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2014-05-29陈瑞霞
陈瑞霞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管理系,郑州 450044)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快发展中原经济区的服务业,并把其定位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从而建设面向中西部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对于我国其他省市,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服务行业存在着层次低、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短腿”。因此,迅速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准确定位其发展水平,探索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以便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对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1.1 产业竞争力计量分析理论
20世纪80年代产业竞争力理论首次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即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产业竞争力四大主要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与同业竞争;两个辅助因素——政府行为、机遇等。
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产业竞争力计量分析模型研究。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提出的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管理竞争力等;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士元提出的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经济实力、服务业总体情况、主要服务业行业发展以及科技实力等。
1.2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产业竞争力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基础,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兼顾指标选取全面性、代表性、客观性、可得性和数据可操作性的原则,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如下。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人均GDP(x1)、人均消费性支出(x2)、城市化水平(x3);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业单位数(x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x5)、现代服务行业就业人数(x6)、现代服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x7);现代服务业结构层次: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x9)、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x10);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x11)、现代服务行业就业人员增长速度(x12);现代服务业科技实力:专业技术人员数量(x13)、技术市场成交总额(x14)、专利申请量(x15)。
2 数据收集与评价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包括河南省在内的3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对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
可以看出,上述数据指标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直接利用这些指标进行聚类,那些共同因素会被重复计算,结论就不具有客观性。因此,需要对31个样本的15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我们能够找出彼此不相关的共同因子,来保留原始变量的重要信息,利用提取出的因子来评价各地的服务业竞争力水平,就能更准确和更客观。
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消除各指标量纲的影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2 KMO检验
KMO(Kaiser-Meyer-Olkin)数据测度是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KMO越接近1,代表各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另外,Bartlett’s球形检验通过检验评价指标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进一步确定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本次研究的KMO值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的结果见表1。
表1 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
2.3 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数据的特性,本次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而由于各指标间相关关系的存在,特用斜交转轴中的Promax来旋转,以便容易解释因素载荷,其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15个指标提取出了3个因子,它们提取了原有指标信息的88.67%。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表2 方差贡献分析表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F1在人均GDP(x1)、人均消费性支出(x2)、城市化水平(x3)、现代服务行业就业人数(x6)和现代服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x7)上载荷较大,这些指标反映出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把F1命名为发展基础因子;第二主因子F2在服务业单位数(x4)、现代服务业增加值(x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x9)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x11)上载荷较大,这些指标反映了各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因此把F2命名为发展质量因子;第三主因子F3在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x10)、现代服务行业就业人员增长速度(x12);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x13)、技术市场成交总额(x14)、专利申请量(x15)上载荷较大,这些指标反映出各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能,因此F3命名为发展潜能因子。
表3 旋转后主成分的载荷矩阵
2.4 计算因子得分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出各地区的3个主因子的得分计算公式:
F1=0.962X1+0.948X2+0.797X3+0.261X4+0.328X5+0.771X6+0.663X7+0.368X8+0.053X9+0.314X10+0.023X11+0.253X12+0.153X13+0.225X14-0.284X15
F2=0.519X1+0.010X2+0.276X3+0.922X4+0.896X5+0.246X6+0.122X7+0.789 X8+0.690X9+0.171X10+0.645X11+0.012X12+0.227X13-0.136X14+0.316X15
F3=0.182X1+0.011X2-0.102X3+0.012X4-0.196X5+0.195X6-0.138X7+0.013 X8+0.129X9+0.958X10+0.165X11+0.829X12+0.753X13+0.652X14+0.590X15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得到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F=0.492 F1+0.345 F2+0.163 F3
2.5 结果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水平不高,综合得分为-0.106,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在第17位,处于全国中等偏下的水平。这说明河南省的现代服务业距离中部发达省份还有一定距离,距离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则更大。而通过具体分析,在第一主因子F1上,河南省得分为-1.96,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在第30位,这表明河南省社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服务业发展基础欠佳。在第二主因子F2上,河南省得分为0.83,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在第10位,这表明河南省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大,近些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良好。在第三主因子F3上,河南省得分为0.83,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在第8位,这表明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潜能和增长前景,人员和科技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 提高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3.1 强化现代服务业意识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推进,河南省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尽管河南省现代服务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仍属初期阶段,因此,河南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服务业意识,进一步加快物流产业、信息产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来推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扩大扶持力度,实现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和服务业体系完善。要进一步完善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3.3 发展战略支撑产业
长期以来,河南省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结合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支撑产业。尤其是加大对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居民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教育等行业,着重培养战略支撑产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4 大力发展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在服务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与知识的融合。鉴于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为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质量和竞争优势,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其次,要积极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和项目,改变服务范围狭小的局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标准。另外,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服务技术和营销理念以及新兴的服务种类,以此壮大现代服务业。
3.5 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
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结合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为其对人才的需要,应多渠道、多途径加快培养服务业人才,特别是加快培育具有现代国际服务贸易理念的专业紧缺人才。我省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应注重培育熟悉现代服务业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推动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提高其竞争力。
[1]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曹建云.广东省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研究[J].西北人口,2010(4).
[3]庄丽娟,刁慕蓉,胡学冬.广东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对策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4]孟丽琴,吴光军.河南省市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0(6).
[5]胡勇,黄新建.江西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基于中部四省数据[J].特区经济,2011(1).
[6]吴士元.我国省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