,茶菊栽植方式为枇杷树两侧60 cm处起垄,按株距50 cm栽植,形成上、下层立体空间种植结构。定植前,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 500 kg,深翻土地(深20~25 cm)、整平、耙细、起垄。定植时,小苗摘心,大苗(苗高15 cm以上)剪去1/4至1/3,栽后及时浇透水。

1.2.2田间管理

(1)摘心与整枝。为抑制植株的顶端优势,促进分枝,提高产量和花的品质,生长过程中共摘心两次。第1次在定植时进行,离地10~15 cm摘去顶端部分;第2次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保留侧枝15~20 cm摘去上部顶芽。整枝时按照近地面处保留3~5个主枝,二次摘心后单株保留二次枝数15个左右,原则去除过多的二次枝。不同品种长势不同、摘心时间略有不同。摘心宜选择晴天进行,摘心整枝后的残体带出菊花地销毁。

(2)疏花疏蕾。为确保花朵的整齐美观和完整性,提高花朵质量,需对过密的花蕾、发育不完整的小花及时疏除。花朵直径在6 cm以上大型花,每侧枝保留2~3个花朵(花蕾)。中型花和花朵较小的品种,以花朵之间不拥挤为度,适当疏花疏蕾,保持花朵间有一定的间距。

(3)中耕除草。全年4~5次。定植缓苗后及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第1、2次中耕除草时宜浅不宜深以保护根系。以后根据生长及天气情况,及时除草。后期除草时适当培土雍根,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倒伏。

(4)水分管理。定植时,浇1次透水。初期少浇水,以地表不干裂为宜,促进根系生长,确保成活率。8月、9月菊花孕蕾期间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为宜。每次追肥后及时浇水。

(5)施肥管理。生长期间共追肥3次,第1次在菊花定植成活后,结合浇水每亩施用腐熟人粪尿1 000 kg;第2次在二次枝摘心后进行,结合浇水每亩施入稍浓人畜粪尿1 500~2 000 kg,促发新枝;第3次在8月,现蕾前每亩施用人畜粪尿2 000 kg,促进花蕾发育、提高朵花质量。施肥时,尽量不把肥料粘在植株叶片上,以免灼伤。

(6)病虫害防治。茶菊生长期间病害较少;虫害主要有蚜虫,9月至10月密集发生,降低菊花产量和品质,每亩设置12 cm×20 cm黄板6~7块,将黄板涂机油后置于地内,高出植株,诱杀成虫。

2 茶菊加工试验

2.1 采收

2.1.1采收时期

10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

2.1.2采收标准和方法

花瓣平展,花心散开(即花开放程度70%~80%)时,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不采露水花和雨水花。人工采收时,中食指夹花柄基部,拇指压花心轻轻掰动即可,逐朵采收,无花梗,根据开花情况分3~4次采收完毕。采收时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编、筐篓等容器盛放鲜花。采收时注意保持花型完整,剔除泥花、虫花、病花,不夹带杂物。采收后及时运抵加工场所加工。

2.1.3贮存方法

采收后若不能立即加工,摊放在阴凉处,均匀铺开,每天翻动1~2遍,避免日晒,防止发热,否则容易变色、霉变。

2.2 干制加工

2.2.1干制方法

采用电加热烘焙法,干花含水量在13%以下。主要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兴101型,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托盘,由孔径为5 mm×5 mm的不锈钢筛网制成。

烘焙过程主要分装盘、初烘、升温、定温烘干四道工序。鲜花装盘要摆放均匀整齐,花朵间不留空隙,每盘摆放鲜花1层(小花2层),每箱放置4层托盘。由于干燥箱上部较下部温度偏高,干制过程中上下、左右倒盘2~3次,以使全部菊花干湿度一致。

2.2.2试验设计

2.2.2.1 初始耐受温度筛选

对7个茶菊品种第1次采收的样品分别做不同的烘焙工艺设计试验,探索每个茶菊品种的初始耐受温度范围。其中,品种1、2、3、4、5、7在60℃的初始烘干温度下,恒温1 h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发乌,2~5 h后整朵花发乌;品种6本身是复色,干花颜色深暗,颜色变化不明显。经试验验证,菊花烘焙初始温度不应超过60℃,否则花瓣发乌,严重影响干花品质。

