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4-05-28包洋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件信息技术情感

包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79-02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情趣,提高基本的审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信息技术课件科学的、艺术的进行审美教育,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或创造听觉效果、或设置视觉形象,让美的情境感染和熏陶学生。

一、体会语文教学的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本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大自然神奇和美丽的描绘。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的体验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来真正体验到这一点呢?信息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这一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影视风光片再现文本的中的自然景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真正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比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时,怎样让学生领略庐山那神奇而秀丽的高峰、幽谷、瀑布、溪流和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播放有关庐山的的风光片,将庐山的美景再现在课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真正感受到“云遮雾罩的庐山,真让人流连忘返。”再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的风光片和有关的图片,再让学生自读课文。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领略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了。春天,树枝长出嫩叶,冰雪融化汇成小溪,小鹿在溪边悠闲的散步;夏天,树木郁郁葱葱,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野花,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秋天,白桦树、栎树的叶子变黄了,而枫树的叶子却火一样的红;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枝、地上积满了厚厚的雪。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就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二、感受语文教学的人格美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美好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人的智慧美、情感美、人格美等,集中体现了社会美的内涵。如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渗透着真切的兄弟情,也是对刻苦、机智的“小战士”的由衷敬慕;《杏儿熟了》表达出长辈对小辈的疼爱和伙伴们之间的友爱、敬爱之情;《方志敏的故事》则集中体现了以方志敏为典型的革命先辈一心为党、忠诚不渝、清贫廉洁的人格节操之美。《刘胡兰》则集中反应了刘胡兰在被捕后不惧怕敌人的利诱、酷刑、恐吓,针锋相对地与敌人展开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刘胡兰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但凡拥有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高尚品质的人,总是受到人民的尊敬、爱戴。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领会课文的思想主题,感悟文中主人公美好的心灵和伟大的人格,从而塑造自己的美好心灵?电教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表现课文内容的美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在帮助学生分析和领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时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多媒体课件所特有的视听结合、声画并茂、动静相宜、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适度把握、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创造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因此我在教学时都会在课堂上把握时机的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影视资料,让现代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注意力,让他们如临其境,更深刻地领悟其中人物伟大的人格。

三、感悟语文教学的情感美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教材中蕴含的精神内容和情感因素,把作者浓墨重彩渲染地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将其直观展现和表达出来,可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如临其境,亲身感受;达到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进而实现以情育人的目的。如在教学古诗《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所描绘的意境和流露出的情感时,要让学生直接体会和感悟出诗人被贬谪迁时的失意心态和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心境是很困难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可首先展现白雪覆盖群山,江上无鸟踪,没人迹,苍茫一片的凄凉和清冷。再逐渐推成近景,让学生体验穿蓑衣、戴斗笠的孤单老翁与江岸流水构成的苍凉、萧条、寂寞的意境,感受作者身处逆境中的孤傲和清高。同时配上长萧古筝发出的凄婉古曲和作者被贬原因的低沉旁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从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课堂效果。当然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内化为自己理解的语文素养,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在课外可用己笔抒己情,把情感体验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在《凡卡》中可配合切换图片,播放凄凉、忧伤的乐曲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的心灵在凡卡回忆和梦想的美景与现实悲惨学徒生活的对比中受到震撼,加深感悟。

四、领悟语文教学的语言美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着学生语文知识的丰富、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整理和储存必需的语言信息,才能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在于字词的识记,语段的积累,经典篇目的背诵等,尤其是背诵积累对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材料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时变换形式的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的声、形、色等信息有效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记忆内容和记忆过程,从而将有关知识和语言材料(精彩的语段)通过正迁移牢固地留在学生记忆的脑海中,使学生在使用时能根据实际语境灵活提取出来为己所用,达到学习、积累和内化的协调统一。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利用课件展现桂林山的奇、险、峻和桂林水的静、清、绿。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谈桂林山水的特色,并跟着课文配音的旋律朗读课文。在有关课文内容的音像比较中分析和研读,然后再次呈现音响和画面加深学生记忆。由于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响效果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调动了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背诵有很大帮助。在《回声》的教学中,“激”和“荡”的理解是难点。可用课件演示平静的水面被石头猛烈撞击后激起水花时刹那间的情景,使之感受“激”的含义,再观察因“激”水的波纹四处扩散的情景,让学生领会“荡”的意思。然后打出“投石击水”的情景,质疑“激”与“荡”的区别。由于学生在学习探索中伴随着积极的思考,对问题解决都很主动。虽没有教师冗长的分析解说,但因课件展示看得见摸得着,又有动态演示,那些能激发学生感悟的画面和声音可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点燃学生创新灵感的火花,自然地学习语言文字的精美。如在《瀑布》的最后一节,作者用三个比喻句描写出了阵风吹来时瀑布如烟、似雾、像尘的形态美。但对学生来说真正领会因何用“烟”“雾”“尘”描绘水的变化则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可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准确使用语言文字的精美。水流撞击岩石时飞溅起的细小水珠则如烟;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水珠上升飘荡,若隐若现,朦朦胧胧应似雾;微风吹来,水珠迎风四溅,飘洒自如时就如尘。这些过程都因信息技术的参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声像与视听完善结合,把语言文宇的学习从记忆积累到理解内化都落在了实处。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把难以见到的事物适时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创设的特定环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摄取较多的审美体验,进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享受语文的审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件信息技术情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情感移植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