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基层部队提高研究生干部的培养质量
2014-05-29王丽辉
王丽辉
摘要:针对部队当前的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实际的分析,并针对其教育定位以及教育的质量标准进行论述,对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所面对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并着重论述实际工作中影响矛盾产生的基本因素,通过结合我军研究生的实际发展以及学位培养的实际状况,针对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基层部队;研究生;质量;培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016-02军队学位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开始进行转型,随之而发生变化的是军队的研究生教育,目前随着大批的研究生被安置到基层部队,在培养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总结下来主要是培养的质量问题,即部队岗位在需求上往往同研究生所学专业以及能力素质等存在不小的差距,而该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1]。所以我们应当针对目前部队的培养质量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剖析,深入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基本教育定位质量标准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而质量的标准取决于培养的定位。所谓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实并非一个绝对概念,其实质是对于人才培养的程度要求。这种需求包括了社会的需求、眼前的以及长远的需求、个人的需求以及职业的需求,但是这些需求要怎么样才能满足,怎样保证这些需求之间能够平衡,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定位,即培养定位。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其基本的标准需要正确地定位予以指导。因此,在当前部队所面临的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上,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考虑质量标准以及对研究生培养的定位。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很多部队在研究生的培养上认识不足,因此导致了其培养定位的偏差,很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应用型的研究生应当具有岗位针对性,而不能同学术型研究生画等号;此外,有些部队单位仅仅关注研究生的学历层次而忽视了其专业是否具有应用性[2]。而有些单位则是过分地强调干部的第一任职技能,而忽视了研究生的专业所具有的学术内涵。培养的定位就是解决该类问题最佳的方向,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生的教育以及我国的学位设立所具有的本质内涵,并分析其相关的法规政策,充分考虑军队对研究生教育的精神指导,综合国际军队相关的培养成果。
部队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其成为应用性、实用性的实践创新人才,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较之普通研究生更加具有应用性以及实践性,除此之外,其特点还表现在岗位设置的实用性。首先,应当保证培养对象为高层次的人才,以此定位其培养的为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即便相对于应用人才,其突出的特点为具备创新力以及研究能力,这就是高层次体现的前提。其次,从创新以及研究方向看,人才具有应用性,部队研究生在研究领域以及方式和创新的方向、途径、应用转换的知识等方面,其本质不只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该类人才具有应用性。最后,部队需要的研究生是岗位性人才,作为部队的应用人才,其主要的价值体现便是军事技术的应用以及军事理论上,因此部队的研究生主要的价值体现便是其具体的实践岗位。换句话说,便是其在相应的岗位上是否能够发挥其专业领域的独特作用。而部队的实用性研究生以基层研究生的培养最具代表性,因此,其对于部队岗位的胜任与否关系到部队在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上的方向。所以部队对于研究生在培养上既要满足其学位标准,同时岗位的适应能力要求是最重要的。不但要看到当前的发展,同时对于以后的部队发展前景也要进行考虑。不但要以专业为依托,同时更应当考虑其职业岗位。2分析质量标准学位是探究知识的核心内容,其根本表现为学术。简单说来,部队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质量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基础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上,因此其也被称为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质量。但针对应用性研究生,尤其是基层部队的培养,其质量还受到另外的因素的影响,那便是实用性。针对岗位而言,研究生的能力需要同部队的岗位需求相适应,而实用性则被称为外在质量。3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部队尤其是基层在研究生培养上大多倾向于岗位针对性评价,并将此作为质量评价的标准之一,在培养方向上更加侧重于外在标准。而部队在培养问题上存在着诸如专业基础不牢固、论文创新度不够等内在质量的标准、研究生论文的研究方向过偏、研究生不具有完善的基层任职能力、研究生的转换能力较弱且适应能力不强等。4制约原因4.1专业岗位不匹配
