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回归真实
2014-05-28杨静
杨静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18-01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他们抒写性灵、表达感情的过程。蕴藏在内心的情感冲动,应该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他们在作文中赞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并渴望将这份真情表达出来且让读者产生共鸣。这个初衷很美,但是,不难发现,学生在平时的作文当中,经常出现拼、接、凑甚至是拿来主义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习作,如何让学生写出真实而有新意的习作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学生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由于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因此我有意识地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去观察千变万化的事物。春天到了,我引导学生留心校园、田野的一草一木;夏天到了,我利用假日活动带领学生拥抱大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去观看农民伯伯收割的场景,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关注动物冬眠的的情形……并要求学生及时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脑中装满了孩童时代的故事,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但是,仅仅反映生活表面现象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好的文章必须把情感注入生活之中,产生感人的抒情和深刻的议论。例如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时,可以联想到人们生活的万象更新;在秋天观察丰收景象时,可以联想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经过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等等。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用心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用情去反映生活。
二、激发兴趣,快乐习作
学生只有想写、愿写时,才会觉得习作是一件乐事。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化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鼓励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
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来进行指导。先让学生观察高年级学生的比赛,把他们带球、射门的动作及进球后的神态、表情等捕捉下来,然后再让本班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踢球时的动作、神态、表情以及心中的想法、感受记在脑中,再引导他们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学生会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学生辛辛苦苦地完成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的心理欲望,这种渴望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的动力。因此,教师无论多忙,也要及时把学生作文批改出来,发还给学生,让写得好的学生尽快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让写得不好的学生趁热打铁,尽快着手修改或重写。那些经过修改、补写或重写的习作,教师则随时批改,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及时满足,适时的点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或在讲评中作为范例,或用红笔画上肯定的符号。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的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另外,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这很符合他们好胜的心理。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一丝不苟地批改,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
三、放飞想象,创新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中我设计了“我的理想”这样的题目,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设想都是美好的,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帮助学生点燃希望之火,增强学习动力,达到“练文育人”目的。
语文教材中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故事之一,童话读多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童话的主要特点是幻想丰富。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首先认真分析这篇课文里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具体分析这些想象的合理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怜悯之心,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去关爱她?各抒己见后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结果,大部分同学不仅都在规定时间内写好了,而且处处流露出对弱者的关心和同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