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相关性研究

2014-05-28陈立英廖仁昊王肖雅苏立凯代瑞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硬化

陈立英,廖仁昊,王肖雅,苏立凯,代瑞廷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无创性脑血管检查方法(MRA及CTA)被广泛地应用,结果发现,有许多病人基底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1]。临床医生大多仅关注基底动脉有无血管狭窄和闭塞,而忽视血管弯曲的存在。近期研究显示,基底动脉弯曲可能引起后循环缺血,还可能压迫脑神经,严重时可能引起脑梗死、脑积水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2]。为此,本研究对93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基底动脉弯曲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了2011年9月—2013年1月在河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34 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512例,女422例,年龄17岁~95岁(63.40岁±11.60岁)。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3]及头颅影像学的表现。外伤性颈部血管夹层或颈部过度旋转伤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未包括在内。

1.2 方法 详尽记录病人的病史及体征,并通过血液化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评估危险因素,记录病人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嗜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等情况,以探讨其相关性。根据OCSP分型法[4]将入选病例分为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68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组(252例)。入选病例采用头颅MRA 检查(643例)或头颅CTA 检查(291例),测量基底动脉长度,观察基底动脉弯曲的 形态(C 型 弯 曲、反C 型 弯 曲、S型 弯 曲),按Giang等[5]提出基底动脉主干弯曲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基底动脉延长的判定[6]:基底动脉长度>29.5mm,横向偏离超过基底动脉起始点到分叉之间的垂直连线10mm。椎动脉优势的判断标准[7]:两侧椎动脉直径相差0.3mm,或者当两侧椎动脉直径相当时,一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连接更加紧密。在椎动脉汇合点与基底动脉顶点连一条线,来决定基底动脉弯曲方向。当椎动脉没有汇合时,例如一侧椎动脉在MRA上不显影,每位观察者基于假想线决定基底动脉是否弯曲。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基底动脉弯曲病人在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比较(见表1) 934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252例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682例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存在基底动脉弯曲病人共有98例(10.5%),其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43例(17.1%),前循环缺血性卒中55例(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中基底动脉弯曲的比较

2.2 基底动脉弯曲病人与基底动脉无弯曲病人危险因素的比较(见表2) 基底动脉弯曲病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增高、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延长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无弯曲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2 基底动脉弯曲病人与基底动脉无弯曲病人危险因素

2.3 基底动脉弯曲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3) 对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延长这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延长是后循环缺血病人发生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3 基底动脉弯曲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基底动脉由左右两侧椎动脉汇合而成,供应脑干、小脑、颞叶下面、枕叶内侧面等重要结构,如发生病变,轻者头晕,重者危及生命,所以基底动脉系统一直是研究热点,但以往研究大多仅关注基底动脉有无血管狭窄和闭塞,而忽视血管形态的改变。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无创性脑血管检查方法(MRA 及CTA)被广泛应用,血管形态的改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影像学发现,基底动脉并不总是沿正中笔直走行,其起点、终点或走行过程中可有不同程度的弯曲或移位。本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为10.5%(98/934),且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比例(17.1%)高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有明确相关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动脉弯曲在其他脑血管中也很常见,以往研究较多的是颈内动脉,但到目前为止,动脉弯曲的原因尚不清楚,是否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否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也存在着争议[8]。本研究发现基底动脉弯曲病人年龄高于未发生基底动脉弯曲病人(P<0.05),且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增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无弯曲病人,表明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些因素,如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增高等,对基底动脉弯曲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基底动脉弯曲的危险因素,推测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管壁增厚、弹性丧失,血管内血液的压力及搏动同时作用于丧失弹性的血管壁,最终导致血管扩张、增长、弯曲。另外,大量实验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在动脉的弯曲、分岔或狭窄等所引起的复杂流动区域[9]。因此,血管弯曲必然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此引起血管狭窄、闭塞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血管弯曲还会影响血流动力学,造成脑血流量的改变。综上分析认为,基底动脉弯曲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发生基底动脉弯曲的病人更易发生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本研究中结果还显示,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延长在基底动脉弯曲病人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基底动脉未弯曲的病人(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延长是后循环缺血病人发生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基底动脉由两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因此,基底动脉弯曲也有着其特殊的原因。推测双侧椎动脉粗细不等时,其内的血流对基底动脉冲击力不相等,双侧椎动脉血流对基底动脉长时间不相等的冲击,可能会使基底动脉向粗测椎动脉延长线方向弯曲。基底动脉延长症的病理学基础为内弹力膜广泛缺陷以及中膜网状纤维缺乏,导致动脉管壁在长期血流冲击下发生扩张迂曲,高血压能加速这一过程[10]。另外,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继发了血流动力学及凝血机制的改变,促进血栓形成、血栓附壁和脱落等继发性管壁损伤,进一步使管壁失去原有的支撑力,导致动脉管壁在长期血流冲击下发生扩张迂曲,从而产生基底动脉弯曲。

在日常工作中,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大多只是关注有无血管狭窄和闭塞,而忽视了血管弯曲的存在。由于基底动脉弯曲在人群中非常常见,且与脑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是造成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过程中,对基底动脉弯曲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

[1] Han HC.Twisted blood vessels:Symptoms,etiology and biomechanical mechanisms[J].Vasc Res,2012,49:185-197.

[2] Lou M,Caplan LR.Vertebro basilar dilatative arteriopathy(dolichoectasia)[J].Ann N Y Acad Scj,2010,1184:121-124.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4] Bamford J,Sandercock P,Dennis M,et al.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linically identifiable sub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J].Lancet,1991,337(8756):1521-1526.

[5] Giang DW,Perlin SJ,Monajati A,et al.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Assessment using MR[J].Neuroradiology,1988,30(6):518-523.

[6] Ubogu EE,Zaidat OO.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diagno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risk of stroke and death:A cohort stud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22-26.

[7] Nishikata M,Hirashima Y,Tomita T,et al.Measurement of basilar artery bending and elongation by magnetic resonance cerebral angiography:Relationship to age,sex and 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J].Arch Gerontol Geriatr,2004,38:251-257.

[8] Togay-Isikay C,Kmi J,Betterman K,et al.Carotid artery tortuosity,kinking,coiling:Stroke risk factor,marker,or curiosity[J].Acta Neurol Belg,2005,105:68-72.

[9] Ikeda K,Nakamura Y,Hirayama T,et al.Cardiovascular risk andneuro radiological profiles in asymptomatic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J].Cerebrovasc Dis,2010,30:23-26.

[10] Hong JM,Chung CS,Bang OY,et al.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 contributes to basilar artery curvature and perivertebro basilar junctional infarct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9,80:1087-1092.

猜你喜欢

椎动脉基底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