作为研究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其不同于岗位体系,学科体系不同于工作体系,虽然学科专业是研究生入岗的基础,但是二者不能一概而论,不是完全匹配的,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岗位的适应和应用上,岗位培训能够直接运用于工作中,是面向工作的培训。而学位教育则不同,其并非直接面向岗位,学位教育是对岗位提供一个长远的发展空间。基层部队中,单位在学科专业的体系的重视程度上要强于岗位体系,因此就造成了对其要求以及认识的缺失;但是部队所关注的是其任职能力,并没有在其学科体系同岗位体系的转换中找寻一个良好的转换机制,这也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挥研究生干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4.2内外质量不一致
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在培养工作中更加偏向于内在质量的关注,尽可能地保证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以及论文和研究质量。但是部队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则是更加关注其实用性,即外在质量,强调其任职能力。在质量标准上的差异就会导致对于研究生的质量标准要求上出现隔阂。有些单位对于部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标准上没有明确,因此就会造成两种片面的认识。首先是只看到外在质量而忽视了内在质量对于部队发展的重要性,有些知识片面地强调内在质量而忽视外在质量,无论是哪种都会对部队研究生培养造成阻碍。4.3招生使用不匹配对于部队研究生干部的招生应当确定符合岗位需求的条件,但是目前很多基层部队在招生的条件确立上并不考虑今后的人才使用。而目前的招生方式仅仅是考试,而该种方式只能体现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理论,并不能体现其是否具有岗位的任职资格,缺乏明确的指向。另外,在录取的标准上也过于单一,同时也不能全面考虑基层干部以及技术骨干在年龄以及经历上的特点。没有完善的招生计划,使得部队研究生的招考取决于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任意性且没有严格的组织调控机制,使得培养专业同岗位的需求相悖,这就导致了重要岗位人才无法得以深造。4.4培养目标、机制不统一虽然我军对于研究生的应用性培养已经明确确立了相应的目标,但是在培养模式上还套用学术培养的经验和方式。各学科的门类过于笼统,尤其在军事学导师的任职标准上不能提现相应的学科差异以及专业特征,没有健全的机制联系导师和部队,导致在课题缺乏以及精力不专上没有相应的约束措施。另外在培养方法上无法实现形象生动,学习的时间缺乏弹性,因而导致了开放性不足,无法适应部队的实践性要求,同实际相互脱节。此外,由于环境问题,导致了培养课程的更新速度缓慢,不能对部队新添装备以及战略战术等进行及时的传授。在经费的保障上存有很大的缺口。5进一步提高部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措施
5.1加强科学论证,优化顶层体系设计
(1)研究制定部队研究生干部培养的具体目标。按照部队岗位的需求,在坚持学位标准的前提下,制定以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为基本定位、以面向部队应用型岗位为根本指向的部队研究生培养目标。(2)完善军队各类研究生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标准。制定适应于作战部队需要的多种类型的研究生质量标准,将部队岗位需求充实到质量标准中。(3)优化军队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布局。根据各培养单位的办学定位、实力和特色,调整发展重点和培养方向。
5.2适应形势发展,调整招生分配制度
要根据各类军官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增强招生和分配政策的精确性和时效性。(1)完善招生规定,强化综合素养和任职经历;(2)调整考试方式和标准,改变单一的文化理论考试的模式和标准,增加部队意见在录取中的权重,确保部队优秀军官成为培养的主体;(3)调整分配政策和服役年限规定,适度放宽研究生干部服役与任职年限。
5.3着眼培养目标,探索新型培养机制
在部分有条件的院校进行试点论证,探索军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体系。(1)试行“融合机制”。探索建立“目标相对分层、课程相互融合、资源充分共享”的培养新机制。(2)建立“联合机制”。明确部队在研究生教育的责权利,规范部队导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3)推行“分离机制”。根据部队的特点,试行学位教育与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培养模式,将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学位答辩等环节分开,分阶段实施,增加学位授予时间的弹性。
5.4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保证质量管理
(1)在实践中保证其科学性、规范性,建立研究生的部队实践教育基地。(2)对培养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对于研究生课程的核心建设,组织院校同部队共同完善实用性培养体系,建立起部队需要的核心课程,针对性地培养部队研究生。(3)对评估标准进行修订以及完善,对学科评估标准以及研究生的教育予以完善,以适应各类院校的教育需求。(4)对导师资格严格筛选。针对导师制度推行课题制,对任职经历予以强化,完善导师的区域交流以及互聘制度。(5)保障经费投入精确及时。根据研究生的培养规律对预算予以保障,保证研究生的基本培养经费能够及时、合理。参考文献:[1]〖ZK(#〗李小平,张建肖.军队应用型研究生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55-58.[2]李小平,张建肖.从军队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看应用型研究生的质量标准[J].中国军事教育,2007,(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