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审美情境,启发学生审美想象力

2014-05-28张春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学类创设文本

张春刚

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倾听,去触摸,去感知,去领悟,去透过课文表面的语言形式,进入到语言的意境中去,深刻地感受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情感。在具体的文学类文本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审美想象力。

(一)诵读出情境

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学生总是通过读来触摸文字、熟悉文本、习得语言的。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于诵读也极有高明的见解。他说:“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所以,对于文学类文本教学,就要让学生懂得书中之理,体会文中之情。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创设审美情境,主学生搭建一个“体验”平台,便于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他们进入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可以准确理解人物语言所蕴涵的情感,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心领神会,情意皆通。例如,《荷塘月色》一至三段写淡淡的哀愁,诵读时语气宜气缓声弱,语调宜平稳舒缓,走近作者的“不平静”;朗读四至六段宜气满声平,语调宜平稳舒缓,体会作者的“淡淡的喜悦”。

朗读文章还要调动自己多种感觉器官,展开丰富的想象,唤醒相应的生活和感情体验,以在头脑中形成和诗作相应的立体画面,真切体验文之意境,以更好地领略文本的内在蕴含以及作者深沉的思想。

(二)音乐出情境

文学类文本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是根据所教文本的内容和特点,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以丰富他们对文本内容理解与感受。而音乐无疑是一种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

笔者讲授《图片二组》导入新课时,多媒体课件播放凄婉的《睡莲》曲子,并配以“战争”这两个醒目的大字,教师再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在哀婉的乐曲声中深味世界的悲凉,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发出和平的呼唤;课堂最后课件显示《和平之歌》歌词,师生跟唱歌曲,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慢慢引起遐想:要避免战争,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音乐是特殊的语言,虽然没有直白的表述,但却能使人在情感上得以沟通。善用音乐,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运用音乐再现情境,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课本剧再现情境

课本剧通过形象的表演,能够创设热烈的课堂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表演是一种对审美感受的表达与确证。

课本剧通过再现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张扬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体协作精神;能够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语言描述出情境

在所有情境创设方法中,语言描述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教师把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把文学作品中生动的画面、耐人寻味的意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呈现给学生,唤起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行动的“催化剂”,使其能够自觉参与审美教育活动,培养审美素质,完善人格发展。

如在教授《一碗阳春面》的结尾,一位老师这样总结:“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人生如一条路,而路总是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在未来的生活中,你们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灾祸。在它们面前怎么办?一碗阳春面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不惧苦难,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我们就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我们都要象小说中弟弟说的那样‘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最后把《一碗阳春面》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这段描述重申了小说的主旨,加深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印象,同时引用名言和小说里主人公的话,再现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思考。可见,教师的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课堂教学艺术是否能完美的体现。

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激扬饱满的语言,情深意切的语气,以情动人,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情弦,打动学生的心灵,达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理想境界。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审美对象(作品)和审美主体(学生)之间,进行审美教育,建立起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系,给学生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而审美情境的创设,可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发学生审美想象力,保证文学类审美教学的定向性和目的性。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文学类创设文本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学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