2.2.2.2 烘焙工艺设计与优化

根据菊花品种、花朵大小、花瓣厚薄等不同特性,经过大量烘焙工艺试验,筛选出以50℃、45℃、42℃、38℃ 4个温度为初始烘焙温度的烘焙方案[1],优化设计5个烘焙工艺处理(见表1),经7个茶菊品种多批次样品对这5个烘焙工艺处理进行试验验证,选出最佳烘焙工艺设计。

表1 不同处理烘焙工艺

2.3 菊花茶品评方法、依据及标准

2.3.1方法

7个茶菊品种全部烘焙完毕,对每个品种取烘焙品质较好的样品50~100 g,分送给30位饮茶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品评。评审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菊样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评审,填写菊花茶品评鉴定表(表略)。

2.3.2评审标准和依据

采用10分制评审计分法初步评审质量高低,分外形评审和内质评审两部分。外形主要评审花型、色泽、整碎、净度4个方面;内质评审主要评价香气、滋味、汤色、叶底4个方面。评审标准:花型(0~1分)主要评审花朵的完整性、大小是否均匀、花瓣是否厚实;色泽(0~1分)主要评审干花颜色是否鲜亮一致、有无发乌现象;整碎(0~1分)主要评审是否有梗叶、碎瓣多少;净度(0~1分)主要评审是否有霜打花、生花、霉花,有无非茶类夹杂物;香气(0~2分)主要评审香气特点、是否清高、韵味持久;滋味(0~2分)主要评审是否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汤色(0~1分)主要评审是否清澈、透亮;叶底(0~1分)主要评审泡开后花瓣是否掉瓣、花型是否鲜活美观,耐泡性如何。

根据评审结果并参考杭白菊国家分类标准(GB/T 18862-2008),将茶菊分3个等级。特级(≥ 9分):花型完整,花瓣厚实,花朵大小均匀;无霜打花、霉花、生花;入水泡开后花瓣色泽纯正、均匀,花型优美;汤色澄清、鲜亮,清香、持久,甘醇(微苦)。一级(≥ 8分):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较厚实,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在5%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色泽均匀、花型较优美;汤色澄清,清香,甘(微苦)。二级(≥6分):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在7%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色泽暗淡;汤色澄清、较清香,甘(微苦)。

3 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与分析

对7个茶菊品种的栽植成活率、发枝与长势、花型、花朵大小、花量、病虫害等6个方面进行田间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茶菊品种栽培性状对比分析

除品种7外,各茶菊品种栽植成活率高;品种2、3、4、5长势旺盛、发枝力强,侧枝多,尤其是3号、5号品种,长势最旺;品种1、2、3花朵大中型、花量大,采收时宜分批采收;品种5花小、量大,可以盛花期连枝割下集中一次采收;品种1、2、3由于花色金黄、花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且蚜虫较多,品种6、7花期在11月中下旬基本无蚜虫。

3.2 干制工艺结果与分析

处理1、2在烘干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花瓣发乌现象,影响干花外观品质,可能是初烘温度偏高、升温过快导致。处理3、4、5烘干出的干花无花瓣发乌现象,色泽均匀,品质较好;其中处理5干花色泽鲜亮,整齐一致,质量好于处理3和处理4,说明适当降低初烘温度、缓慢升温有利于提高干花品质。菊花烘焙加工试验表明:茶菊初始烘焙温度不宜超过60℃,不同茶菊品种的烘焙时间随着花朵大小、薄厚不同而不同;采用阶梯式缓慢升温的方法能提高干花品质,使干花色泽鲜艳一致,花型整齐度高。

3.3 菊花茶评审结果与分析

处理5烘干的干花中,其中品种1色泽鲜黄、均匀一致、与鲜花颜色十分接近,缺点是花型整齐度稍差;品种2、3色泽金黄、花型整齐一致、外观优美,品种3颜色黄于品种2;品种4色泽呈乳白色,花型较整齐;品种5色泽外白内黄,接近鲜花颜色,花型整齐一致,缺点是易掉瓣、碎瓣;品种6深紫红色、色泽不均匀、花型整齐度较差;品种7暗紫色,花型整齐度差,外观较差。

表3 菊花茶评审评分统计

品种1泡水后,花色金黄,花朵飘逸十分美观,汤色澄清,香气浓郁,味甘甜,适宜用大玻璃容器冲泡;品种2、3泡水后香气浓郁、花瓣圆润、花型优美,汤色清澈,香气浓郁,耐泡性强;品种4泡水后花色洁白,花型较好,滋味甘甜略苦;品种5易碎瓣、泡水后掉瓣较多,影响外观品质,有菊花特有的清香味,口感尚好;品种6色泽暗淡、不均匀,外观品质较差,泡水后少量掉瓣、花瓣稀疏;品种7色泽暗紫,花型整齐度差,口感差。综合专家品评结果,品种3为特级茶菊,品种1、2、5为一级茶菊,4、6、7为二级茶菊(见表3)。

