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机制研究

2014-05-28张香武

2014年44期
关键词:胜任力提升途径高校辅导员

张香武

摘 要: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直接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指挥官和引路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从高校辅导员的现在来看,我国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总体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加强和提高地方。

本文从辅导员的选聘准入机制、培养机制以及激励考核机制三个方面剖析辅导员胜任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途径

1、完善辅导员准入机制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早已经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和学生配置比例为1:200,并且以专职辅导员为主,每年级都应配备相应的辅导员。对辅导员聘用标准也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完备的业务素质,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并且热爱辅导员事业。

高校辅导员的准入机制的完善与否,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主体是否合格的保障。现今高校辅导员的招聘渠道比较单一,多是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或是从社会公开招聘,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德才兼备,熟悉学校制度,具备一定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人员通过正常招聘程序,转变为学校的辅导员,从社会公开招聘的人员,则更注重考察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工作能力比较重视。事实上所谓的优秀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学校规章制度比较熟悉,与学生的差距较小,但他们大部分缺乏辅导员需要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缺乏经验,这就决定了由此渠道聘用的辅导员在道德品质胜任力和思想品质胜任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在选拔高校辅导员时,必须根据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角度来制定高校辅导员的构成人员以及群体总量。而并非一味的看重应聘者的学历,忽视了辅导员胜任力综合素质。从胜任力考察角度来看,着重要考察其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胜任力是否具备一定的水平。需要选拔的辅导员应该是对于学生工作有浓厚兴趣、思想素质过硬、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做事严谨,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在筛选应聘者时,还需要注重辅导员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选择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使得辅导员队伍趋于合理,以利于形成知识互补,技能水平较高,结构完善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从整体上对辅导员胜任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辅导员招聘过程中,通过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采用公正的测评方式,由应聘者公平竞争,组成专业的辅导员招聘小组,进行科学的招聘,进行择优录取。

为了弥补高校辅导员思想品质胜任力不足的,招聘辅导员时把辅导员的职业意识作为重点考察,明确应聘者的职业定位、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考察应聘者对学生工作是否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否可以将学生工作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并且能将辅导员工作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的应聘者。

从各个高校的專业设置来看,目前还未有高校开设专门的学生工作专业,所以,应从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角度,将辅导员逐步职业化作为途径,将辅导员专家化作为长期目标,增加从思政、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相关专业作为选聘辅导员的知识背景要求。由于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不固定性,是与形形色色的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的学生打交道。因此,需要辅导员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具备组织管理胜任力、人际管理胜任力等综合素质,因此,注重辅导员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关专业人员担任辅导员,可以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从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梯队角度分析,选拔应届生作为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其学生工作干部事情的工作经验,为学生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凭借其年龄优势,没有话题的隔阂,学生对其易产生亲切感,展开工作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他们能够充分运用其在校期间的学生经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其组织管理胜任力及心理品质胜任力。应届生缺乏学生工作经验,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权威性,所以,辅导员队伍优化也需要进行社会招聘,单从学生工作经验来看,社会招聘的辅导员队伍具有比应届生更为完善的决策管理胜任力和成长管理胜任力。社会招聘的渠道可以有很多,比如从各学校(包括本校)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也可从本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补充辅导员队伍。凭借其专业优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管理胜任力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优势,将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专业学习中。总体来看,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角度完善辅导员的准入机制,不仅可以完善辅导员队伍胜任力结构,对后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综合胜任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2、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需要掌握更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素质、达到一定的专业化水平。通过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能够促使辅导员在不间断学生工作的同时,向专职化方向发展,促进其胜任力水平的提升。调查显示,现在担任高校辅导员这一职务的群体中具有繁杂多样的专业背景,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不完善,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辅导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辅导员之间存在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进行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可以促进其教育教学胜任力、组织管理胜任力、个人品质胜任力水平的提高。

从长远来看,高校开设专门高校辅导员培养专业或研究方向,加强理论研究,可以从职业发展角度提升辅导员的思想品质胜任力,为广大辅导员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目前辅导员的现状需要完善培训系统,完善入职培训,定期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建立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得辅导员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学习来提升他们的胜任力水平。