4 小结

茶菊宜采用绿化苗木圃林下间作的有机栽培模式,即符合菊花短日照生长特性,又可以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在茶菊栽培过程中,应适当进行摘心与整枝、疏花疏蕾,提高朵花质量。尤其是大花型品种,必须疏除过多花蕾,以保证花朵发育正常、花型整齐一致,减少不完全花、畸形花的发生。

品种1、2、3适宜我区作为茶菊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及加工[2]。其中,从开封园林菊花研究所引种的品种1“金丝黄菊”,平均花朵直径在8 cm左右,花色金黄,摘心后发枝力中等,需进行整枝、疏花疏蕾,干花泡水后汤色澄清、味甘甜、花朵圆润、花型优美,耐泡,可作为大花型茶菊栽培生产;品种2“贡黄菊”,花朵直径5 cm左右,花色金黄,生长势强,摘心后发枝力强,花量大,花型整齐度好,干花泡水后花型美观、香气浓郁、耐泡性强,可作为中花型茶菊栽培生产;从江西婺源引种的品种3“江西皇菊”,花色金黄,花型十分饱满,花朵大小与品种2相近,长势强,发枝力强,干花泡水后花型美观、香气浓郁、持久、耐泡性强,可作为中花型茶菊。

5个烘焙工艺处理中以处理5干制效果最好。7个茶菊品种中,易烘干的品种是5、6,烘干时间在7~8 h左右,初烘温度可以设定在42~45℃;较难烘干的品种是2、3、4、7,烘干时间在10~14 h,初烘温度设定在38℃;最难烘干的是品种1,花大、瓣多、中间部分厚实,初烘温度设定在38℃,烘干时间在17 h左右。

菊花采收时,大中型花朵(直径在3~4 cm以上)宜逐朵采摘;花量大、花小的品种(如品种5),适宜成熟期一次割下花枝,随后进行摘花加工。

5 讨论

茶菊品种不同,花朵大小、厚薄不一致,针对不同品种探索更加精确的干制工艺。特别是大花型的茶菊,中间厚、边缘薄,如何保持菊花的外形和原色,需对温度变化过程进一步精确控制。

由于试验设备条件限制,本试验仅对烘干温度、时间、升温速度进行了初步探索,有待引入具备控制干制温度、湿度、升温速度、风速、风量功能的专用干制试验设备,对茶菊干制加工工艺做更加精确量化研究,探索不同干制阶段茶菊外观和内质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优化茶菊品种干制工艺,制定茶菊干制工艺标准。

茶菊的品质评审中,评审方法及各项指标、分值的设定尚需进一步探讨,以求更加客观、全面反映茶菊品质。

茶菊产品的深加工及干花的存放与包装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市场开发提供依据。

[1] 黄应猴.介绍几种适宜农户的菊花烘干设备及工艺[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12):38-39.

[2] 吴松.药用菊花栽培与加工新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2(3):67-68.

Initial Report of Study on Species Introduce and Processing Experiment of Tea Chrysanthemum

XIN Guo-qi,LI Shui-xiang,CHEN Xiao-yan,LI Jing,HU Yao-hui

(Xuchang forestry science institute ,henan 461000,China)

7 varieties of tea chrysanthemum was introduced from Wuyuan Jiangxi province and Kaifeng Henan province in April-ending 2013.Adoptting intercropping of tea chrysanthemum within the loquat virescence nursery stock land, and taken organic cultivation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fine cultivation almost a year,the tea chrysanthemums grown health and blooming at the autumn. Through a series of varieties cultivation test, blossom processing experiment, and drinking and value of commercial estimated. 3 tea chrysanthemum varieties of Golden silk chrysanthemum、Golden tribute chrysanthemum、Jingxi Emperor chrysanthemum wa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our area, and the tea chrysanthemum blossom processing technics was worked out.

tea chrysanthemum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blossom processing technics

S682.1+1

A

1003-2630(2014)02-0015-05

2014-04-18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干花花型色泽
人生的色泽
山西农谷花卉基地第一批干花走向市场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哥特式浪漫
干花
提花圆纬机花型图案嵌入式显现系统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森女系清新干花首饰
基于WinCE圆纬机花型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臭氧水对罗非鱼片色泽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