按照以往的看法,人们更多的将辅导员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等同,认定两者内涵一样,从胜任力结构来看,则表现为注重辅导员的道德品质胜任力,忽视其他方面胜任力水平的提升。伴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及近年来辅导员职能的扩展,高校辅导员肩负起更多的职责,不仅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积极的集体氛围,指导学生为其长远发展制定等,对辅导员的人际管理胜任力和成长管理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更新,辅导员与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养成也逐步密不可分,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已不能够完全满足辅导员的任职要求。从辅导员专业化、专职化、专家化目标的实现来看,辅导员还需兼备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属于不同专业范围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不能满足辅导员工作的需求。此外,近年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大学生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辅导员队伍人数的增长却不能与之相匹配。面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并且专门发布文件对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做出了明确规定,学生工作相关专业的发展已提上了日程。从发展高校辅导员专业角度努力,可以有效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专门化发展,推动辅导员胜任力综合水平的提升。

教育部规定,“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但目前,辅导员并未享受与教师同样的培养待遇,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也是造成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较低的一重要原因。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从辅导员专业化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健全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才能促进辅导员胜任力综合水平的提升。首先,建立新型的高校辅导员研修培训基地。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教学规划,开展培训,重点抓好辅导员的上岗培训、日常培训和研修。同时,汲取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充实完善培训理论体系。其次,高校应建设完善的高校培训制度。全国各个高校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专项培训基金,将培训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每位辅导员应接受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各个学校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学习借鉴不同性质规模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再次,应改进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与方法。要提升辅导员胜任力,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需要做好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合理设置培训内容、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及进行先进的人性化培训管理。

3、完善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应该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发展同样的高度。此外,还定期评选表彰表现突出,优秀的辅导员。授予其“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称号。可以看出国家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同样重视。但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难以精确量化工作结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工作成果。例如:辅导员对学生的关心、工作的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难以用一数字衡量,且短时间内容易产生表面上辅导员“无作为”的假象。对辅导员工作的绩效管理考评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热情与动力,因此,完善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知,从而促进其提升思想品质胜任力。

具体分析来看,不仅要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加倍关心爱护,而且要对其严格管理。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体系,实行优胜劣汰。体系需切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为加深明确其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将工作责任制等到落实,根据辅导员这一岗位特定的要求和任务,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从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出发,学校不仅要注重对结果的考核,更要加强对其工作过程的考核,特别是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部分,如此考核方式能够促进辅导员职业自豪感和职业成就感的形成,从而提升其职业思想品质胜任力。对于在工作需要熟悉的专业知识、考评制度应囊括个性特质和一般技能。定期考评辅导员,考核结果应该直接影响辅导员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积极表彰奖励那些优秀辅导员,对其进行大力宣传,树立典型,发挥模范作用。对于那些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对其及时帮教,对于不胜任的则采取分流转岗或者予以劝退。

生理和安全需求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础层,认为人的最基本和最迫切的需要是物质上的满足,因此高校以往的激励机制仅仅是从物质是对辅导员进行奖励和惩罚。但从双因素激励理论看来,只有与工作本身相关才可以起到长期激励作用,而经济、物质上的激励仅仅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引导辅导员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并积极鼓励其将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教育管理目标紧密结合,如此,形成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设置奖惩激励制度时遵循外在刺激与内在需要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要进一步科学考核辅导员工作加之结合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让辅导员充分认识到其胜任力水平的具体成果与不足,促使辅导员队伍高校激励考核机制过程中意识到其专业化发展进程和发展不足,推动辅导员胜任力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高等教育急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现作为发展目标,重视一线辅导员的选聘、培训以及考核工作,着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硬、能力素质强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够从职业化角度促使辅导员队伍胜任力水平的提升。(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部)

参考文献:

[1] 杨继平,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04(6).

[2] 罗涤,李华.胜任力理论及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的优化[J].重慶大学学报,2007(4).

[3] 张英.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2).

[4] 李罡,邬长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2009(12).

猜你喜欢

胜任力提升途径高校辅导员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